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变叶,何祖明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450001)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研究与实践表明,无论是小微企业自身的基因使然,如规模小、担保物和抵押品不足、经营风险大、生存周期短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弱;还是由于当前金融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金融机构不愿意承受风险损失将资金借贷给回报较小的小微企业而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都是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解决模式通常采用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众筹融资,创业投资等。学者们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的方面得出不同模式存在的局限。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有效应对小微企业融资,但必须要有顺畅的运行机制[1];而小微企业发起的项目和项目的成长性对股权众筹融资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借鉴其发展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帮助,但存在贷款前审核时间长及贷款后项目执行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3];创业投资可以将巨额的民间资本吸引到中小微企业中来,但面临缺乏对接平台、管理不顺畅、退出效率低等问题[4]。
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为小微企业筹得急需资金,而且可以提高小微企业整体的效率,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在融资过程中也日渐显现了融资成本高的不足[5]。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小微企业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公众或者金融机构借款,但投资者对其资金的应用不放心且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会影响信贷配给,从而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6]。此外,一些学者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比如,La Porta(1998)和Beck(2006)指出,信息结构影响资本成本和执行信贷合同,影响银行贷款供应。Akerlof(1970)建立了“lemon market”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企业要么提供虚假信息要么提供真实信息,在采取虚假信息时会由于不对称信息而对市场产生不好的影响[7]。Qian Long(2015)认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生产受季节和临时性的影响比较大,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经营风险比较大以及退市严重。Rui Yang(2018)对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研究,认为不完全信息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不完全契约使金融机构在整个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处于劣势。Xia Yu(2019)的研究认为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原因,中小物流企业的生产方式不会得到改善,从而生产效率没有得到提高。银行和企业的相应行为特征导致了银行信贷配给,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融资困境。詹晶晶(2013)[8]、张菁(2017)等认为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融资,原因有交易成本大、缺乏适应的信贷模式以及金融服务等。因为抵押和担保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率,所以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抵押品和担保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贷配给[6]。但抵押品和担保品的本质属性又限制了小微企业从传统机构获得信贷配给[9]。因此,如何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得以破解的关键。
在当今全球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互联网供应链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供应链金融的天生耦合,小微企业可以真正纳入供应链金融的体系中[10]。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不断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管理水平。冯娟提出用大数据创新解决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冯娟,2019);刘垚磊等(2019)针对云计算解决供应链中的安全估值,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贺超等(2020)为解决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问题,将区块链与供应链结合并且提出区块供应链三层模型等[1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信息浪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着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2]。物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是智能化,利用物联网的优势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实现对企业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率以及将人工解放出来。它通过发挥特有的通信原理并与传统的服务行业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环境发生新的改变,使得小微企业在现实中能“需有所供”,因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借助物联网金融[13]。弓永章等(2017)、姜超峰等(2019)多位学者认为供应链融资门槛低、成本低、效率高,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不二选择[14-15]。
