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2020-04-28 17:41陈大伟
关键词:量表现象研究

陈大伟

摘要:从切片研究的角度,设计观课议课记录量表,以尊重教师、成就教师,集中焦点、深入研究,平等对话、相互学习为设计理念。使用时,观课教师用白描的方式描述有讨论价值的课堂现象,授课教师诚恳回应,主持人基于互动与分享,引导小结与提升。

关键词:观课议课记录量表设计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因此,我主张观课议课要做基于情境和教学故事的研究。从切片研究的角度,我设计了观课议课的记录量表(如下页图1所示)。现就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设计说明

(一)适用范围

按目的划分,所观之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调查研究的调研课,二是比赛分等的评定课,三是反复锤炼的打磨课,四是改善教学的观议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课型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和量表。本记录量表主要适用于研究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观议课,适用于打磨课,不适用于调研课和评定课。

(二)核心理念

1.尊重教师,成就教师。

本记录量表不是用预定的教学标准去框定和评价教师,而是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通过观课议课帮助和成就教师。课堂上研究什么,我们就观察什么,课堂上做过什么,我们就讨论什么。通过观课议课,教师把想做的事情做好,研究和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因此,本记录量表不设诸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关注指标。

2.集中焦点,深入研究。

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本记录量表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集中一个或几个焦点,深入思考,深入对话,有所发现,有所改变。

3.平等对话,相互学习。

问题的说明,以促进深入理解和对话,追求参与者作为学习者的平等定位以及有所成长的过程;同时追求观课议课的实际效果。

(三)栏目设置

1.“有讨论价值的课堂现象”。

观课议课定位于讨论课堂上发生过的故事和现象。基于现象而不是基于标准的观察和讨论,体现对教师专业劳动的尊重,也使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心平气和,同时也避免相应的对话交流因为“空对空”而流于形式。有讨论价值的现象可大可小,可以是教学整体结构、教学的思路与逻辑,也可以是学生的一次学习活动,一个学习作品……

2.“蕴含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或教育疑难”。

观课议课讨论的现象要有意义,这种意义表现为现象中蕴含了有讨论价值的教育启示、教育问题或教育疑难,也就是要求描述现象的观课教师回答“我为什么要关注讨论这些现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启示值得总结”“有什么疑难需要讨论”。为了提出具有典型的、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观课者需要修炼一双能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教育现象的“慧眼”。

3.“对相关启示、问题、疑难的见解和创造”。

“人因思而变”,观课者对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现象要先行研究,具体表现为要发挥教学洞察力理解教学,同时发挥教学想象力创造教学,用先行的思考为参与对话做好准备。没有先行的思考,在对话中就会处于“失语”状态,就可能失去存在感。其中的“见解”可以是对相关现象的认识、对相关问題和现象的理性思考,也可以是对实践原则、实践策略的提炼与抽象;而“创造”则是“假如我来教”,是思考和提供较为具体的实践方案与方法。

4.“授课教师的认识和见解”。

“看而不说,道义何在?”观察后不分享交流有点不讲道义。在观课者自己表达相关认识、见解之前,一定要先听取授课教师的依据、意愿和自我反思,这是走向平等、走向理解、走向相互学习的前提条件。“毋意,毋固,毋必,毋我。”观课议课记录量表强调听取授课教师见解的必要性,强调了对话讨论的议课特征。

5.“议课的相关建构”。

议课是一种互动,但要围绕“有价值的现象”展开“有建构的互动”,这是提升议课质量的关键。要把相关建构落实在纸上,实现从教研经历中获得相关教学经验的目标。这里的“相关建构”表现为可以落实到实践行动的策略、方法上,以及观念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调整上。要力争从中抽象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推动教学实践的真实变革。

6.“引发的其他思考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观课议课不是写句号,而是写逗号、省略号,是在彼此对话基础上,引发新的思考、新的问题。此栏可以填写对这次观课议课的思考,也可填写下一次观课议课的方向,为后续的观课议课行动研究做好准备。

二、使用说明

第1—第3栏由观课教师在观课中及观课后10—15分钟思考和填写。第4栏是对授课教师参与议课交流和表达的记录。第5栏、第6栏是回顾、反思议课过程后再行填写(观课议课的主持人承担着提供该栏填写内容的主要责任)。

使用量表规划观课议课的流程如下:

(一)观课教师用白描的方式描述有讨论价值的课堂现象

这里有两种选择:一是如果认为教的效果理想,可以描述结果;二是如果效果不理想,暂时不描述结果。

白描现象和故事后,以问号的句式提出讨论的问题。问题要依据课堂的现象,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践价值,使研究更有意义,更值得研究。问题提出以后,可以用“我对这个处理不理解”“我很想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等话语表达对问题的关切,以避免授课教师成为问题的承受者和针对对象。很多时候,议课过程中会发现越来越有价值的问题(主持人也要不断澄清和提炼研究问题),所以,对研究的问题可以不断调整。但无论如何,观课议课需要针对问题,如果提炼不出问题,现象陈述也就失去了意义。

观课议课教师针对课堂现象做出理性思考:描述自己看到的学习效果;说明自己对相关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说明对自己的启示,给自己带来的帮助;表达自己的教学选择和设想。

(二)授课教师诚恳回应

授课教师回应时,先陈述预先的思考,然后回应对观课教师所提课堂现象的看法;然后询问提问的观课教师看到了什么、如何理解、怎样教。这种反问的意义在于:第一,表达授课教师学习的意愿;第二,让授课教师的经验走向开放;第三,呼唤他人参与,让对方意见出场;第四,促使所有参与者成为课堂建设者。这一环无论如何不能少,如果授课教师忘了,主持人要代为询问。

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的互动应该而且最好是多轮的,以促进对现象的深刻理解,促成对彼此经验的唤醒、碰撞和改造,加深对彼此的理解——理解彼此的动机、处境、选择,理解彼此的经验;理解教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以及教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理解当下处境中的教学的可能选择和可能创造。

(三)基于互动和其他参与者的经验贡献与分享,主持人引导小结提升

主持人小结时,先提炼实践策略,找到新的路径、方法;借此触动经验,形成经验反思和改进;检讨思维,反省立场,建构新的实践哲学;检视是否可以在研究中形成和发现新的实践理论。每次观课议课都要或多或少地小结出一些东西来,这样才有观课议课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使每次的对话不流于形式。

再次强调的是,要让观课议课变成研究,就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聚焦。每次都要讨论有价值、有意义的现象,展开有建构、有改变的对话与交流。一定意义上,几杯清茶,晤谈一室之内,彼此推心置腹,不紧不慢,才更容易达成上述观课议课的理想追求。

猜你喜欢
量表现象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