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卿 党佩英 李丹丹 黎洁 陈媛媛 杨建平 赵辉 王卫玲
摘要:翠华山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中典型的灾害遗迹保护地,山崩遗迹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且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景观观赏价值,开展科普旅游是我国国家公园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景区旅游解说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旅游解说涵义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解说对科普旅游体验的影响模型。利用125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出影响翠华山科普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标识牌解说中的科普专题解说、地质博物馆解说中的科普趣味性等6项指标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一方面为翠华山旅游解说建设实践提供反馈,另一方面为拓展我国旅游解说效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解说;科普教育;旅游体验;山崩灾害;翠华山
中图分类号:P942
DOI:10.16152/j.cnki.xdxbzr.2020-03-009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interpretation of disaster-type scenic spots to science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the Cuihua Mountain Landslide National Geopark
HAO Junqing1,2, DANG Peiying LI DandanLI Jie CHEN Yuanyuan YANG Jianping3, ZHAO Hui4, WANG Weiling4
Abstract: Cuihua Mountain scenic area is a typical disaster relic protection site in China′s national park system. The scale of the landslide ranks third in the world and has extremely high scientific value and landscape appreciation value. Developing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national park to explore the sharing mechanism for all people. This article takes scenic tourism interpre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tourism interpretation system structure, it constructs a model of the impact of tourism interpretation on the popular tourism experience. Using data from 125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vel experience were identif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six indicators, such as the science popular commentary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ignboard and the popular science interes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museum, a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On the one hand,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provides a feedbac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ihua Mountain′s tourism interpre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ourism interpretation in China.
Key words:tourism commentar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travel experience; landslide disaster; Cuihua Mountain
災害遗迹型公园不仅为游客提供景观观赏价值,更有很强的科学教育价值。它提供的灾害教育,对游客认识人类环境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旅游解说有助力于游客从公众角色转变为大自然敬畏者,是灾害遗迹型公园发挥科学教育价值的重要方式。
十九大提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2019年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科普旅游是我国国家公园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的重要建设内容。在我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地质公园较早提出了开展科普旅游,并将其作为设立地质公园的三大宗旨之一。地质公园在科普旅游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核心载体是科普解说系统,它影响着游客对地质遗迹的价值认知和行为方式。但解说系统是否能够满足游客需求,是否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否能够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与认知,一直是地质公园建设中悬而未解的问题。
随着我国研学旅游、自然教育时代来临,以自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越来越重视游客的旅游需求及体验质量。回答公园内旅游解说从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影响着游客的认知、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地质公园建设实践的有效反馈,又是新时代下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理论问题。本文借助旅游体验理论,以翠华山国家自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对旅游解说系统的感知,分析公园解说对游客科普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国家公园科普教育提供有效建议,对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探索。
