苏文俏
【摘要】 翻转课堂理念与微课的应用,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思维,微课可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结合翻转课堂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微课的应用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36-01
一、引言
翻转课堂理念与微课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思维,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对策,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服务。
二、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运用中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微课主要担当知识传递的角色,较难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十分注重推理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思考、辩论,教师采用启发、质疑、生成等策略有效推进教学活动,而目前微课的创生过分依赖教师对问题的预设,没有互动,没有反馈,教师只能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去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模型的构建,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二)微课主要担当实验展示的角色,较难实现实验的探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十分注重“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目前微课的创生大多局限于实验操作的展示,未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创新。
(三)微课较容易进行小知识点突破,较难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化学的知识点是比较零散的,利用微课的资源碎片化优势,可以很好的做到难点突破,但这也使得所学知识较难有关联性,较难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情景创设型微课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实现“知识传递式”到“对话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情景创设型微课把化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互联网学习平台众多,很多平台都具有较好的知识传递实效性,如钉钉、微信、QQ等平台受众群体较多,而且支持语言、文字、图片、图像、视频等格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课与这些互联网平台结合,对实现“对话互动式”教学大有裨益。
如在学习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操作如下:
①课前微课导入一则关于钠与水反应引起火灾的新闻,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讨论,如“大家知道水能灭火,为什么这则新闻中,水也能生火?”“当金属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活泼金属应该如何保存?”等。
②课中微课导入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实验本质。
③课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课前讨论进行问题解决,通过“对话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认知模型的构建。
(二)利用实验探究型微課,层层诱导,激发创新活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学生对参与课堂实验十分踊跃,喜欢挖掘问题本质,有改进探究的欲望。恰当利用实验探究型微课,层层诱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如学习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焰色反应》内容,操作如下:
①课前微课导入美丽的烟火秀,引发思考“美丽的烟火是怎样产生的呢?”。
②课中微课导入传统焰色反应实验及多种改进焰色实验,通过微课赏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积攒实验改进素材,启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实验改进微课录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改进:以铝杯为容器,减少黄光的干扰;加入铁丝绒,增大金属盐固体表面积;直接灼烧金属盐粉末,操作更便捷;以75%乙醇溶液为燃料,无毒环保;增加防风罩,产生高温火焰。
④课后拓展实验微课录制——混合双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现象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型微课导学,打破了课本中固有实验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微课与思维导图的巧妙结合,实现系统的知识网络建构
微课有资源碎片化的优势,但这也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较难有关联性,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加强知识间的关联,有利于知识网络建构。
如学习必修2中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内容,操作如下:
①课前微课导入乙醇性质介绍,学生完成课前任务以及在线讨论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网络建立连接,并自主构建个体初级思维导图。
②课中微课导入探究实验,经过课堂合作与探究后,对个体初级思维导图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实现化学物质认识的“宏观→微观→符号”的思维转化,形成合作探究小组思维导图。
③课后微课导入专题难点突破,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借以加强碎片化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个人高级思维导图,实现系统的知识网络建构。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与学的方式随之而改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教师在使用微课等信息化工具的时候,要处理好技术优化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必须紧抓学科本位,紧贴学科核心素养,抓住教育的根本,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地为学科服务,才能让微课绽放出独特的风采,新时代的教育才会枝繁叶茂。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度专项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化学微课开发及应用研究》(立项编号为18JX07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王宗宝.指向学科本位的微课应用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1):169-170.
[2]焦宝聪,苏古杉,陈楠.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6):89-95.
[3]王锦红.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韦丽仪.基于化学学科能力提升的微课应用策略——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J].科技视界,2019(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