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艳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来创设生活情境,或者是借助数学知识改变实际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属于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能让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有趣且生动,有利于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一、有机联系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枯燥单一,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抽象的图形和繁杂的数字,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适当融入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确保教學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用处及内涵。如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有些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这时教师可以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购物的生活化情境,如:小红带了213.8元钱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单价为23.9元的文具盒,买了一个单价为114.5元的玩具汽车,请问售货员需要找多少钱给小红?学生根据已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得出结论:213.8-(23.9+114.5)=75.4(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二、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质量。可以说,学生只有积极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而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的案例进行深度挖掘。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例,教师讲解相关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家中摆放的饭桌、灯具、电视、照片等,并提出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或者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从家中拿的实物,通过探讨和观察,用几何形体的名称直观描绘出实物的模型及形状,并让学生思考所观察的实物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有目的地分析和观察这些图形特征,不仅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化、生活化,还能激发求知欲,准确认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且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性格特征相符。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讲述小故事,如通过小游戏的设计来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知识点,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入学时间短,不了解图形,但头脑中形成了对生活用品的印象,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动手设计且介绍小物品。同时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会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等方式,使学生对物体的特征有所了解,能够准确区别和分类这些物品,在快乐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找出接近1米、1分米、1厘米的物体或线段,通过实物来感性认识长度单位,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四、回归“生活天地”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会学习数学知识,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演练数学,了解到学好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如讲述“认识人民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开展“买卖东西”的活动,通过商品的识别、看价格、付款和找零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真假币进行初步识别,掌握生活技能,懂得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又如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模拟实践活动,如相对而行、背向而行、相向而行等,让学生清楚认识相遇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恰当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有机结合生活与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一般而言,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更好地服务于或运用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制的长方体纸盒,指导学生自主分析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教室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教室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准确分析有关信息,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形成数学思维,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能让学生更加用心学习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瑾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