1 研究综述与理论模型
1.1 旅游解说
解说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但尚没有形成明确解释。与旅游解说相关的概念中,广泛使用的还有“环境解说”、“遗产解说”[1]。欧美国家旅游解说发展较为成熟[2],我国旅游解说研究较晚,实践规划丰富了理论研究。其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解说的主体对象。
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通常称为环境解说,是一种融教育、管理和信息传递为一体的交流服務过程。旅游景区的研究中则将旅游解说定义为导视系统,以指引路线、标识引导等规划以及传达信息明确、吸引游客关注等标准为主。自然保护区提出了自然教育,指在自然中体验和学习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的认知,目的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地质公园解说是指通过建立科学解说系统,运用适当的人员或非人员解说媒体,引导和满足游客对自然与文化景观的真实体验与感受[3]。《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中明确将解说系统分为室内解说系统(博物馆、科普影视厅等)、户外解说系统(地质公园主副碑、解说牌、导引标识牌等)、出版物(导游手册、科普旅游路线等)、地学导游5项内容。由此可见,上述对旅游解说的解释中均强调了旅游解说的传达机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客体传达给公众或者游客。事实上,旅游解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一方面强调了旅游解说的传达机制,另一方面主体还将通过旅游体验反馈解说客体的效果,具有系统性特征。同时,结合地质公园中对旅游解说的解释,它不仅是静态的解说与展示,还包括导游在内的动态解说与互动,所以旅游解说又具有复杂性特征(图1)。
1.2 研究综述
国外旅游解说研究先后经历了解说现象与实践、解说目标群体偏好、解说质量评估、解说系统有效性评估及影响因素等主题[1]。国内研究中,吴必虎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旅游解说的研究,对旅游解说的涵义进行了阐述,接着,不少学者将旅游解说系统构建作为研究重点[4],试图构建景区、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体系,也有学者关注到游客满意度对旅游解说的作用和反馈,从游客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满意度进行了研究[5],选择代表性案例地提出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方案[6-9]。上述研究集中于对旅游解说传达功能的探讨,研究目的大都基于旅游规划、公园建设管理需求,属于实践导向型研究。
近年来,旅游解说反馈机制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被关注,例如从质量感知角度评价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效果[10-11]、风景名胜区旅游解说的生态体验[12]、标识牌解说效度对游客满意和地方忠诚度的显著影响[13]、环境解说对引导公众行为的影响[14]等。由于旅游解说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并非单一,解说效应评价角度多样,为旅游解说深入的理论研究带来挑战。
旅游解说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解说产生与发展是基于游客的体验需要、认知需要、资源保护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11]。解说在遗产旅游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成功的解说能产生思考型的游客,能够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12]。旅游解说全面化是塑造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重要途径[13],反之,千篇一律生硬的解说会降低游客的感知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14]。旅游体验理论在分析旅游解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时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因此,本研究从旅游体验角度分析旅游解说的效应,并识别旅游解说中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
1.3 理论模型
一个完整的旅游解说应该具备服务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15],据此,科普旅游体验可以分为旅游体验和科普教育两部分。旅游体验理论在期望差异理论基础上,从产品、服务、顾客等不同视角构建了旅游体验模型。谢彦君最早把旅游体验引入我国[16],不管哪种类型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都是他们旅游活动的生命线,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17]。在自然旅游目的地,旅游解说通过提高游客的消费技术,能够明显增强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18-19],增加旅游体验满意度[20]。因此,旅游满意度、旅游忠诚度是旅游体验的重要衡量标准。科普教育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重在价值塑造和知识获取,将公园价值认知和科普知识获取作为衡量科普教育的指标。在旅游解说系统中,参照地质公园的建设实践,分为导游解说、标识牌解说、安全警示解说、科普读物解说和地质博物馆结解说五部分。并由此构建了旅游解说对科普旅游体验影响的理论模型(图2)。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翠华山是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成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公园位于秦岭北坡太乙峪,距西安市20km,保存着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山崩地质遗迹,有“中国山崩奇观”、“中国山崩博物馆”之美称。作为典型的灾害型地质遗迹景区,翠华山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西安丰富的研学旅游市场,积极开展科普旅游活动,成为陕西省唯一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17年为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中期评估,翠华山作为核心景区进行了旅游解说系统更新改造。重新规划设计了355块标识牌,完善了地质博物馆建设,补充导游讲解和科普读物内容,设置了山崩科普专题广场和地质公园专题广场。旅游解说系统为中期评估顺利通过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增强游客科普旅游体验这一点,尚待实证研究。
