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盛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于2019年9月至11月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这是首次由艺术高校承办的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受到全国高校设计专业同仁的普遍关注。在其影响下,学校举办了“美育赋能——全国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通过搭建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交流平台,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讲话精神,交流分享各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设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动态,以更好的设计教学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更优秀的设计作品赋予人民美好生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自2017年开展学科群建设,2018年开始学校学分制改革及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在此期间一系列教学工作的改革不断推进。在学校政策形势与工作框架的指导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启动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配置等方面的调整工作,进而完成了结合学校目标、专业特色同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制定。就此,关于环境设计专业群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从十个方面介绍,希望能够阐述清晰并呈现给读者,得到同仁的批评与指正,在践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健全并完善。
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制定了总原则,确定了工作路线。此原则是在兼顾各方面优势与利弊的同时,不断调整得来。
依托国家、地方政策,彰显地方文化、学校特色,完善学科、专业,拓宽科研项目、工程实践,抓好教学组织、教师培养,夯实学生基础、拓展社会实践。在解读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寻找学校定位优势,体现二级学院的办学特色。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发展是外部环境下,内部整体发展的结果,是各个群体发展的最终表现。因此明确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群体和利益方对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兼顾学科群的结合与推进,还要考虑到师资群体的建设与提升,同时实现学生群培养的目标。
图1 发展模式示意图(自制)
学校学科群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群的建设本着结合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结合学校“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计划,把教师的发展目标,根据其特点偏重,确定为授课型、科研型、实践型三类模式,并结合培养框架明确每位教师的岗位及责任。学生群发展同样是多样化、多目标进行,本着学生自身需求与社会就业需求,确定了科研型人才、实践型人才最基础的两个方向。不但满足未来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了学校实践应用型高校的办校理念。
解读当前政策是实现所有计划与目标的根本,能够借势而为,必然可以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正确领会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对于学院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有着绝对的保障。
在深刻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十强产业”等相关政策后,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明确了对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医养健康”“海洋产业”“高效农业”等产业的工作重点。
习总书记2018在山东调研考察期间就做出了深度挖掘山东文化特色,并加快建设的指示。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有着突出的文化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渊源,可挖掘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对各类文化的挖掘,有利于地方发展、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最具代表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如:孔孟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胶济铁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学院科研研究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教师们的研究方向及其申请的科研项目都有鲜明的体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立足“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以“美育赋能”为宗旨,凭借工艺美术特色、民间艺术、民俗研究的优势基础,进行了多次全国、山东省的传统手工艺调研,同时承接了山东省“齐鲁乡村样板”的研究工作。在潘鲁生院长的主持带领下,我校完成了国家重大课题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目前国家重大课题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正在进行。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承接了山东省教育厅资助的学科群建设工作,其中包括:环境设计专业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工艺美术专业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群。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重大课题的带动下,在省级项目的推动下,寻找自己的发展特色,在大的学科平台背景下找到最为适宜的角色,在专业群建设、学分制改革的档口乘势为跨学科、寻特色、求创新夯实基础。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目前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四个专业。其中,环境艺术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以四个专业、五个方向为建设基础,围绕设计学学科平台,紧密结合设计学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学科发展目标,结合生源的实际情况,整体划分了文理发展的两个群体。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及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6.1 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6.1.1 建筑学:
图2 泰山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胶济铁路文化(互联网)
建筑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建筑设计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6.1.2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
本专业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培养学生成为能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6.1.3 风景园林: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具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城市建设、园林市政管理、教育科研相关部门等行业领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广的专业视野、较高的艺术审美素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专业洞察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熟练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应用,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表达能力、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逐步成长为具有设计应用实践、研究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6.1.4 环境设计景观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景观设计视野、专业能力扎实、对设计审美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景观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流程,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对景观专业实操有较强的表达、沟通、组织能力,重视景观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能在企事业、研究、教育等机构从事设计、运管等相关工作,具备艺术、专业素质等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6.1.5 环境设计室内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开放的学术视野,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设计思维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和良好的行业拓展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品格和体魄、能够在专业设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教学单位从事设计实践与管理、理论研究、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6.2 课程体系、框架
