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鹏,李 丹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浏阳 41030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患者多伴随胃脘痛、胃胀、反酸、嗳气、纳差、恶心和呕吐等症状[1-2]。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多采用替普瑞酮胶囊进行治疗,但不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我国传统中医技术针刺配合灸法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的应用较多[3]。因此,我院选择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独采用替普瑞酮胶囊进行治疗为对照,探析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价值。
纳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②伴随胃脘痛、胃胀、反酸、嗳气、纳差、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③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胃癌患者;②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替普瑞酮组中,患者共75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40例、35例;患者最大69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1.24±4.16)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3.25±1.03)年。替普瑞酮+针刺+灸法组中,患者共75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39例、36例;患者最大69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51.31±4.19)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3.19±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替普瑞酮组接受替普瑞酮胶囊(生产企业:卫材株式会社川岛工厂;批准文号:H20091057)治疗,口服,剂量50mg/次,3次/d,连续治疗8w。
替普瑞酮+针刺+灸法组接受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治疗。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方案同替普瑞酮组,另外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以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为针刺配合灸法主穴。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采用常规消毒液对以上穴位进行消毒后,进针13~25mm,施行捻转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以30min/次为宜,然后将1.5cm艾条置于针柄上,艾条的燃端距穴位2~3cm,将艾条点燃,燃烧结束后拔除灸针,治疗频率为1次/d。连续治疗8w。
(1)探析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
(2)探析两组临床症状量化积分值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根据胃脘痛、胃胀、反酸、嗳气、纳差、恶心和呕吐的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根据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替普瑞酮+针刺+灸法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33%,明显高于替普瑞酮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探析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治疗8w后,替普瑞酮+针刺+灸法组临床症状量化积分值为(7.71±0.25)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为(0.71±0.03)分,均明显低于替普瑞酮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探析两组临床症状量化积分值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5]。该病病因虽然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药物、刺激性食物、胆汁或十二指肠液返流有关,若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病情加重,引发贫血、消化不良、消瘦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多采用替普瑞酮胶囊进行治疗,替普瑞酮胶囊作为一种萜烯类药物,通过促进胃黏膜、胃黏液中主要的再生防御因子、前列腺素、高分子糖蛋白、磷脂、重碳酸盐的合成与分泌,发挥广谱消炎、抗溃疡作用。但若单独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疗效仍不能令临床满意。我国传统中医多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本病。一方面,通过利用针刺作用于神经节支配的区域,通过经气的作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另一方面,配合灸法的热敏作用,加速血液循环,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治疗,可加快症状消退,促进胃黏膜功能等恢复。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量化积分值、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独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P<0.05),证明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的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灸法辅助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更加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