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摘要:历史解释作为学生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既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作为支撑,同时又是学生历史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的解读,以及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一直是历史教学界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历史解释指的是在掌握史料与事实的基础之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客观评价的过程。而历史解释素养,就是能够通过对史料与事实的搜集、整理、辨析,在一定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并客观评价的修养。
以人教版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遵从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一、狠抓基础知识落实,注重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历史,是教师运用主观意识消化和融解历史信息,从历史理解上升到历史解释,最终呈现历史的过程。教师通过服务于教学的转化,让遥远而陌生的过去,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进入历史情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理解。而学生也不是全盘吸收教师在建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历史信息,而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现有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来选择性的吸收和理解历史信息,并进行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主观建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由历史理解上升为历史解释的过程,也是学生历史思维形成的关键环节。
在讲授人教版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中“荷兰崛起的背景”时,我出示了以下材料,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在西葡双雄衰落之后,为什么首先崛起的是荷兰?
料材一 数据中的发现
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 万多名堪称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
17世纪上半叶,它已经发展到拥有商船1.6万艘,据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贝提的统计,1670年船舶的总吨位是: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年表中的发现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宣布独立,是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1602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政府颁发特许状,公司有权建立并管理殖民地。
1609年,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银行。同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材料三 故事中的发现
1596年,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当他到达了位于北极圈内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岛屿的时候,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四 争论中的发现
东印度公司的代尔夫特股东会议批评当时在攻占马六甲和锡兰的两次战役中付出的人力财力代价太重。
此时的公司东印度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则答复说:“一般与特殊之间、一种贸易与另一种贸易之间,大有区别。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
——《国富国穷》
通过对材料的自主分析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得出以下认识:造船业、航海业的发达,海外贸易的繁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政府的支持,组建商业公司,暴力掠夺等是荷兰崛起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同伴合作等方式主动建构内容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歷史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破除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问题的简单看法,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解释其实是一种个人的主观行为,所以,教师也要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在多元化且准确的史料的支撑下,有意识地吸收新的史学观点,不断追问和反思,让历史解释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二、让学习评价促进历史解释
只要有学习,就会有学习评价。目前,学习评价改革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必须要探索和改善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以课程目标为评价依据,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为着力点。仔细研究近几年历史高考题便可以发现,高考指挥棒的指向已经改变了。它不再单纯指向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它更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解释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辅助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的基础上,改善日常学习评价,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在讲授人教版必修2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时,我引入了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第39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
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⑴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⑵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⑶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⑷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这道题目标注出了史实与史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引入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解释,在提高学生分析信息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述出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仅是课堂思考、口头回答与互动,或是课后的常规练习,最终都是要经过考试的测评。因此,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还应注重它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随意性发言引向科学、精练的规范性发言。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简答题、历史小论文题等课后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第一,运用史实需准确;第二,阐述需史论结合;第三表述需遵循逻辑。以表述需遵循逻辑为例,在历史解释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思维方法表述时空关系、因果关系、联系与发展关系及辩证关系等,在表述中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逻輯结构,体现出有序规范和严谨。在目前全国卷的开放题中,通常需要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拟论题,并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和逻辑严密。“思”与“写”看似差别明显,然两者之间可以两相融合、相互促进。
有高度,才能登高望远;有深度,才能根深蒂固。历史解释素养是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理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敏锐的历史思维和宽泛的历史视野,形成科学、严谨的历史解释,必须靠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领悟、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参考文献:
[1]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2016.
[2]周玲花.例说历史解释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