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时间-空间修复的主要内涵为资本创建的将固定资产与不动产作为基础的物质地理景观,也是利用时间延迟与地理扩张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特殊方法。城市因为产能盈余导致危机的出现,为了避免出现危机,就要利用相应的盈利方式吸收盈余。所以,空间、时间的修复就是解决此危机的主要方法。哈维在研究中表示,时间-空间修复为资本积累分子化理解的主要因素。在帝国主义构成与发展中,使用权利资本逻辑与权利领土逻辑,使此逻辑在时间-空间修复中融入,才能够使人全面理解。由于资本积累为深刻地理事件,假如缺乏内在空间充足、地理扩展与不平衡地理发展等,资本主义就无法充分展现政治经济系统功能。利用时间将空间消灭,融入资本积累逻辑中。虽然在空间发展中比较粗糙,但也是在不断转型,充分展示城市地理特征。
在城市规划学科研究中,城市空间为重点。通过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开始,人类越来越重视理想空间的研究。中国城市空间增长与扩展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满足优先发展工业的原则。在我国转型发展中,城市空间发展的转变内容包括:通过经济发展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结合;通过工业优先创建到完整空间中;通过粗放扩展发展到集约扩展。在未来对经济空间重视背景下,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备受人们的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要。相关研究表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滨河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价值等。在滨河区再开发过程中,创建良好发展机制,提高城市整体空间功能,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充足,构成城市竞争优势。沈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造浑河方面,能够改善城市文化品味、居住环境等,从而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资本流动突破国家地理范畴,在全球范围中流动资本,地理非均衡性能够在空间中实现资本转移。为了争夺资本,地方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城市空间发展中,资本空间转移为主要激励方式。在发展主义背景下,地方政府具备企业特征的发展具有和企业类似特点,地方政府属于独立个体,要寻找最优化激励与动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求基于城市空间,但城市中心区因为得到土体成本高,得到价格成本低的郊区属于地方政府促进城市空间发展最优化市场选择。
沈阳市范围中包括浑河、辽河两大河流与北沙河、蒲河中型河流,浑河通过城市南部界河逐渐转变成为城市内河,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规划区中包括北运河、南运河等城市河流和满堂河、杨冠河等对未来城市空间影响的主要小型河流。在城市未来的空间结构中,要重视蒲河、浑河两条城市内河,根据河道实现城市服务、休闲等功能空间进行规划,预留城市滨河生态廊道,在城市中融入自然环境,重点分析了沈阳空间形态和浑河关系。
根据相关文献表示,在7200 多年前,浑河区域中就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农耕渔猎,此思想也出现了新乐遗址的新时期文明。在现在新乐遗址中具有浑河故道,因为自然环境影响逐渐向南移动了10km 到目前的位置中。这个时期,“城市”尚未形成,人们完全依赖天然形成的水系在浑河边聚居生活。
城邑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出现,通过十字形和方城创建沈阳城市大致构造。沈阳成城市空间形态在盛景时期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布局,也就是井字形路网。沈阳城市发展从部分居民点朝着重要军事地位转变,如卫城、侯城、陪都等。
人们从靠河的点状散布聚居到远河的逐渐完整的城市空间,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发生。随着浑河的泛滥带来水患,人们有能力通过建设更稳固的城楼和引水改道的方法减轻灾难的危害,但在长久的发展中,劳动力的差异带来经济物质的差异,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阶层的差异,于是,高阶层的人到了更中心更稳定的地点,低阶层的人则在外围进行劳动。且漕运为沈阳母亲河,古时候的浑河为沈阳繁荣河流,尤其是夏天船队更多。冬天,也是有载重爬犁运行。沿河一带的经济也随之发展,形成沿河轴点状分布的空间形态。在这个时期,浑河水系与沈阳城市之间大体呈现“一城一带”的空间结构。
