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翕蔚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低年级依次引入了表示数的符号(0、1、2、3、4等),数的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结合符号(括线和竖式运算的分隔符号)……这些数学符号都具有简洁、抽象的特性。
一、 创设合理的情境,感知符号的作用
当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第一次出现用符号简化表征问题时,笔者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首先出示妈妈端苹果招待客人的情境图,再呈现符号图,请学生说说括号和问号表示的意思。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让学生实现了从文字语言向数学语言再向符号语言的转换。
二、 经历创造过程,理解符号的需要
二年级教材第三单元的《认识乘法》一课中,出现了“×”这一新的运算符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符号,引领学生经历创造乘号的过程必不可少:教师出示例2图(2台电脑一组,一共4组),解决问题后继续出示图片(2台电脑一组,一共9组)。提问:“你会列式吗?只写9个2相加的算式都这么麻烦了,一般电脑教室都有35个2,写起来不就更麻烦了吗,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呢?”鼓励学生创见:“大家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创造出了新的符号和写法,真像一个个小小数学家啊!”学生只有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将经验与知识、情境与数学联系起来,真正理解和领悟符号的本质含义,从而彻底揭开符号神秘的面纱。
三、 分层练习巩固,促进符号的运用
二年级教材第三单元的《认识乘法》一课中,为完整建构“×”这一符号,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了这样的分层练习:
模仿应用,巩固符号认知。完成“试一试”内容,提问:“这里的5×4或和4×5是根据什么来写的?”追问:“比一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哪个算法写起来更简便?”这样的模仿应用更好地为学生寻求到思维的正向认同。
变式应用,深化符号理解。出示蝴蝶圖,向学生提问:“看着它们这样的列队,你能想办法让蝴蝶的总只数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来算吗?”学生交流小结:“通过巧妙地移补,让每份同样多,有这样的3份,求总数就是要知道3个6是多少,可以列乘法算式3×6或6×3解决。”这里利用变式,使学生对乘法的理解更加饱满,对于“×”这一符号的建构也更加立体。
综合应用,促进符号运用。教师出示火车图:一节车厢3座,3节车厢。引导学生探索:“数一数,每节车厢有多少只小动物?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写一道算式吗?”
学生在综合应用中进一步体会乘号的价值,符号意识的思想自然也就种植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中,此时教师的鼓励和点拨更能激发他们运用符号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