2.2 影响因素指标构建
根据上文的理论模型,首先构建旅游解说系统中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表1)。在5类旅游解说子系统中,每类设计2项影响因素,共10个影响因素构成旅游体验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导游解说子系统(X1)中选取了良好的讲解技巧(X11)和专业化科普讲解(X12)作为影响指标。标识牌解说(X2)中专门设计了地质公园、山崩灾害科普等专题解说牌,为此将科普专题解说(X21)和内容通俗易懂(X22)作为影响指标。在安全警示解说子系统中,强调强制性安全警示的有效性(X31)和管理提示解说要体现温馨的人文关怀(X32)。科普读物解说子系统(X4)包含导游图册、科普手册、专业书籍等各种读物,重点考察科普读物的种类丰富性(X41)和内容设计上的图文并茂(X42)。地质博物馆解说子系统(X5)是地质公园建设的标志和核心内容,在地学知识展示(X51)和科普趣味性(X52)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故将此两项作为影响指标。
旅游满意度(Y11)是衡量旅游体验质量的常用指标,为了进一步全面分析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将旅游重游率(Y12)也作為旅游体验质量的衡量指标。关于科普教育的衡量指标,从地质公园的价值(Y21)和山崩灾害遗迹认知(Y22)角度设计。
2.3 数据来源与分析
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设计了翠华山旅游解说对游客科普旅游体验的调查问卷。经过对问卷测试、试调研阶段之后,于2019年11月5日至6日开展了正式调研。调研区域范围为西安市,调研样本从三类人群中随机抽取,一是以西安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学生为主,二是陕西省范围内与旅游、地质、教育相关的专家同行,三是翠华山现场的大众游客群体和少量工作人员。将设计好的问卷上传至问卷星,调研对象通过微信扫描问卷二维码作答,并且设定作答的次数和手机IP范围以保证试卷有效性。考虑到中学生空余时间和使用微信的限制,没有将其列入调研样本范畴。本次调研共收到14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88.6%。
在上述数据基础上,将表1中影响因素的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分别分析他们与因变量Y11,Y12,Y21,Y22的关系情况。逐步回归分析是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动化移除掉不显著的X项功能,从而可自动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由于本研究重点在于识别出显著的影响因素,所以采用该方法在SPSSAU中完成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分析模型情况。首先分析最终余下的自变量X的情况,以及被模型自动排除在外的X,接着对模型拟合情况(R2)、模型共线性问题(VIF值小于5则说明无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如果D-W值在1.7~2.3之间,则说明没有自相关性,模型构建良好,反之若D-W值明显偏离2,则说明具有自相关性,模型构建较差)进行分析。
第2步:分析X的显著性。模型余下的X一定具有显著性,即对Y的影响关系情况。
第3步:判断X对Y的影响关系方向,回归系数B值大于0说明正向影响,反之负向影响。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特征分析
经统计,125份游客样本全部来自于西安市区,与翠华山游客空间特征分布吻合,他们旅游频次较高,89.6%的游客在一年内游览翠华山1~2次,8%的游客一年3~5次,2.45%的游客一年内游览次数在5次以上。同时对翠华山的认知度也较高,61.6%的游客知道翠华山属于地质公园。从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角度分析,游客的人口学特征统计如表2所示,性别比例结构总体均衡,但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比为60%,男性占比为40%;年龄结构以20~30岁游客为主,约占73%,其次是30~60岁游客,约占18%,其余年龄段游客约占9%;学历结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游客是主体,比例为61.6%,其次硕士及以上游客比例为34.4%,大专为和高中以下游客比例偏低,不足1%;职业构成中学生和企业员工比例较高,分别占到52%和25%,其余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占8.8%,离退休及其他人员占8.8%,科教文卫人员占6.4%,个体工商户占2.4%。在旅游目的中,欣赏风景和周末休闲是主要目的,16.8%的人群表示是为了了解山崩灾害知识而去翠华山。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样本的区域分布、旅游频次、认知度和人口学特征较好地满足了本研究设计的要求。
3.2 旅游解说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
3.2.1 旅游解说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 将表1中旅游解说系统中10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旅游满意度(Y11)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AU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标识牌解说中的科普专题解说(X21),科普读物解说中的种类丰富(X41)2项指标在模型中。公式为
Y11=0.818+0.286*X21+0.314*X41
该模型F=30.588,p=0.000<0.05,通过了F检验。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公式中R2为0.334,意味着指标科普专题解说、种类丰富可以解释游客对翠华山的旅游满意度的33.4%变化原因。指标X21回归系数值为0.286(t=3.203,p=0.002<0.01),意味着标识牌解说中的科普专题解说对翠华山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指标X41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314(t=5.209,p=0.000<0.01),说明科普读物解说种类丰富对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因此,翠华山标识牌解说中的科普专题解说、种类丰富的科普读物是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表3)。