在1932 年制订了《奉天都邑计划》,在此计划中确定了沈阳东北地区中心地位,计划城市人口在1953 年达到150万。受到《雅典宪章》影响,划分建成区内土地功能,在外围实现1~7km 宽的环状绿带规划。之后,城市用地在不断延伸,也出现了铁西等功能,构成城市各板块。在这个阶段,城市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水系规划建设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日伪时期形成的卫工明渠是一条灌溉和排水兼用的渠道。
受当时政策和经济发展影响,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浑河的建设虽有一定的建设发展,但未有大变化,总体的城市空间结构与水系仍为“一城一带”。
沈阳在解放后逐渐开始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1952 年实现了《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的编制,此规划中将机械制造工业作为重点的城市性质,规划期城市人口与200 万人,183km2用地的规模。此规划借鉴苏联相关模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限制中心城市发展,使消费性城市转变成为生产性城市。但城市在五一期间不断发展,无法有效控制中心城区发展,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沈阳在此期间也被作为全国建设重点城市,因为创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工厂等,逐渐扩展城市规模。此时期就已经创建了皇姑和南湖的科教文化区;沈海、陵北工业区、东塔、三太子等大型工人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盲目扩大城市用地,导致城市用地越来越混乱。
受国家发展定位影响,沈阳工业迅猛发展,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后期城市形态也非常混乱。沈城在1952 年修建南运河,改造原本臭水泡为沿河公园绿地,使沈阳城和水系构成一城一带一环的关系,而浑河并没有较大建设变化。
沈阳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全新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沈阳城市性质,沈阳城市成为辽宁省会,也是东北主要交通枢纽,还是全国主要工业基地。计划人口在2000 年为260 万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修订总体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工业城镇建设,调整住宅布局,改造传统区域。在1987 年修订总体规划,调整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相关制度中提出中心城区1150km2的概念,要求城市跨浑河到南边发展,明确城镇网络化布局结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在2000 年规划为330 万人,然后调整城镇布局结果为卫星城2 个、中心1 个、小城镇40 个,在城市性质中设置历史文明。在创建三环高速公路、沈大公路后,也扩大了城市用地,逐渐建设开发区,包括南湖、张士等开发区。创建机场、浑南高新区调整城市跨河发展。通过修复南运河、卫士明渠、北运河等措施,完善沈阳环城水系,使其通过单纯排水、灌溉的功能朝着城市内部主要生态绿环演变。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机体的发展,还能够使其作为城市活跃活动场所。
通过北运河、南运河、卫工明渠在1984 年构成环城水系,在改革开放后,城区外围出现了部分开发与与工业区板块,但已和中心城区创建成为一体。沈阳城区在90 年代后期发展成为南岸散点式发展、北岸作为基础的主城区指状发展,由于政策和城市发展定位的变化,加强环境的重视程度,其环城水系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1987年的《修订》,使沈阳城市开始往浑河南岸发展,浑河逐渐变为城市内河,承担了更多生态效益、经济纽带的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在1994 年开始全新总体规划的编制,相关的规划将中心城概念作为基础,确定市域城镇体系中电轴发展的模式,创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外围复城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结构为分散组团布局。最终确定城市规划的性质为:辽宁省省会为沈阳,也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还是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在规划中心城区的过程中,增加了绿地系统、轨道交通、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在2010 年人口为472 万人,用地规模为350km2。