但这些研究并未对互联网、物联网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本文拟在剖析物联网融资的运行机制基础上,从互联网和物联网系统比较的角度对小微企业的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研究,试图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近年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是借款机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并对企业的上中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不仅解决了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短缺的困境,而且使得银行和企业联系得更加紧密。银行根据链条上的核心企业的资信能力来判别要不要提供贷款给其上中下游企业。其发展是由生产经营业务外包,产品的生产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产生,促进了为生产产品而降低资金流的互联网供应链融资的诞生。互联网供应链融资的应用不同于银行信贷,它主要是对企业的优质项目,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授信体系扩展至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如图1)。这种模式融资源于商业银行,不需要抵质押品和担保,对于具有融资困境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模式。
图1 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
以应收账款为例。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的三种融资模式之一,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工业应收账款的增长率为8.8%,2015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11.97万亿元,而2016 年、2017 年以及2018 年对应的值分别为10%和12.51 万亿元、7.1%和13.08 万亿元以及8.6%和13.7万亿元,截至2019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增长至14.33 万亿元左右。按每年5%的增长率预测,到2020 年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接近15 万亿元左右。相应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2018年我国的工业企业存货从102874.39亿元增长到116671.30 亿元,跨越5 年存货数量增幅达到13796.91亿元。如此高的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应该寻求有效的利用。
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宗旨是“核心企业的核心银行”,如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有着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风险连锁扩大
供应链融资的方式虽然使链上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只要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发生问题,就会马上传导到链上的其他企业。其中,占据核心位置的那个企业所承受的风险是最大的,在链上的其他企业不可能抵抗风险的能力一致,总会有弱有强。当个别企业发生风险时,就会传导到核心企业,然后经过核心企业扩大。
2.信息判断失误
小微企业不断应用供应链融资时,它的规模特点会使得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规模借此日益增长,在链上发生错误信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此外,不对称信息的传递使得各部分企业的相互协商不足,对产品生产需求的不了解,导致了市场的信息错误理解,对市场供应不足。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这会加大企业对信息判断失误的可能。
3.监管难度增加
供应链是以其核心的小微企业为中心,对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的机会,这个跨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对其实行监管比较难。因此,供应链融资的监管风险比较大。不管是投资人还是相关的监督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后的行为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甚至是优势企业对在途货物情况也不能即刻清晰了解,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监管盲区。
4.信用风险扩散
互联网供应链融资的核心是信用扩张与传递。通过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以授信上下游关联企业,改变了传统融资活动中单一企业信用资质的信用度量方式,满足了因信用不足而不能获得授信的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信用风险也会在信用的扩张与传递过程中进行扩散,当核心企业或部分交易主体信用不足或信用风险暴露时,这种风险就会向关联企业进行扩散,进而影响关联企业的授信。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的信息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货物信息等的实时连接,可以极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物联网金融是对现有互联网金融的“虚拟线下化”,是物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的创新应用。
由于小微企业受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的限制,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收益,使得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太愿意将资金出借给它,以至于在小微企业迫切需求资金时无法得到正常供给。物联网将小微企业的各种货物形式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形成数据库,最终形成一个物联网融资平台,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等通过物联网融资平台的接口,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货物当前的时空状态,缓解了各方信息的传输不对称。
1.物联网融资的特点
“可视化”监管。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对小微企业质物的在途、在库甚至是在加工货物实现实时预警与监管。质物在不断地发生“工厂(加工、储存)—在途(运输)—销售”形态的变化,例如在库的正确信息扫描归类,在途的重量、温度等信息及时反馈,在生产的货物转移等,都可以在物联网的融资平台清晰地了解到。
多向交互式联系。物联网下的融资,企业向借款者借款时,借款者所能搜集到的信息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联系,而是遍及原料生产到产品以及在途货物等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例如,借助物联网平台,企业、借款者与销售方的信息联系有更多的交集,供应链融资不再是单一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简单的融资线,而是扩展到多个核心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多个供应链之间的交互式联系。
2.物联网融资运行框架
图2 物联网融资模式运行框架
