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姿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家长只有掌握科学、正确、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与学校老师一起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力军。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与家长共育呢?
一、 了解家长亲子关系,奠定家校联手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心理、言行举止、爱好特长、人际交往几方面入手,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其次,课间多关心其活动,了解其课堂学习实况。再次,采用“迂回”策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如今带的这个五年级的班是我去年9月份新接手的,而且是拆班重组,学生来自于5个不同的班级,任课老师也换了个遍,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利用业余时间联系了原先的5个班主任,基本了解了53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结果令人震惊,有11个孩子父母离异,其中5个被判给父亲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监管,日常的教育问题着实令人担忧。了解到了各种家庭的亲子关系,教师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家长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二、 研究家长教育观念,获取家校联手的保障
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对孩子的引导也得法。这些家长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且很好沟通,能第一时间接受老师的建议。
单亲离异家庭的家长,未获得孩子监护权的一方,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亲密度,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缺少应有的教育引导。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形成基本没有督促意识。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小铭逢周末经常不完成作业,我们和他的爷爷奶奶约定微信拍照上传预查,他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班级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基本没有引导,对这类家长就需要有更多的包容,提供更多的指导。
三、 讲究家校沟通方式,确保家校联手的实效
开好家长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每一次家长会教师都要精心准备,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准备好充足的材料,配以形象直观的PPT展示,使家长在聆听中有感悟,会后有行动。在会前准备“优秀作业”“学生给父母写的一封信”等材料,家长等待的过程就会充实又有意义。除了家长会以外,教师平时还可以通过电话、校讯通平台、班级微信群、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倾听家长的话,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他们,感知其所需要的帮助。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而全面,既要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小滨是由奶奶管教的孩子,奶奶“望孙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分严苛,让小滨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我给了他奶奶一些合理的建议:学习上,孩子本來就比较吃力,只要督促他能不折不扣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无需给他买太多的课外练习册……同时,我也时常提醒孩子:“奶奶太不容易了,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你一定要照顾好奶奶,懂得感恩,你的懂事体贴是对奶奶最大的安慰……”
哪怕是牢骚满腹的家长,在富有耐心、愿意倾听的班主任面前,也会被“感化”,更加通情达理。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