从“九五”时期发展至今,沈阳城市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扩展城市外围用地,在全新城市设计中使城市二环、三环中设置汽车城、大学城、工业组团和开发区,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促进力。通过圈层蔓延得到城市空间,根据土地航片表示,城市规模在2003 年就已经达到371km2。浑南开发逐渐的成熟,但因为城市投资比较弱,所以浑河北岸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20 世纪末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环境越来越重视,认为水能够为社会带来商机。所以,沈阳市在总体规划过程中,使沈城内河设置为浑河,城市朝着南边开始发展浑河。因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所限制,导致沈阳市缺乏跨河发展能力,无法发挥审核生态景观功能。在十一五期间,提高了沈阳市综合经济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浑河沿线创建大型基础设施与跨河桥梁,作为沈阳城市内河。
从2002 年逐渐开始治理内河,提高了浑河水质,构成宽500m 的河面,在浑河两岸创建10km 滨河公园,使滨河两岸作为银带实现开发创建。
沈阳境内的浑河位于沈阳市郊,除了可以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风貌外,还有足够的空间来打造沿河景观带,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另外,浑河呈带状流经沈阳市郊,可以全面地展示沈阳城市风貌,是一条城市景观廊道。就此次调研,发现浑河应具有的以上2 种主要功能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浑河两岸休闲空间使用率低,在逐渐规划浑河两岸,创建了滩地、码头、公园等亲水公园,吸引大量的市民。垂钓为岸边主要的休闲活动,此钓鱼爱好者主要目的就是因为浑河具有丰富的鱼类。但是即便如此,附近居民来此地的比较少,主要是因为:
其一,滨河休闲空间缺少互动性和符合性,没有借鉴国外滨河景观设计成果,浑河对比城市中心区相关河流,缺乏交通限制,充分发挥滨河景观休闲功能。虽然滨河创建了广场和主题公园,此静态空间没有关系,降低了市民互动性。
其二,降低了滨河岸边可达性,市中心居民到此地的时间较长,交通不方便,降低人们休闲的乐趣。且因为滨河两岸设置了防洪坝,城市干道在防洪坝外围,另外一侧就是居民区,城市干道车流量大,所以不想待在浑河岸边。
混合两岸空间视线的通透性不好,滨河居住区设置了高层住宅,对展示河岸两侧城市风貌造成了限制。因为混合两岸的重点为居民区,而且居民区建设是由不同开发商完成。混合两岸通过建筑轮廊创建城市天际线,缺少统一化的标准。开发商为了创建滨水景观房,都是在南岸北侧创建高层住宅,高层遮挡了浑河南岸景观。另外,北岸小区将高层创建到北侧,遮挡城市北岸风貌。以此,只有部分居民能够看到滨河景观,但会影响到城市景观,为了部分利益影响了大部分城市共享空间。
根据沈阳建设“国家中心性城市”的规划目标,将老城区中心与南部新城中心联系,为城市向南扩张,与灯塔及鞍山形成经济联系带寻找机会。浑河将作为城市的内河与其他景观带为城市扩张起到衔接作用。并设计北沙河为沈阳城市新的界河,北沙河与南沙河相连,南沙河为鞍山市的主要景观河,此规划也使沈阳与鞍山不光经济带还有景观带紧密联系(图1)。
图1 浑河景观水系,景观接口俯视图
浑河作为经济圈层联系的媒介发挥着联系新城中心与老城中心的重要作用。为加强联系的紧密性,浑河景观带将规划多个接口与新区的中央公园形成一定联系,控制新区发展为新区与浑河联系,增加新区景观通透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北沙河与新区中轴线衔接处也将规划一片大型绿地,作为城市中轴线的结束。
滨河水系为经济圈层扩张起衔接作用,景观带与经济带共同联系城市各个区域中心也显得十分重要,沈阳金廊向南在青年大街高速公路口区域结束,人的交通流线与景观廊道未能与南部新城副中心联系,景观上也未能与中心公园联系,故城市经济圈层的扩张,新旧中心区域未能达到一定联系(图2)。
图2 浑河水系在老城区位置示意图
由于长白岛经济中心的主要道路南京南街,与新区中心主要道路全运路在白塔公园处交接,可形成交通上的联系,又将浑河水系景观与白塔公园及中心公园景观联系在一起为城市新区中心的发展起到一定引导及控制作用,也为新区中心向外扩张提供一些异质化建筑设计的接口。
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空间模式伊始,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就从未停止。中国城市空间的扩张与增长将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满足工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发展也在不断转变。总体分析,在未来重视经济空间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沈阳市目前已创建了将主城区作为核心,将周边各新城创建簇拥的情况,使其成为簇裙式发展格局,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满足上文分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