物联网由应用层、数据处理层、网络传输层以及感知层四层架构组成。其中,感知层是对货物信息的电子标签智能感知识别,扫描信息并将其上传;利用本地网络传输层应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将相应数据进行收集与传输;最终可以实现物联网系统多种智能化应用。物联网模式融资是通过感知层将货物信息上传到数据监管平台,以实现多种“在途、在库、在加工”现实货物的智能定位、跟踪、监控、智能化管理,形成一个物联网的数据库,然后通过对货物、企业信息、风险等数据集中处理,最终形成一个融资平台,对接若干个系统接口实现统筹管理。通过这个平台的接口,小微企业、投资者以及监控者等参与方都能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货物信息和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和监管,对其交易信息等数据的变化也能全面感知。其运行框架如图2所示。
1.融资平台构建
可通过硬性相关规定,对企业的营业执照、质押物(原材料—产品的生产供销)、税务登记以及财务报告等多种借款企业材料进行审核、认证,并且授予融资方向、范围权限等,利用互联网对不同企业传递的质押物信息等数据标准化,以待平台使用;投资者的账户包括个人信用、个人以往交易记录以及资金等级的审核和推送相关融资信息(甚至是机构投资者也应如此),借助互联网对不同的投资人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化,最终形成物联网融资平台的数据库,以备使用。
2.数据处理平台构建
货物价值分析模块:不管是在途、在库甚至是在加工的质押物,投资人担心的是质押物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或者是物流、企业的欺骗行为,造成投资人的损失。采取有效物联网技术设计模块可以实现对质押物的动态跟踪,包括加工、运输途中、入库在库出库等价值的易换各个环节的质物价值跟踪。
货物数量分析模块:质物总价值不仅关乎个体价值,还与总体数量有关,所以有必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质物的总体数量进行动态跟踪,方便预警质押物不足而要求出质人补货。
货物库存分析模块:以货物为质押物的物联网融资,货物的安全是首要的,常有重复出单、出质人作假和伪造、调包等的非法行为出现,所以有必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在库货物动态分析。
业务风险分析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包括质物合法性、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信息泄露以及投资该项目受益和损失的分析等进行智能分析。
3.模式运行路径
小微企业按照规定的章程,利用服务器、传感器节点和智能终端对市场价格及前景等的外部信息、企业融资信息、经营范围、财务信息、质押货物(供—销)信息等借助局域网、移动互联网远距离传送到统一的物联网数据库平台;投资人也按照相应的规定,将身份信息填写完整,待融资平台审核认证,小微企业与投资人通过物联网融资平台直接联系。
企业质物电子标签与平台相连不仅方便投资者监督,而且利于企业的生产调整、加工以及客户加工管理。当前期工作完成后,平台会自动匹配或者推送适合度较高的投融资信息给对方,且在平台上搜寻小微企业的信用、交易记录、产品情况等信息,并分析损益等,投资人可结合平台推送信息和个人情况进行投资,投资后在平台上动态跟踪企业的在途、在库、在加工质物时空状态,质物市场价值,销售前景预测等具体信息。
而对于贷后问题处理方面,平台会根据监测的质物价值、数量等各项信息设置一定范围的预警线进行预警。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平台首先通知利益相关人,若到达按标准设定的警戒线时,平台对出质人进行警告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补齐所缺货值,当企业不能实现规定要求时,平台有权冻结企业的所有质押物甚至是强制平仓,并降低融资小微企业的资信状况,甚至是进入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企业信用黑名单,以至最终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1)物联网融资平台让货物信息通过“唯一身份”标签实现了对象的指定,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能对货物进行实时监管,最明显的是使得货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对于货物的重量、价值、数量等进行动态了解,可以避免货物的重复出库和作假等问题。
(2)这种货物“唯一身份”标签的实现,使得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被特定化,对小微企业来说有监控管理货物的便利,在生产上对产品进行客户化的特殊加工定制使产品的生产情况、加工处理甚至是配送都能通过平台了解。而对客户来说有产品信息查询的便利,甚至是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供销线路都能熟稔,避免了作假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
从前述小微企业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缺失成为小微企业融资主要的发展劣势。若将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融资模式应用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扩展成为物联网下的融资模式是否可以规避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局限呢?物联网不但可以使物—物相连,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发展与金融具有天生的耦合性特点,所以把它应用到小微企业的融资中,是可以缓解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融资方式下的信息不对称并进行实时跟踪监管的。
供应链融资的相关企业比较多、供应链比较长、交易流程比较复杂,而且各个交易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供应链融资经历了几代的发展:1.0 时代,主要是指线下“1+N”模式,大致由核心企业和多家上下游企业组成,缺点是无法保证货值与货量,信用风险大以及易发生操作风险等;2.0时代,主要是指线上“1+N”模式,将线下供应链移至线上,实现核心企业与多家上下游企业数据互联,缺点是核心企业对链条上较小型企业无法监测,数据无法精准搜集;3.0 时代,主要是线上“N+N”模式,需要银行搭建一个平台,核心企业与多家上下游企业通过平台进行数据交流,缺点是链上实力较强的企业融资需求会挤出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虽然凭借互联网平台可以收集到很多融资企业的数据,但是储存在仓库里的货物、运输途中的货物和分拣等这些交易过程和运输环节的信息较难获取。将物联网融资平台与企业相连接,可以收集交易的情况;与物流相连,可以收集库存、在途货物等的情况;与操作相连,可以避免操作失误;与支付相连,可以实时查看资金流向。其运行框架如图3 所示。
图3 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基本框架
利用物联网技术,使得货物能够实现智能定位,对于交易信息、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向等众多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物联网融资平台。通过物联网融资平台,小微企业在平台上发布融资需求,而投资者通过平台对企业的验证等级、披露信息、风险预测等信息进行掌握,实现需求与供给的衔接,避免以往互联网融资平台资金的逗留和挪用等风险的发生。可以时时刻刻了解质物的状态,避免质押下融资的质物池化的劣势以及质物的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缺点,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便利的融资模式。
