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020-04-29 13:04陈茗榆冯淑芬韦宏成
胃肠病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胰腺炎

陈茗榆 冯淑芬 韦宏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510630)

病例:患者男,44岁,2 d前早餐后出现左上腹疼痛,放射至后背,伴恶心;1 d前因病情加重至外院就诊,淀粉酶405 U/L,血小板9×109/L,血红蛋白111 g/L。因诊断不明且病情加重于2018年12月31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108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72/116 mm Hg(1 mm Hg=0.133 kPa),BMI 29.03 kg/m2;嗜睡;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血红蛋白91.7 g/L;HCT 28.08%;血小板11×109/L;红细胞3.3×1012/L;淀粉酶239 U/L;TBIL 27.1 μmol/L;IBIL 19.5 μmol/L;DBIL 7.6 μmol/L;乳酸脱氢酶1 306 U/L;AST 46 U/L。全腹CT示胰腺体尾部体积增大,周围脂肪间隙稍模糊,可见条索状、云絮状稍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图1),考虑急性胰腺炎。头颅CT明显无异常。尿常规示:红细胞567/μL;D-二聚体7 130 ng/mL;凝血功能、风湿免疫、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5 g/L,HCT 21.6%,血小板17×109/L,未成熟RET指数68.5%,网织红细胞计数0.127 9,网织红细胞百分比5.42%,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116.28 fl,有核红细胞计数0.054×109/L;淀粉酶84 U/L,TBIL 38.8 μmol/L,IBIL 14.5 μmol/L,DBIL 24.3 μmol/L;CRP 116.96 mg/L,循环免疫复合物浊度175。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风湿血管炎指标、抗心磷脂谱、G6-PD、Ham、Coombs试验无异常。患者外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入院至今精神未见异常,仍诉中上腹部疼痛,血小板持续低下,期间血红蛋白持续下降,IBIL和乳酸脱氢酶升高,考虑溶血性贫血,暂不能排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结合血液科专家意见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示嗜多色性红细胞6%,盔形红细胞约1%;vWF裂解蛋白酶(vWF-CP)即ADAMTS13活性<5%。患者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低血小板、精神神经症状(烦躁、嗜睡),肾脏损害(血尿),诊断为TTP,遂转入血液科治疗。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不一,每天给予血浆置换、15 mg醋酸地塞米松和20 g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并给予抗感染、护肝、护胃、生长抑素、预防出血、镇静治疗,后患者反复出现抽搐、神志不清,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给予血浆置换、15 mg醋酸地塞米松和20 g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经治疗后神志稍好转,但血小板未明显上升。2019年1月14日患者排黑便,随后出现心脏骤停,当天血红蛋白下降40 g/L,最终考虑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图1 本例患者腹部CT检查图

讨论:TT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约1/1 000 000[1-2]。TTP属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可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消耗性减少、精神神经症状、发热、肾脏损害等。仅ADAMTS13活性降低介导的TMA才为TTP。TTP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区别在于前者因缺乏ADAMTS13酶,无抗ADAMTS13抑制性自身抗体的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时,内皮细胞释放超大分子vWF多聚体进入血浆,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vWF-CP可降解多聚体,当其活性下降时,多聚体不能有效降解,使血小板聚集,在末梢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广泛血小板血栓。急性胰腺炎因胰酶活化,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全身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本例患者2 d前出现腹痛,1 d后血小板已明显下降,不能排除TTP导致的急性胰腺炎。但急性胰腺炎介导的TTP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间隔时间也可较短,中位数为3 d[3],故本病例也可能是急性胰腺炎介导的TTP。TTP患者中发生急性胰腺炎较为常见,但急性胰腺炎导致的TTP少见报道[4]。急性胰腺炎介导TTP的机制可能为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炎症因子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超大vWF聚合体,且炎症因子可能抑制ADAMTS13活性。此外,胰酶可降解ADAMTS13,导致聚合体降解减少并进入血浆引发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的形成[5]。TTP患者因微血管血栓形成造成胰腺供血不足和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展[6]。有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死亡患者的ADAMTS13活性降低;ADAMTS13活性与APACHEⅡ评分关系密切,可预测患者的严重程度[7-8]。

本病病死率高,因此对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展开积极治疗。治疗首选血浆置换,置换液选择新鲜血浆或新鲜冷冻血浆;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环孢素、长春新碱等。本例患者怀疑TTP时,采用每天血浆置换治疗,2 d后加用类固醇激素,但患者因神经精神症状加重而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后患者神经症状有所改善,因血小板重度缺乏和激素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终因消化道大出血、心脏骤停而死亡。有学者认为血浆的置换量在初始阶段应为1.5倍的患者血浆体积,随后改为1倍。而类固醇激素在考虑免疫性TTP时使用,前3 d给予泼尼松10 mg·kg-1·d-1后改为2.5 mg·kg-1·d-1的疗效优于标准疗法(1 mg·kg-1·d-1),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当疗效不佳或恶化时,可用利妥昔单抗[2]。血浆置换的并发症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但近年并发症的减少与严重TTP所用血浆置换时间的减少以及类固醇激素和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有关[9]。血小板稳定、溶血停止、症状缓解时可停止血浆置换治疗。TTP缓解期时,若存在其他疾病伴血小板下降,应怀疑TTP复发[2,10-11]。

总之,当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血小板重度降低时,应考虑TTP的可能,当合并血红蛋白下降、肾脏、神经精神症状时,应诊断为TTP、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治疗方案,并辅以类固醇激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细胞胰腺炎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