3.2.2 旅游解说对旅游重游率的影响 同样地,将表1中旅游解说系统中10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旅游重游率(Y12)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AU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标识牌解说中的内容通俗易懂(X22),地质博物馆解说中的科普趣味性强(X52)2项指标在模型中。公式为
Y12=1.059+0.090*X22+0.049*X52
该模型F=5.126,p=0.007<0.05,通过了F检验。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公式中R2为0.078,意味着标识牌解说中的内容通俗易懂(X22)、地质博物馆解说中的科普趣味性强(X52)2项指标可以解释游客对翠华山的旅游满意度的7.8%变化原因。指标X22回归系数值为0.090(t=1.963,p=0.052>0.05),由于p值大于0.05而小于0.1,意味着内容通俗易懂的标识牌解说对翠华山游客的旅游重游率影响程度不显著。指标X52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049(t=2.469,p=0.015<0.05),说明地质博物馆科普趣味性强对游客的旅游重游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因此,翠华山地质博物馆科普趣味性、标识牌内容通俗易懂是影响游客重游率的关键因素(表4)。
3.3 旅游解说对科普教育的影响分析
3.3.1 旅游解说对地质公园价值认知的影响 将表1中旅游解说系统中10项指标作为自变量,地质公园价值认知(Y21)作为因变量。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地质博物馆解说中的科普趣味性(X52)1项指标留在了模型中。公式为
Y21=0.907+0.037*X52
该模型中F=4.321,p=0.040<0.05,通过了F检验。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公式中R2为0.034,意味着地质博物馆中科普趣味性可以解释游客对翠华山地质公园价值认知3.4%变化原因。科普趣味性指标的回归系数值为0.037(t=2.079,p=0.040<0.05),意味着该指标对翠华山游客的地质公园价值认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因此,翠华山旅游解说中地质博物馆的科普趣味性是影响游客地质公园价值认知的关键因素(表5)。
3.3.2 旅游解說对山崩灾害遗迹认知的影响 将表1中10项旅游解说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山崩灾害遗迹认知(Y22)作为因变量,最终余下导游解说中的专业化科普讲解指标(X12)、安全警示解说中的管理提示温馨(X32)2项指标在模型中。公式为
Y22=0.401+0.192*X12+0.298*X32
该模型F=8.427,p=0.000<0.05,通过了F检验。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公式中R2为0.121,意味着针对性个性化讲解、管理提示温馨可以解释游客对翠华山山崩灾害遗迹认知的12.1%变化原因。专业化科普讲解指标(X12)回归系数值为0.192(t=2.136,p=0.035<0.05),意味着导游讲解中专业化科普讲解对翠华山游客认知山崩灾害遗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安全警示解说中的管理提示指标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298(t=3.475,p=0.001<0.01),说明该指标对游客认知山崩灾害遗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因此,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导游讲解、温馨的安全管理提示牌是影响翠华山游客认知山崩灾害遗迹的关键因素(表6)。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本研究基于旅游体验理论,分析了灾害遗迹型公园旅游解说效应问题。在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翠华山旅游解说对科普旅游体验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逐步回归识别出影响游客科普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如下:
1)旅游解说是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翠华山旅游解说对游客旅游体验和科普教育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旅游解说指标中,专业化科普讲解、科普专题解说、内容通俗易懂、管理提示温馨、种类丰富和科普趣味性6项指标被识别出来,是翠华山游客科普旅游体验的关键影响因素。而良好的讲解技巧、安全警示有效、读物图文并茂和地学知识展示4项指标对翠华山游客科普旅游体验影响不显著。
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翠华山标识牌解说、地质博物馆解说对游客科普旅游体验影响显著,表明2017年标识牌解说、地质博物馆解说的更新设计更符合游客体验需求,而导游解说、科普读物解说和安全警示解说对游客旅游体验影响有限,未来需要完善设计。
4.2 讨 论
尽管本研究中在理论和方法上有一定创新,但同时也存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概括为以下3方面:
1)旅游解说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传达机制和反馈机制,具有服务和教育两大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解说客体、体验主体、旅游解说中介3个方面构建了旅游解说的系统结构,并提出其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尝试梳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
2)从旅游解说系统对游客科普体验的影响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设计了指标体系。由于本研究对象为地质公园,在科普旅游体验方面增加了科普教育指标,对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旅游体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3)通过逐步回归识别科普旅游体验的关键影响因素时,可以调整回归统计模型中p值的大小,使影响因素数量达到合理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婧,钟林生,陈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4,28(5):20-30.
