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宁
摘 要:水资源是农村地区发展的要素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水资源供应缺乏的现状不但影响了农村地区农户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也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对农村水资源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协助其突破困境,获得新发展。以山西省石楼县为例,从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出发,探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改善未来水资源管理情况提供可行方案,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农村;公共管理;水资源管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7-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生产情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水资源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既是农户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但供应不足始终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对农户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和农村地区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脉西部,虽靠近黄河,但是水资源缺乏问题始终存在,制约着当地发展。因此,对当地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在提高当地水资源管理水平与能力,突破发展瓶颈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广大农村地区农户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发展[1]。
1 水资源供给现状
石楼县为山西省吕梁市所管辖,全县总面积为1 808 km2,截至2018年底,总人口共计13.3万,农村地区人口占大多数,约为10.2万人(含贫困人口3.2万)。水资源供给短缺是当地的突出特征,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大困境。根据水资源供给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资源供给、自我供给和工程供给3类。
1.1 资源供给
石楼县县域范围内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降水短缺,年降水量大约为550 mm。因地处黄土高原,县域范围内地势呈东高西低状分布,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当地多丘陵山地,且森林覆盖率仅有18.8%,土壤涵养水源功能较弱,降水储备不足[2]。由于石楼县天气状况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当地水资源自然供给十分有限。
1.2 自我供给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水资源主要受到农村工业产业扩大、自我储备量少、生活污染等方面的冲击,农村水资源自我供应也明显不足。以石楼县为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工农业用水严重失衡。近年来,石楼县农村工业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石楼县经济总量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工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需求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农业用水不断紧缩,使得原本工农业水资源使用不均的状况更加严重[3]。
(2)水资源人为储备不足。石楼县的很多农户缺乏节约以及储备水资源的意识,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据调查,当地依然有人采用落后的灌溉技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水资源被大量浪费。
(3)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石楼县的水源,造成饮用水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给当地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再加上当地基础设备建设相对落后,排污系统也不完备,农户生产生活中的污水、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不仅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要求相违背,而且从长远来看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1.3 工程供给
(1)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石楼县共有饮水工程480处,共有10.2万人受益,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分别为431处和29处。当地虽然供水工程总数量达标,但中小型供水工程居多,供给规模小,与当地农户对水资源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2)水源的不穩定性也是当地工程供水的一大问题。80%以上的供水工程依赖于小水、小泉,供给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容易受到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3)供水工程并没有惠及当地的全部农户。在偏远地区居住生活的农户,仍然依靠井水来维持生活,并没有享受到供水工程带来的用水方便与保证。
2 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楼县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表明当地水资源管理还存在较大的问题。①没有协调好工农业用水,应加强对农业水资源供给的重视程度。②水资源储备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使农户为节约和储备水资源积极行动起来。③缺少污水处理等配套管理方案,同时对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
3 水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农村水资源是农村地区农户生活与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现实中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农户的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拟从公共物品理论与成本效益理论出发,对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用人问题与工程供水问题进行分析,为剖析其根本原因以及加强日后农村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学科理论。
3.1 公共物品理论
社会物品大体上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而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可以共享的产品或服务。根据萨缪尔森的经典理论,区别二者最大的依据就是看其是否是非竞用与非排他。也就是说,在消费和使用公共物品时,某一主体对于公共物品的使用对其他主体的使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也不能将其他主体排除在使用范围之内。根据这一判断依据,农村水资源应属于农村地区最为常见公共物品。
