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
【摘要】听觉是感受音乐最基本的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聆听是教学的基础与根本,重视聆听能让学生发现音乐的本质,充分的引导学生去感知音律的美感,提高学生主动接受音乐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充分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笔者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其真正的爱上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关键字】聆听活动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78-01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以及悦耳动听的音响是音乐的具体体现。声音是音乐艺术的基础,音乐艺术的展现自然离不开听觉与声音。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接触“听”的本质,使其充分的熟悉与认知音乐语言,最终实现对音乐语言的有效积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聆听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的本质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感知优美的律动与节奏,进而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的体验形式
针对学生而言,聆听是熟悉音乐语言、接触音乐、认知音乐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欣赏体系中,聆听是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本质最基础的方式,而学生也会在聆听过程中感受到情感之美与旋律之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音乐美感。聆听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具体包括背景式聆听、纯音乐聆听,以及综合体验式聆听等方式。
在纯音乐的聆听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响等播放设备方面,充分发挥音乐的流动欣赏形式,然而,这种聆听方式只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形式美,却不能真正地实现音乐内涵与形式的真正融合,因此,纯音乐聆听要求听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显然小学生不能达到要求。综合体验式聆听以纯音乐聆听的要求相反,它更侧重于音乐的形式,注意力集中体验在音乐内涵方面,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发现音乐的意境与形象美。刺激式聆听是一种原始的聆听行为,它将音乐视为一种刺激源,在音乐节奏的强烈刺激下,进而获得“身”与“心”的升华。
2.在欣赏音乐中,聆听的主要内容
2.1音乐之美
旋律是音乐美的主要体现形式,音乐的旋律也是吸引听众的主要方式,优美旋律的组合演化成了音乐艺术,为歌曲搭建了美的结构,随着旋律的变化,将音乐中所隐藏的精神与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体现出听众对生活的展望,彰显出听众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2.2伴奏之美
扣人心弦的伴奏,能充分的渲染与烘托音乐的律动,伴奏是音乐抒发情感的辅助方式,充分地表达出了主旋律的形象与意境。同时,伴奏也是一种艺术效果,实现了主旋律与伴奏之间的有效互补,让音乐的艺术效果充分的彰显。例如,在舒伯特的歌曲中,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伴奏形式展现。然而,无论音乐伴奏以什么形式、特点展现出来,它始终充当辅助的角色。
2.3诗词之美
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有一个优美的歌词,歌词也是学生主要的聆听要点,歌词是对音乐意境的最直接表达方式。生动活泼、言简意赅的歌词,将复杂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充分的融入到朗朗上口的歌词中,通过歌词的形式将其吟唱出来,在歌词的帮衬下,音乐的意境也跃然于纸上,因此,歌词是音乐中较为重要的基础内容。教师在聆听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歌词领悟能力的培养,将歌词的旋律与伴奏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一起构建出音乐的完美结合体,进而实现学生的聆听能力的增加。
3.培养小学生音乐聆听习惯的措施
3.1营造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教师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与因素。因此,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放下身段,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下,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这个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2讲解音乐元素,学习聆听技巧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较多的聆听经验,因此,教师要从音乐的本质出发,掌握音乐的特点,目的性的加强学生聆听音乐的技巧。例如,在培养聆听节奏时,教师通过打击乐为学生演奏多种节奏,让学生在在众多的节奏中寻找相同的节奏。在学生完整地聆听完音乐后,并为学生讲解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现场演唱,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乐曲中的强弱,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同时,加强学生对音色、乐器的有效区分,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不同音色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形象。
3.3通过多维组合,注重实践体验
简单的听觉练习是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只有将身体反应与聆听活动充分的结合,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抽象的音乐旋律转化成具体的图像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利用图形谱让学生真正的碰触到音乐元素。大小不一的图案、粗细搭配的线条、明暗分明的色彩,以及规律性的律动,充分的展示出了音乐的魅力,在多维组合下,加强对实践的体验,将情境充分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进而实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4.结束语
聆听有助于学生音乐热情的培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聆听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去体验着音乐艺术的美感,触碰着音乐的灵魂,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的品质,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敏萱.“聆听三步走”对改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J].文存阅刊,2018(19):59-59.
[2]谢德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7(2):36-36.
[3]谢铭磊.音乐教学中的律动设计——以欣赏曲《幽默曲》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