WANG J, ZHONG L S, CHEN T. Researches on the interpretive planets effects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S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J].Tourism Science, 2014,28(5):20-30.
[2]李振鵬,王民,何亚琼.我国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86-91.
LI Z P, WANG M, HE Y Q.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Parks of China[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3,32(1): 86-91.
[3]徐柯健,郭薇,范晓.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方法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12(6):73-79.
XU K J, GUO W, FAN X. A case study on Hanas national geopark, Xinjiang: Designing and methods of geopark explication signs[J].Resources & Industries, 2010,12(6): 73-79.
[4]吴必虎,金华荏,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1):44-46.
[5]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TANG M D. A Framework for interpretation systemin tourist areas[J].Tourism Tribune, 2006,21(1): 64-68.
[6]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585-587.
JIANG N, CHEN J M. Research on the interpretational system of eco-tourist areas from tourist involvement[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6,17(5): 585-587.
[7]唐彩玲,叶文.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828-831.
TANG C L, YE W. An initial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ning of Shangri-La Pudacuo National Park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7,18(6): 828-831.
[8]马宝建,张茵.山水旅游体验的内涵及对景点解说的启示——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33-35.
MA B J, ZHANG Y. Connotation of natural tourism and its inspira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enic spot:Taking Wulin scenic spot: Zhangjiajie City as a case[J].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9(2): 33-35.
[9]邓明艳,覃艳.基于需求分析的遗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研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7):35-40.
DENG M Y,QIN Y. An optimization of tourist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heritage scenic areas based on demand analysis: Taking Emei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J].Tourism Tribune, 2010,25(7): 35-40.
[10]苏建军,李剑锋.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质量感知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5):441-446+451.
SU J J, LI J F. Study on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the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the mount Guancen[J].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 2015,35(5): 441-446+451.
[11]朱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解说效果研究——以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10):84-91.
ZHU Z. Effects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 of forest park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Xinfengjia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Guangdong[J].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Edition), 2017,17(10): 84-91.
[12]王屏,赵丽红,郭晓敏.风景名胜区旅游解说目标维度之生态体验学说[J].中国园林,2018,34(8):140-144.
WANG P, ZHAO L H, GUO X M. An objective-based eco-experience approach to scenic area interpretation[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8,34(8): 140-144.
[13]潘植强,梁保尔.标识牌解说效度对游客地方认同感和忠诚度的影响作用——以上海历史街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4):97-108.
PAN Z J, LIANG B E. The influence function of the effects of signage interpretative validity on tourists′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loyalty: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s historic district[J].Tourism Tribune, 2016,31(4):97-108.
[14]赵敏燕,董锁成,郭海健,等.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服务对引导公众行为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7):202-208.
ZHAO M Y, DONG S C, GUO H J,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ervice of national park on guidingpublic′s behavior[J].Journal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9,33(7): 202-208.
[15]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00,14(2):1-4.
[16]吴丽霞,赵现红.旅华外国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96-99.
WU L X, ZHAO X H. A demonstration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quality of the foreigners traveling in China[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7,23(3): 96-99.
[17]MOSCARDO G. Mindful Visitors: Heritage and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2):376-397.
[18]RYAN C, DEWAR K. Evaluating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interpreter and visitor[J]. 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4): 295-303.
[19]洪学婷,张宏梅,张业臣.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9):1642-1656.
HONG X T, ZHANG H M, ZHANG Y C. Influence of tourism experience on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behavior: A longitudinal tracking stud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8,33(9): 1642-1656.
[20]董雪旺,成升魁.基于旅游消费技术的世界遗产地旅游体验满意度研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8):1578-1587.
DONG X W, CHENG S K. Tourist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in world heritage sites basedon the theory of tourism consump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West lake and mount Jianglang,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15,37(8): 1578-1587.
(编 辑 李 波,邵 煜)
收稿日期:2019-12-05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3D007);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科学研究项目(2016Y05);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7KRM161);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XDJ2019-07)
作者简介:郝俊卿,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解說、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