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可视化”应对信息不对称。在这个平台上,会使得企业从进购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最后的销售,整个流程更加透明,即用物联网方式监控小微企业的供应链,以此作为贷款凭据。投资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详细了解到供应链上企业生产、交易、运输、库存等的情况。
第二,多向交互应对信息不对称。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围来看,在物联网的支撑下,企业呈现网络交叉式发展,更加有利于资源配置与信息共享。
第三,实时监测交易记录。从成本控制来看,物联网融资平台可以收集诸多小微企业的信息,降低了银行对信息的重复收集成本。
第四,平台路径提升信用。从信用审查来看,物联网平台可以应用到银行的借贷过程中,辅助银行对融资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调查。
第五,动态跟踪应对信用风险。在信用风险方面,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动态跟踪,可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最新动态,防范了信用风险的发生。
由此我们认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互联网融资风险。对于小微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弱,更提高了监管水平。同时对于抵质押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测,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来源,对成本的控制力也会大大加强。
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典型的代表是某电器公司(以下简称“A 电器”)。它通过与银行项目合作获得融资资金,并向其上下游企业进行借贷(如图4)。A 电器借助物联网物物相连的特点,对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资金、货物和交易状态等进行收集,将诸多交易运营信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结合交易的财务信息构建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将资金借贷给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实行屏蔽,这种措施使得A电器能很好地控制信用风险。借助物联网的监管系统,使得A 电器能很好地对操作风险实现控制。此外,对商品价格的平稳维持,使得A 电器能对价格波动引起的市场风险有效地控制,这对于发展新型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4 A电器供应链平台流程
该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还有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信银行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小微企业放款,可以通过平台对小微企业的生产货物的流向、资金的流向以及经营状况了如指掌,对其实现了有效监管,减小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的发生。实践证明,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应用于小微企业。
借助物联网技术在融资中的应用,使得企业能获得新型的融资渠道,但在应用物联网进行融资时也需要对网络安全、物联网设备设施和平台以及数据库进行完善,对于小微企业自身来说其融资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来说还不成熟,在很多方面都迫切需要完善。例如,当小微企业在物联网平台上公布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简章时,可以设立额度制,同时要求投资者在投资资金到达一定的数额时才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查询企业的生产、库存、运输和交易等信息。采取这样的模式就可以防止小微企业的机密信息被不法分子所探知。所以物联网应用安全不管对于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都至关重要,首先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足,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首先,小微企业需要对物联网融资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进行管理,培养专业的人才对企业的融资信息进行管理,及时解决企业急需资金等问题;其次,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生存周期比较短和制度不太规范,更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对生产经营的管理更要加强和完善;再次,注意企业的信用积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信用和形象可以帮助企业扩展业务,获得融资。
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应用不但使小微企业受惠,大企业同样如此,物联网不是某个企业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个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物联网融资模式需要对货物的“唯一身份”标签进行特定化,借助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进行数据库传输。这个过程中假若标签等设备被恶意破坏或作假,就会对投资者和物流企业带来损失。这就需要对物联网的设备安全进行管理,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比较容易泄露的信息和隐私进行保护。对于设备部分,需要小微企业进行深度管理,包括定期查询和秘钥管理等措施。
此外,小微企业需要在物联网融资平台提供自己的财务数据和企业融资资金去向等隐私数据,对于该部分数据应当采取保密处理、访问控制和安全认证或者额度限制等措施。
物联网融资模式通过感知层将货物信息上传到数据监管平台,以实现对现实货物的智能定位、跟踪、监控、智能化管理,形成一个物联网的数据库,然后通过对货物、企业信息、风险等数据处理,最终形成一个融资平台,使得融资参与各方借助平台接口对融资后小微企业的资金、产品甚至是交易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对于动态的货物信息需要特定的“唯一身份”标签实现标准化实时监控和管理,只有这样,投资者通过物联网平台才可以更确切地了解小微企业的生产状况,对企业的抵质押品的监管才有效,降低投资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在投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借助物联网数据库平台才能详细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生产状况和交易数据等,才会愿意将资金出借给小微企业。所以物联网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会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建立物联网平台的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