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加克热木·乌司满江
摘要:舞蹈专业是一种传播与传承文化的主要媒介,只有高校塑造舞蹈文化形象才可诠释出来其中内在含义与情感。舞蹈艺术源自人体肢体动作表达,从而需要学生经过后天培养与学习才可提升舞蹈表演能力。在此情况下,高校需采取不同方法增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舞蹈内在含义和思想情感,并在表演过程中展示出来,以此推动我国舞蹈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舞蹈类 学生 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125-02
舞蹈表演能力即为表现能力,是舞蹈类专业学生发展舞蹈事业的前提因素,也是衡量学生是否是一名合格舞者的关键条件。高校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印象因素主要包括音乐情感、肢体动作带给舞蹈人物的思想情感,即展示人物中心思想与内心情感,利用学生舞蹈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展现出舞蹈艺术。
一、高校舞蹈类专业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培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舞蹈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类专业训练课程不仅能够培育学生舞蹈素养,还可从中增强学生舞蹈技能,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艺术情操,对于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和未来内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高校学生具备舞蹈表演能力,才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具有竞争力与持久性。从而需要高校舞蹈类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各项技巧的新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类专业开设表演训练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只有学生舞蹈表演能力足够,在可保证未来行业发展中才会更具竞争力,这也是高校舞蹈类专业开设表演训练教学课程的关键之处。如若高校没有在舞蹈专业中增强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则会导致舞蹈专业学生难以在普通教学环境中增强自身表演能力,更难以发挥作品中人物情感与人物思想,从而导致舞蹈行业发展驻足于此。同时,高校如果没给予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足够重视,那么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就业时便会发现与他人的竞争力差距,进而逐渐被行业所淘汰,对高校舞蹈专业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更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从而需要高校针对性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为学生提供训练机会。
二、高校舞蹈类专业学生舞蹈表演能力提升策略
(一)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每部舞蹈作品都离不开故事的创作,因而高校在培养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能力时,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感悟舞蹈作品内涵的能力,促使学生了解舞蹈作品其中的故事,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内心思想情感,进一步提升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若没有感情,则如清水一般,很难达成最佳表演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舞台表演力是带有训练过程与创造环节的,需要教师根据舞蹈特点、舞蹈内容来进行训练,如情绪、真实感、想象力、特定情境和交流等,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技术,感受创造舞台角色方法,进而结合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舞蹈作为形体艺术之一,无论舞蹈专业学生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表演,皆在于传达生活内容、生活事件,通过舞蹈激发观众思考与情感,在感受舞蹈艺术的同时与其产生共鸣,而后起到情感升华、陶冶心灵的欣赏目的。舞蹈作品结合个人情感后,成为既带有形式、又带有真实感的舞蹈艺术,让观众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故事素材,以此传达舞蹈艺术。因此,高校舞蹈专业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能力,立足于作品神韵之处,而后深層次表演舞蹈内容。
(二)协调学生面部表情
