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摘要:写话教学要贴合学生思维特点,满足其内心需求。可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式情境、游戏类情境、表演式情境、阅读类情境等,引发学生在情境中的自然表达,逐步提高其写话能力。
关键词:写话教学多元情境表达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话教学要贴合学生思维特点,满足其内心需求,尝试创设多元情境,引发学生在情境中的自然表达,逐步提高其写话能力。
一、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要留心观察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热情的生活化素材,有意识地结合写话训练主题和内容,创造性地将其转化成适宜在课堂中展现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如,一年级新生对新校园、新同学陌生又好奇,内心渴望交到新朋友,有真实的交际需求。基于此,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创设了生活化情境,给予学生句式支架“我叫(名字),我喜欢(兴趣爱好),下课后,希望喜欢(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和我一起玩”,让学生轮流做自我介绍,向全班同学传递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心声,并当堂布置“给新朋友赠送小名片”的写话任务。课后,为了延续这一情境,精心设计“我们的学校(总体印象),有的,有的……我非常喜欢和”句式,便于学生主动与家人分享校园生活的精彩片段。第二天正式上课前,指名学生介绍新朋友和新校园。
又如,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教学,笔者通过创设“谁是亮眼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春天气息:“春天,草木发芽,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果树们发芽有先后,开花有先后,他们在果树下饶有兴趣地聊着。 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去果园实地考察一番,看看谁是亮眼睛,谁观察得最仔细!注意观察时要有目的、有顺序。”学生实地走进种植着枇杷树、杨梅树、木瓜树、杏树等的果园,仰头认识果树,观察树上的花朵,留意树下的昆虫。回到课堂,他们畅所欲言:“我发现,春天最先发芽的木瓜树,它的芽儿嫩嫩的。”“可是,木瓜花却迟迟不开,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它才露出了笑脸。”“皮球虫很聪明,它们能绕开障碍物爬行。”……随后,笔者出示写话练习,让每个学生认领一棵果树,写观察日记,每天记录果树的成长。教学中自然融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话习惯。
二、问题式情境
“疑是思之始。”教师巧设问题式写话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写话内容,改进写话方法,让他们在思维牵引下达到不吐不快的状态。
如,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风还能做些什么?”笔者先让学生熟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相似的表述方式:先写了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风还会到哪里?做哪些好事?学生各有生成:“来到野外,吹散一片雾。”“来到田野,吹来乌云,给庄稼浇水。”“来到山坡,帮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来到庄稼地里,给农民伯伯送去凉风。”……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再来说说,并写下来。有学生写道:“风娃娃来到田野,它看见蒲公英妈妈非常苦恼。原来因为最近田野里没有风,她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却飞不起来。风娃娃二话不说,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向蒲公英妈妈吹去。蒲公英娃娃像雪花一样飘到山间,飘到树林,飘到城市……”还有学生这样写:“风娃娃来到城市,看见人们晾的衣服湿漉漉的,它鼓起腮,用力吹了一大口气。就这样,风娃娃用力吹,吹了一下又一下。本来湿漉漉的衣服变得干干的,晾衣服的人们都朝风娃娃竖起了大拇指。”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边思考边写话,想象力和思维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三、游戏类情境
课堂游戏并不鲜见,写话教学也可以有意识地设置游戏规则制订、游戏活动开发这样的游戏情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将头脑中所想的表达、书写出来。
如,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达。笔者创设了游戏类情境:“一位小朋友要参加一个游戏节,准备收集或者设计一些游戏,请小朋友们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和同桌交流一下游戏规则,可以说游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补充这个游戏适合几个人玩或者适合在教室还是走廊、操场上玩。”有学生设计了课中游戏“大雨和小雨”:“我说小雨,你们就拍拍肩;我做中雨,你们就拍拍手;我说大雨,你们就拍拍腿;我说暴雨,你们就跺跺脚。”他上台介绍完游戏规则后,带领同学即时做起了游戏。还有学生设计了课间在走廊里做的“水果蹲”游戏,她邀请好朋友上台帮忙,头戴各色水果的头饰,演示游戏规则:“我先喊其中一种水果蹲下来,如苹果,头戴苹果头饰的人就要一边蹲,一边说口号‘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山竹蹲,头戴山竹头饰的人一边蹲,一边说口号,以此循环;蹲错的或者反应慢的(超过三秒),则淘汰。”这样的游戏设计情境,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如,绘本阅读课《米粒的帽子变变变》教学,“图形变变变”的游戏情境与绘本阅读课互为补充,学生的言语在游戏中创意生成。“今天,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把一些简单的圆、正方形、三角形等变成美丽的图案,有兴趣玩吗?”经过笔者的魔术示范后,学生受到启发,也当起了一个个“小小魔术师”。他们给三角形添上几笔,就成了“屋顶”“帽子”“裙子”“比萨”……随后,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用“三角形”的口吻来介绍一下小主人变魔术的过程。如此,激发学生的说写需求,让学生在思维发散中获得说写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四、表演式情境
写话教学也可以更多地融入一些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降低写话难度。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看图写话:看看下面这幅图(图略),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演绎小老鼠出洞时或贼头贼脑或神气活现的模样,玩电脑时看见鼠标的好奇,以及电脑屏幕出现猫后吓哭的样子。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受到了小老鼠内心的变化,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下面列举几个写话片段:
“小老鼠蹑手蹑脚地爬上书桌,他惊奇地发现,桌子上有个大家伙,长得方头方脑。旁边还有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同伴,拖着长长的尾巴,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呢!”
“贪玩鼠悄悄地爬上书桌,他惊奇地发现,桌上有一台方方的电脑屏幕。屏幕旁边还放着一个拖着长尾巴的鼠标。他用前爪点了一下鼠标,屏幕上竟然出现了一块奶酪。贪玩鼠感觉都闻到香味了。”
“没想到,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大花猫。大花猫瞪着铜铃似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了尖尖的牙齿,好像要把小老鼠一口吞下肚。”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童话剧的方式呈现经典读物中的童话故事。学生在舞台上,用稚嫩的声音演绎融入带有自身创作元素的经典故事,如《三只小猪》《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孤独的小螃蟹》等,在具体的情境表演中展现故事,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
五、阅读类情境
写话素材、方法等的来源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储备。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逃家小兔》《七只瞎老鼠》《七彩下雨天》等,引领学生去阅读、去交流、去练笔,架设从读到说、从读到写的桥梁。
如,课标指出,写话要让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基于此,笔者通过创设 “争当识字大王”“争当词语小达人”“争当故事大王”等阅读类情境,让一年级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边读边圈出自己感兴趣的词语,一周读5天,每天圈出5个词语,不懂的词语向家长、老师或身边的伙伴请教。一周后,学生从中提取自己最喜欢的5个词语,挑出1—2个练习说话,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编个小故事,说给家人或同学、老师听。有学生读了《小巴掌童话》,积累了词语“争先恐后”“违抗” “责怪”“自言自语”;读了《小猪唏哩呼噜》,积累了“摇头摆尾”“呆头呆脑”……一周下来,她积累了10多个词语,她用这些词语编写了一个故事:“小树林里有一条小溪,小溪里生活着一群鱼儿,可不知为什么,这群鱼儿呆头呆脑的,游起来特别慢。有一天,小樹林里来了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他戴着一顶尖尖的帽子,在小溪上空挥了挥手中的魔法棒,鱼儿们竟然变灵活了,摇头摆尾,争前恐后地朝前游去,他们都想游到大海里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阅读类情境能够巧妙化解学生写话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