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皖怡 陈广东
【摘 要】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品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传承“儿童本位”教育思想,践行“幸福教育”办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提出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教学文化,通过重塑教学新理念,创建教学新模式,形成教学新关系,创设教学新环境,努力建构走向2035的“幸福课堂”新样态。
【关键词】引人入胜;幸福课堂;课堂样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0-0071-03
【作者简介】1.李皖怡,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2.陈广东,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校长、党委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2019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提出“建成引人入胜的课堂、给人智慧的学校、让人幸福的教育”的发展目标。为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教育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品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在传承学校创始人李更生先生“儿童本位”教育思想,践行“幸福教育”办学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实践建构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其中“入”是核心。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核心在于“入心入境”,只有人人参与的课堂,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灵动的“拟真”情境,让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教学共同体,在共建共享中,彼此入心入境、产生共鸣,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融合发展。“胜”是目标。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人愿学、时时可学、处处助学”美好样态,最终达到胜而越己的学习效果。学校重塑教学新理念,创建教学新模式,形成教学新关系,创设教学新环境,努力建构走向2035的“幸福课堂”新样态。
一、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实践创新
1.“引”入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引”入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这个情境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是动态的、生成的和全程的,即始终让学生处在一个“拟真”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其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随时捕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原有的储备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媒介,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创设融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大情境”,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入心入境,激发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2.“引”发现:启发思考,乐于探究。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应该是深度学习的课堂。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满怀兴趣地参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知识的内部结构和前后关联,提高自主认识知识、认识学科、认识自我的能力。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内部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结果。
3.“引”建构:深度对话,智慧生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认知的意义。在引人入胜的课堂中,我们通过“抛锚—具身—联结—迁移”,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满足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
第一,抛锚。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为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促进同化。
第二,具身。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具身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学习,激活儿童学习的密码,内化学习体验,有效顺应。
第三,联结。在教学中教师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在操作、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明晰新旧知识内涵,完成关系转换。
第四,迁移。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事物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自我提升。
4.“引”创生:多维链接,胜而越己。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发展的、创造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儿童已有的学习经验链接,与丰富的社会生活链接,与未来时代链接,在遵循教育规律中以过程开放为取向,以情谊沟通为取向,以丰盈生成为取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知识,以个性化方式学习,从而创生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实现胜而越己的最终目标。
二、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伦理发展
1.少一些“范式”,多一些“示范”。
构建“关怀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应该避免范式的说教,多为学生树立自身榜样的示范,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怀他人。
2.少一些“问话”,多一些“对话”。
构建“关怀型”的師生关系,师生首先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不是“师”与“生”,而是“你”和“我”的关系。平等的关系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充满仁爱、温暖、乐趣的对话环境,创设民主平等、互为主体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和自己、和他人、和一切异质者进行对话。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支持和引领,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感,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3.少一些“人人”,多一些“个人”。
在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人,是具有生命成长的活生生的“每一个”。“每一个”都是群体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一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都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都处于课堂中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的发展需求,不以共性标杆来衡量和评价“每一个”,让“每一个”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平台建设
1.人工智能——学习场域创新。
为了走向教育现代化,学校对每一间教室进行人工智能覆盖,建设混合式教学空间(虚拟体验馆、数字资源库、创客空间等),凸显引人入胜的环境特点,满足学生课堂体验与互动的需要。在智慧平台中,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新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深度融合——教学方式创新。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 — 2020)》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深度融合”将会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度融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引人入胜“幸福课堂”的未来指向
引人入胜“幸福课堂”是一种以“儿童本位”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种以“共建共享”为基本的组织形态;一种以“融合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是未来课堂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器。在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的方式:要能够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要转变“学”的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层到深层,从单一到多元,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创学,形成“人人愿学、时时可学、处处助学”的学习场;学校要转变“评”的方式:完善多元多向评价措施,以“人的幸福成长”为目标转换评价价值取向,建立体现参与度、互动度、推进度、挑战度、提升度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建立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美好,充满仁爱、充满温暖、充满乐趣的引人入胜的课堂,给人智慧的学校,让人幸福的教育,形成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