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技巧”之思辨

2020-04-28 04:21熊社昕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巧习作知识点

熊社昕

教小学生写作文,要不要教习作技巧?

杨再隋教授在《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中谈到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恰当地引进一些创作上的概念,如‘主题‘虚构‘细节,还有‘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更有甚者,还有所谓的‘分格训练,把作文训练分成若干个‘格,然后分格进行训练。这样做,从表达方法上也许会收到某些效果,但却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把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框在了‘格里,连学生的思想也‘定格了。”

李吉林先生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这样解读作文教学的“不拘形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也只有做到“自主”“自由”“创造”,学生才能写出各自的独特感受,才能是表达自己想写的、高兴写的内容。

在專家的引领下,全国涌现了很多这方面的作文课题研究,如“自由习作”“开放式习作”“放胆文”等,这些实验一般都体现了这样几个观点:我手写我心,我手所写皆为我心所愿,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讲究习作方法与技巧。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沈从文先生在《论技巧》一文中就说:“多数人说到技巧时,就觉得有一种鄙视意识,另外有一部分人却极害羞,在人面前生怕提这两个字。‘技巧两个字似乎包含了纤细、琐碎、空洞等意味,有时甚至于还带点猥亵下流意味。”很多人不愿谈写作技巧,沈从文先生的这段文字点明了他们心里的想法。

吴忠豪教授认为,小学生作文指导历来存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因为学生作文首先碰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所以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写什么的指导上。其实,小学作文指导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培养熟练的书面表达技能上。所以,作文课的重心应该回归到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上。

当前的作文课,老师不讲方法,只发指令,不“教”学生作文,只“叫”学生作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叫”作文不“教”作文,后果会是怎样呢?

名师何捷老师在他所著的《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前言中提到,当前,儿童习作有“三无”现象:(1) 无监控,大家自由写;(2) 无辅助,会写的会写,不会写的依然不会写(;3) 无提升,无论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其实都是“吃老本”……这样的作文教学,前不着村,不需要指导也可以写;后不着店,写后即了事。

所谓“习作”,就是练习写作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积累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技能。

习作教学中有专项的习作技巧训练。于永正老师教阅读课《月光曲》时,就设计了随文练笔的小训练: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联想”的方法,然后进行“联想”的专项练笔训练。

贾志敏老师说:“作文有两类,一类是练习作文,一类是生活作文。当学生还不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老师要在课堂里教学生,从写好一个句子、一段话开始……这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这种训练可能由于统一指导,学生写成的作文大同小异、似曾相识,这很正常。因为这是在进行习作训练,不是创作文学作品……”著名学者吕叔湘提出:“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要具备正确、熟练两个特点,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作文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反复练习。”

由此悟得:教习作技巧要抓“精准知识点”。

管建刚老师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其实是在努力打造“读”与“写”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去打通读与写的“任督二脉”,“读”与“写”之间的“任督二脉”就是“习作中的精准知识”,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习作方法和技巧。比如指导学生写人,“动作、语言、神态”等内容太大太泛,可以把它们缩小,设计成系列,系统地分散到各年级中。当然,即使分解到“动作”“语言”和“神态”三个内容,也仍然太大,不够精准。可以把每个内容再次缩小,形成序列,比如可以把“语言”再次缩小成“口头禅”等知识点,“口头禅”这个知识点很小,但很精准。仔细观察某个人,发现他经常随口讲出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往往能体现这个人的一个特点。

要不要教习作技巧,需要思辨。在思辨过程中,我们应该会找到明确的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技巧习作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