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欣欣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上海高校自2014年以来在通识教育中开设“中国系列”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正是由此升华的课程理念。[1]借助高校课堂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的共同任务和目标,高校专业课应紧随国家教育发展的统筹要求,落实好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是对传统专业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指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载体,融合了墨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体系的精髓,集大成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并指导人们的举止言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墨家思想的“非攻、节用”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理念内涵和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也有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传统建筑等具象体现,这些内容自带教育功能,对于学生道德规范、人格养成和举止言行有很好的引导、示范功效,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
在高职专业课中结合专业内容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程思政内容,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学生,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开辟“课程”价值引流、道德塑造的新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2]
图1 课堂教学流程
《数字影视合成》是高校动漫、数字媒体等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主要讲解利用计算机软件(PREMIERE)完成对视频素材的后期处理,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该专业和媒体技术关系紧密,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影视动漫设计、原创及制作能力,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视频剪辑合成能力。《数字影视合成》课程思政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展开,通过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活”起来。
《数字影视合成》需要大量的案例素材,这些素材的类型有静态的文本、图片素材,也有动态的视频片断。专业教师在备课选择课程素材时,可以对素材有所侧重,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和专业教学相关、蕴含一定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容。如在讲到“剪辑技巧”这一部分会涉及到视频素材的选择、剪辑,教师可以选择几段包含中华文化底蕴的影像素材。在观看素材、完成剪辑的过程中,向学生引申素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教育和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完美融合,实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学。
《数字影视合成》课程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作品的创作,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干预,帮助学生深入作品创作、钻研作品创作理念、展现作品精神风貌。学生作品创作要经历编写剧本、完成作品拍摄、合成三大阶段。课程教师在编写剧本环节时就要及时参与其中,从剧本写作的专业领域及价值引领上帮助学生完成创作,鼓励学生围绕传递正能量、社会公益、传统文化等方面完成创作。“传统”代表着“传承”之意,总是在潜移默化间,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3]
课程思政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师必须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时时处处体现育人职责,扭转偏重传授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价值传播的倾向。专业课教师在注重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时刻注重师德师风,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专业教师应利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表达,和学生的日常交往做到大方得体,重视日常的言传身教,将自身的学科资源、专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本次案例主要针对《数字影视合成》中的“三点剪辑”展开,课堂教学时间为四十五分钟,课程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3”的模式。“1”是视频剪辑相关理论的讲解,是课程的导入环节,大约10分钟。“3”分别指三次素材剪辑,即素材粗剪、由教师主导的二次修改、由学生主导的第三次修改,是专业课内容的具体展开,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在本节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穿插在3次素材剪辑教学中进行,融入自然。
第一次思政教育安排在素材第一次粗剪,依据项目教学法,粗剪前要确定项目目标,即成片效果。本次课准备的成片,是一位书法家完成书法作品的视频,在播放成片和四个不同方位的素材时,切入第一次思政教育。强调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明珠瑰宝,“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根据书法,顺延至学生个体,鼓励学生要意识到“字如其人”,字的好坏可以反映写字人的精神面貌,要抽时间练好字。
第二次思政教育安排在素材的第二次修剪,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细致意识、精品意识。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要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当前电影、电视剧的后期剪辑、处理已经细化到毫秒,精品意识不仅体现个人素质,也是行业要求。
第三次思政教育安排在素材的第三次修剪,强化第二次思政教育的目标,即通过修剪素材进一步强调精品意识的重要性,课程项目目标的实现需要反复修改。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部分要旨,也和专业内容有所关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预设地设置思政内容切入时刻,也可以授课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整体切入的时间不应过长。课程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同样都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课上做到灵活发挥。
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内容可以是宏观政策、思想引领,也可以是着眼于点滴的细微情怀。专业课程教师应注重加强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努力构建专业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给予专业知识精神温度,依据学生特点、意趣选择、架设课程思政内容,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在理解学生的自然性基础上实现社会性塑造和唤醒性成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