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广东祈福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胸腰椎的主要作用为承接后凸与前凸,由于其缺少肋骨支持,一旦受到外力损伤极易出现胸腰椎骨折,且多数患者治疗后出现脊髓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瘫痪,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1]。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术与开放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27:16,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78±6.42)岁。观察组男女比28:15,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85±6.4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为单节段爆裂骨折;发病至就诊时间低于72h;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骨质疏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治疗以开放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主,方法如下:取患者俯卧位,全身麻醉,将耻骨与胸部垫高,悬空腹部。X线机下定位标记病椎,于后路伤椎中心处取一10cm切口,充分暴露凉心椎体横突、关节突、椎板及棘突。钝性分离椎旁肌,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于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固定椎弓根螺钉于预弯连接棒,复位伤椎后,对其生理角度进行矫正。X线机下将椎弓根螺钉撑开,借助特殊器械恢复相邻与伤椎相对高度并对后凸变形进行矫正,固定连接棒与椎弓根螺钉,常规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手术结束。
观察组治疗以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为主,取患者俯卧位,全身麻醉,将胸部与耻骨垫高,悬空腹部、术前对椎弓根钉头尾角与外展进行计算,X线机下定位病椎,利用C臂机分别定位骨折椎体上椎弓根与下椎弓根,依次纵切椎弓根根部,切口长度约1.5cm,将深筋膜切开,钝性分离椎旁机,将穿刺定位导针插入至椎弓根。C臂机下准确定位后,经导针导入扩张管,将保护套管放入,将操作通道管防止扩张管外后进行固定,椎间盘镜放置结束后对软组织进行清除,电凝止血,C臂机下将椎弓针进针点充分暴露,在视镜下将椎弓根螺钉缓慢植入椎弓根,连接棒经同侧切口导入,直至受损椎体处,锁紧连接棒与椎弓根钉结合位置。X线机下提示受损椎体复位良好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手术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为2伤椎高度与上下椎体高的比值×100%。后凸畸形角度为上下椎体上、下终板垂线交角。
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水平比较用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术后1年较术前相比均有所提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受到胸腰椎生理结构的影响,一旦受到外力损伤后,使其稳定性遭到破坏,甚至引发脊髓神经障碍[2]。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能够维持重建技术稳定,加快脊柱序列恢复,减轻伤椎压迫脊神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患者可纠正椎体畸形,加快骨折复位[3]。
临床最常用手术治疗方法为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临床实践严重证实,该疗法不利于患者恢复且病程时间长,给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不良影响[4]。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外固定术治疗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减轻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1年后凸畸形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相比显著改善,提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有利于患者胸腰椎恢复。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术治疗可加快患者骨折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