舞者在舞台上肩负着作品内涵、作品情感传递的职责,舞蹈作品可利用舞蹈服饰传递作品性质、民族类别等,如喜事、丧失、藏族、傣族等,而舞蹈内涵可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传达,如祭神明、庆婚姻、丰收等。但是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对传递作品情绪方面至关重要,可表达出喜怒哀乐与悲欢忧愁。因而作品情感中面部表情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舞蹈艺术不可用语言来表现,因而需要格外精准的面部表情来体现。如若面部表情不自信、呆板、眼神僵硬,将会导致作品失去原有灵魂。缺乏面部表情塑造的作品将会影响到观众情感与作品内涵,进而对传递作品内容含量大打折扣。因此,正确使用面部表情会大幅度提升舞蹈艺术表演能力,展现给观众内涵饱满的舞蹈作品。舞蹈表演能力面部表情对眼神控制极为重要,需要用眼神进行传递,但由于高校学生年龄不大,一些社会经验、艺术素养与生活经验尚且不足,很难在舞蹈作品中通过延伸准确传达作品情感,从而导致多数学生舞蹈表演死气沉沉,延伸过于僵硬,难以塑造舞蹈灵魂,从而无法达成应有表演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在开展舞蹈类专业教学时强调学生正确运用延伸,准确传达舞蹈作品其中的思想情感,促使舞蹈作品更具灵动性。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眉目传情来提升舞台表演能力。一般院校都具有科学、合理的训练学生眼神运用于面部表情的方法,例如针对引导学生练习面部喜怒哀乐训练方法,将延伸大致分为怒眼、喜眼、爱眼与怨眼等,由此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高校在不断发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应积极挖掘各种有助于提升学生控制面部表情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舞台表现能力。
(三)训练学生形体表现能力
舞蹈艺术作品中,塑造作品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便是形体,形体更是体现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所在。形体塑造关乎着舞姿是否优美动人,更影响着学生舞台表演效果与完美程度,因而形体能力对于学生展现舞蹈表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人体结构由上半身和下半身构成,在学生进行舞蹈作品表演时,塑造舞蹈艺术的情感基调主要由上半身表现,而下半身主要用于塑造学生舞姿结构与身体线条,通过上半身和下半身共同配后,展示一部完成的舞蹈艺术作品。因此,高校舞蹈类专业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增强训练学生身体各部位,针对性训练学生舞蹈种类,将带有经典风格的民族舞、现代舞作为联系主要教材,以此提升学生肢体主干部位舞蹈表现力,如臀部、胸部、腰部和腿部等。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增强学生身体各个肢体灵活性,训练学生正确舞蹈手势、身体姿态等,通过日常训练增强学生舞蹈表现能力。此外,教师在训练学生肢体动作时,还需要训练学生呼吸技巧,以此增强学生肢体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激发学生肢体表现力内在潜力。人体延续生命的基本条件在于呼吸,因而呼吸技巧可帮助学生增强舞蹈生命力,让学生在表演舞蹈作品时四肢更加优美、动人,从而展现出舞蹈作品情感思想。我国一位曲艺大师表示,人如若呼吸力度不足,则力气短缺,力气短缺则精神不足,精神不足则难以呈现出演出人格全貌。强调呼吸技巧对于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作用,只有舞者呼吸技巧完善,才可呈现给观众具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舞蹈艺术氛围。高校在舞蹈类专业教学时,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节奏呼吸、韵律节奏,并将其运用至形体动作变换之中,便可增强舞蹈表演能力。这也是舞蹈专业教学基础工作内容,需要教师重点训练学生舞蹈基本手势、神态、舞姿与形体,让学生趋于舞蹈艺术化表演,助于提升学生舞蹈素质、改善形体条件、规范舞蹈动作,进而达成提升舞蹈表演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结合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
在各项艺术表演中,音乐和舞蹈艺术是结合频率最高的。这是因为舞蹈与音乐配合后可展现出优美的舞台效果,进而音乐是舞蹈的核心所在。音乐节奏可作为媒介连接舞蹈艺术,二者在情感表达中,音乐以抽象形式作为表达方式,舞蹈以直观方式作为表达方式,二者通过相互结合展现出舞者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因此,高校舞蹈类专业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表演舞蹈时结合作品情感和音乐情感,以此激发自身表演欲望和提升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艺术作为开始表演到结束表演的循环式过程,和音乐表现过程极为相似,因而舞蹈训练中通过与其相配的音乐可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进而传递舞蹈作品情感,引起观众思想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作为一门集中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复杂艺术,需要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展现所谓的表演能力,即自发性动作变换为满足观众诉诸的形式化动作,也就是说将形式化舞蹈动作通过想象力变化为自发性舞蹈动作。因此,想要提升高校舞蹈类专业学生表演能力,需要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训练学生面部表情控制能力,提升学生形体表现能力,结合舞蹈动作与音乐情感,以此增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杨.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6,(15).
[2]孙瑜浛.艺术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J].大众文艺,2017,(21).
[3]孙瑜浛.综合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探索[J].大众文艺,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