在课程建设中,首先将四个专业、五个方向在第一个学年建设一个公共平台,夯实通识课程基础,做到学科与专业的交叉融合。其次在第二学年分专业侧重学科方向,在第三学年深化加强专业学习。最后在第四学年及第五学年(建筑学、城乡规划为五年制)为实践应用教育,为顺利步入社会岗位做好准备。
图5 实践教学比例(自绘)
图6 学科交叉示意(自绘)
近三年内科研团队及成果显著,建设了山东省青年创新引育计划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服务团队”。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达到了十余项。在研究方向上既涉及城市建设又兼顾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领域既涵盖艺术设计又涉及科学技术,内容比往年更加丰富、全面。主要包括: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景观环境和室内环境设计。按照研究项目的学科分类,近三年结题及在研项目具体如下:
7.1 建筑学专业研究项目包括:“城镇化进程中山东典型院落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京杭运河山东段城镇民居建筑类型研究”“低碳目标下山东村镇住宅节能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策略”。
7.2 城乡规划专业研究项目包括:“山东明清庄园建筑群落测绘调研及保护”“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指导下农村人居环境与精品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7.3 风景园林专业研究项目包括:“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山东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与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济南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历史演变及发展方向研究”“环境设计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7.4 景观环境设计专业研究项目包括:“鲁中地区山区乡村民居建筑及景观空间研究”“虚拟现实产业视域下的山东民间工艺美术活化设计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齐鲁乡村文化建设中可达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7.5 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研究项目包括:“山东典型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基于材料特征的家具专卖店光照环境试验研究”。
在教学实施阶段,学院坚持基础教学以小班授课制为根本,工作室制(生态建筑、室内环境)为辅助,灵活机动的大师工作坊(学术周)为补充,未来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国家级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建设中)为拓展,兼顾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校外实习(训)基地26个,与行业接轨。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推动下,不断完善、调整授课方法与形式找到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专业教育模式。
为了实现应用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实践课程配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社会各界举办的设计大赛与评比活动。
9.1 课程考察、调研。
加大课程体系中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
9.2 工程项目、设计大赛
在学生实践教学阶段,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还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让理论落地,为社会提供设计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以教师团队为主,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辅,选拔专业优秀的学生参与方案、竞标、后期制图,及与甲方交涉、与施工方交涉的阶段。或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通过田野调研获取了一手资料,对乡村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将书本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活动和现实体验中。近三年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专业设计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取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进修提升了平台。同时也形成榜样力量,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前行。归纳如下:
9.2.1 参与的工程项目有:济宁市泗水县三馆设计(政府工程)、济宁市泗水县高裕镇土门村规划设计、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龙湾峪村规划设计、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龙湾峪村景观设计、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福建省邵武市金坑新街立面改造、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乡村口述史调研(教育厅项目:美丽乡村记忆工程)、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片区微更新。
9.2.2 参与的相关设计大赛: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2016年金奖一名、优秀奖一名,2017年银奖一名,入围奖十五名)、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亚洲设计学年奖、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9.2.3 近三年内学院组织了几十支的科研队伍,赴山东各地展开社会实践。获国家、省级、厅级奖项的社会实践活动有:
2017年:寻找最美无障碍调研团队、魏氏庄园古建筑测绘与保护团队、德才筑梦行团队、筑梦墙绘小分队等。
2018年:乡村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小队、“助力强村梦”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青年力量服务团队、助力青春小分队、寻找最美无障碍实践小分队、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口述史研究、设计振兴乡村服务团队等。
2019年:山东泰安乡土建筑特色调研团队、校园无障碍改造小分队、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村庄规划编制服务队、郓城乡村文化振兴服务队、济南姚家街道社区治理小分队、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地区社区更新调研小分队等。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学院自身以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为基础,学校其他院系的艺术史论、设计产业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艺术设计、包装工程、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作为外围支撑。最终确定设计学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科交叉、跨专业的复合型设计学人才。
潘鲁生院长指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高质量发展命题,高等设计教育应抓住本科振兴的发展机遇,培养卓越设计人才,回归生活、关注民生,培养设计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高等设计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服务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思想。
实践型大学教育要有科学的支撑、文化的底蕴,学生踏入社会要担负起美育的使命。通过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未来的展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将不断探索,为学科融合搭建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建设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接受社会的评价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