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医院外科,江苏 盐城 224500)
PDCA循环法在上世纪20年代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学者休哈特博士提出,之后通过知名质检学者戴明将这一概念不断扩展,因此也被称作“戴明环”[1]。PDCA主要的核心内容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科学流程,主要被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2]。阑尾炎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法[3]。对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其预后,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为2018.1-2020.6月在我院行阑尾炎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区间22-43岁,平均年龄(33.12±4.03)岁;阑尾炎病型:单纯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1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区间23-42岁,平均年龄(33.25±4.12)岁;阑尾炎病型:单纯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1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均接受阑尾炎切除术治疗;(3)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2)依从性较差。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及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计划(Plan)。在该环节,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对院内阑尾炎切除术后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对影响上述指标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其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可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规范,存在失误情况、手术过程中未进行合理消毒、患者腹腔受到生理盐水入侵严重、切口受到感染、局部炎症等。导致护理满意度不佳的主要因素包括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患者态度存在问题。计划目标:护理满意度>90分,不良反应发生率<5%。(2)执行(Do)。对计划进行严格操作,保证目标实现。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手术重要性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加强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安排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医师进行手术讲解,指导其他人员掌握阑尾切除相关技巧。手术过程中适当将手术切口扩大,将阑尾放入手套中取出,以防阑尾被污染引发切口感染。冲洗和吸脓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仅冲洗,取出阑尾前选择合适的体位,之后对腹腔和盆腔进行冲洗。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其护理能力,并实施考核机制,保证护理人员通过考核上岗。术前做好检查工作,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消除其消极情绪,如果手术失败则需要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确保其具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治疗。同时做好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和用药护理,嘱咐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4]。(3)检查(Check)。在该环节,科室主任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操作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4)处理(Act)。在该环节,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总结,对于成功经验及漏洞进行重点分析,将其作为后续循环实施的依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初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
使用SPSS 20.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n 初次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10.8±1.3 82.3±1.5 5.1±1.3对照组 30 21.5±1.5 95.1±1.2 7.8±1.5 t 12.395 11.083 10.905 P<0.05 <0.05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数分别为(97.02±1.25)分和(84.13±2.2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8.223,P<0.05)。
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PDCA循环法中计划指的是目标的确立,执行指的是执行目标,检查指的是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处理指的是分析和总结检查结果[5]。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观念的进步,PDCA循环法开始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病症,其病理类型较多,主要包括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其中后三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6]。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初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也表明PDCA循环法应用于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护理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效果理想。并且本次研究最终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2±1.25)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均达到了护理目标计划。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理过程中能够明确护理的目标,为护理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实施环节,通过对目标的全面执行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助于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并且在该环节还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培训活动,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能力,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舒适的护理服务,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由此提高。同样,检查和处理环节也是PDCA循环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环节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在全面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下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9]。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理中范围十分广泛,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医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断提高阑尾炎切除术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对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来说,采取PDCA循环法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