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公民教育

2020-04-29 06:46檀传宝
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抗击公民肺炎

檀传宝

“抗击疫情,是一场对世风人心的淬炼。”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危机中,彰显了真善美,也暴露了假恶丑。公共危机的有效应对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基于公民意识、公民责任做出积极努力,疫情之下的众生相反映出不容迟滞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更是促进公民行动的教育。公民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责任意识以及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社会责任感等在内的公民教育是危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深刻反思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暴露的诸多问题,将其转变为开展公民教育的良好契机,促进学校公民教育回归生活并诉诸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让学校不能正常开学、正常上课,这已经引起或加剧了家长、教师、学校最广泛的关注。但若从危机的“机会”视角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未尝不是一次特殊的教育契机,对于公民教育来说,尤其如此。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重要的公民教育。

“疫”战与公民教育的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集中暴露了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家快速甄别病原体,率先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也最早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是,由于决策失误、措施乏力等种种原因,一个城市本可就地解决的问题,却迅速成为全国的“大灾害”,首先暴露出的就是目前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帮助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看清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也暴露了中国公民素养中的诸多问题。从20世纪初梁启超等思想家、教育家呼吁培养有“公德”的“新民”开始,许多有识之士就一直呼吁培养国民的公共意识等公民素养。但中国农业社会历史悠久,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小农人格转化为“有责任的自由身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公民定义)的现代公民思想,人的现代化发展难以一蹴而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湖北到全国,国人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的自私自利、违背规则、迷信盲从、制造谣言等丑恶行径不时见诸媒体,再一次证明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大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也为我们了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世界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提供了难得机会。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国内盲目自信的民族情绪、愤世嫉俗的国家虚无主义,境外借疫情污名化、歧视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言行等统统“现出原形”。某种意义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抗击之战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自身正确认识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培育“世界公民”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处置得当,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完全可以成为培育“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教育的历史契机,进而实质性影响中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实践。

“疫”战与公民教育的实践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得以延绵发展几千年,最重要的民族特性就是坚韧与智慧。前者使我们决不轻易向困难低头,后者使我们总能找到柳暗花明的出路。从教育角度而言,如何把握机会,让全民参与的抗“疫”成为自觉的公民教育行动?教育工作者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提炼公民教育话题。新冠肺炎疫情及其抗击之战为中国社会提供了许多公民教育的话题。比如:作为人权最重要内容之一的生命权如何得到最好的保障?如何让疫情“吹哨人”被警方约谈的事件不再发生?这实质上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让公民的宪法权利真正落实的问题;公民在拥有宪法赋予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如何作为一个“负责”的社会主体(主人翁)去履行公民义务,参与、配合社会的公共治理,为战胜灾难贡献力量?其他诸如国家治理现代化、爱国主义、世界公民培育等前文提及的话题,都是开展公民教育的良好素材,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完全应当从社会现实中及时提取,并诉诸教育实践。

第二,善用公民教育场景。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等涉及价值观培育的教育实践常常实效不高,原因之一是许多教育内容、形式的枯燥乏味,所以“德育回归生活”是最近二十年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及抗击过程中,国家治理的诸多问题、公民行为的勇敢与怯懦、大众对于公共事务的正反态度、谣言迷信为许多人轻信所暴露出来的现代公民素养及批判性思维培育上的问题等,是每天都在我们周遭发生的“日常生活”,也值得教师、学生乃至全体国人深入思考。公民教育若能就近取譬、善用现实场景,就一定能够因为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结而实现教育实效的大幅提高。

第三,促成公民教育实践。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实践之所以实效不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常规的单向教育传播难以促成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公民参与既是公民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公民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之战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成千上万不怕牺牲、勇于担当使命的医护人员,以及武汉最早挺身而出、为医护人员提供出行支持的志愿者、酒店及餐饮企业等社会力量。引导青少年从这些公民行动的榜样中思考、学习怎样成为合格公民,并将之迁移到自己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应当成为当下公民教育的使命。诸如鼓励青少年积极配合社区的疫情管控,鼓励学生拆穿谣言、分析其发生机制并与社会大众分享,鼓励年轻一代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媒介形式养成理性的公民意识、服务社会……公民参与的途径比比皆是。总之,因势利导,促成青年一代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公民教育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为了应对疫情对教育常规的冲击,教育部门已经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等主张。既然不能按期“上学”,如何妥当地在家“上课”就成为一大课题。公民教育是关于公民社会身份培育的教育,若善加利用,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最重要、最特别的公民教育!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周丽

猜你喜欢
抗击公民肺炎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来势汹汹的肺炎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