3.2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人总是理性的,社会上的主体在进行决策时总会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对等问题。收益高出成本往往是人们所期盼的,是人们作出行动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农村地区位置偏僻、地理坏境条件较差,工程建设相比于城市地区难度较大。同时农户居住分散,这也无疑加大了供水管道铺设的难度,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而在一些偏远的地方铺设很长的管道只能解决三五个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部分农户依旧是靠天吃水,没有充足且稳定的自来水供应。除此之外,水资源管理中的工程排查、质量检测、排污监督等工作耗费的成本也比城市地区高,而往往执行改正等措施效果较差,收效甚微。
4 原因分析
4.1 农户参与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农户学历不高,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还很薄弱,再加上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是共同享有的,农户只顾及自己生活方便而不考虑整体资源利益。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少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相应配套设备,使得农户形成了诸多不良的用水习惯。农村地区相应的排水系统、废物处理系统不完善,农户为了便利而将生活垃圾就地倾倒,离河流较近的农户则排入河中,让生活废弃物随水流走。他们在做出这些行为时,并没有考虑河流下游农户的用水需求,也没有考虑自己在资源保护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农户也缺少参与权利与监督权利,这削弱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4.2 政府统筹与监督缺位
以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盛行,在发展建设进程中表现明显,不惜用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并努力转变,尽最大努力求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而在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水资源在工农业之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工业挤占农业用水,使得农村地区本就有限的水大多流入当地企业,给农户生活与生产用水带来不便。
同时,政府的监督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由于农村地区偏远,调研与监督成本较高,一些地方政府干脆采取不作为的方式,甚至凭空编造数据,表面上看起来进展顺利,实则混乱无序,掩盖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4.3 供水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受农村地区地形、气候、居住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打井、水库开发、供水管道铺设等工作常常受到阻碍,进展不顺。农户居住分散的客观状况使得供水管道网络设计困难,有时铺设几千米管道只能惠及一两户人家,平均成本高,因此很多单位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会拒绝承接项目。在已建工程的地区,规模小、水源不足、设备维护等问题依然没能有效解决。据统计,石楼县现有集中供水工程中,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占23%,供水量不安全的约占9.4%,此外用水不安全不方便、供水无保障等问题也值得重视。在石楼县24%的工程出现管道老化问题,126个村庄工程设施缺失问题还未得到妥善处理。维护的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当地有96个村因养护经费不足造成饮水不安全,占比达20%。
4.4 管理权则不明确,体系混乱
目前农村的资源管理模式较多,有的地方采用公有管理方式,即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而有些地方的水资源是由大型水务公司规划管理,部分地区由合作入股的农户成立专门的合作社,由合作社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为农户利益着想。虽然很多农村地区都设立了农村水资源管理办公处,目的是为了把控全局,但他们大部分是非正规的临时单位,内部人员责任感不强,管理效率也不高。
5 解决对策
要提高农村水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地区农户日常生活与生产顺利进行,为突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屏障,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当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户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水资源对于农村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旧观念、旧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在节约水资源方面,村庄内可以采用条幅、广播、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节约资源的观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个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培训会,向农户介绍快捷高效的用水节水技巧,推广节水工具。
在水资源污染方面,政府也应对公众进行教育,改变其行为,更好地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5.2 树立大局观念,合理统筹规划
树立正确观念,在经济建设中也要抓环境效益,做到经济增长与坏境改善同时进行,使农村地区全面有序发展。政府也应对当地工农业用水不均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确定当地发展重心,协调好工农业用水量,积极制定合理措施。此外,完善水资源管理各环节工作,尤其注重后续的监督反馈,尊重客观事实,切实深入农村地区调研,及时了解情况,有效反映当地供水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5.3 完善供水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①完善已建供水工程,改扩建现有供水管道网络,最大可能地惠及更多农户;加强水质净化管理,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质量供给水平;科学有效地排布供水管理网络,逐步保障供水量,改善现状。②因地制宜,在规划新的供水工程时要注意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具体可行的项目方案,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实施。③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对老旧机器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定期检修保养相关设施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④开展储水工程、治污工程等配套建设,保证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全方位、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
5.4 明确管理职责,约定管理规章条例
①明确当地管理的最大责任主体,建立责任制,实行一主多副的管理方式,这样既可避免各单位冲突,又可以进行科学管理。②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并完善配套规章制度,从保护到工程建设维修,再到用水节水措施等都要有基础标准作为参考。③做好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培养其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卫锋,张国来,赵微.延安市农村饮水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8):69-70.
[2]刘学,李彤.中国农村集中供水管理模式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2(6):76-79.
[3]张红.公共物品理論视角下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17(3):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