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敏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乙肝全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实际临床中的发病一般是比较缓慢的,但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良好的注意治疗与生活习惯的改善,容易造成疾病的逐渐发展,在病症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呈乙肝慢性加急肝衰竭,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1]。现就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的65例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结果如下。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40.3±3.2)岁;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59岁,平均(40.5±2.9)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
纳入标准:纳入为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纳入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无器官移植病史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其他种类肝炎所致的肝衰竭;排除病历资料保存不完整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方式为:将患者与血浆分离器进行连接,血浆分离器将血浆与血细胞进行分离,用异体血浆代替血浆后输回患者体内。观察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进行治疗,方式为:①静脉注射防过敏药物地塞米松;开放股静脉,将生理盐水3000 mL与肝素100mg,采用血浆分离器、胆红素吸附器和血液灌注器进行冲洗;②连接分离器出浆端与静脉回血端;③调整肝素剂量,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需要确保全身肝素化,同时注意观察压力状况,进行适时调节;④建立体外循环,静脉端进行中和与分离,调整初始速率90 mL/min,之后调整为40 mL/min,必须确保良好的血液速率;⑤吸附采用血液灌注器,吸附后将血液从静脉端进行回流,需注意一次处理血量需控制在6L以内,4日1次,一次持续时间3小时左右15-20日为1个疗程,需要至少持续治疗2个疗程[2]。
对比两组的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指标,以我院实验室的检查数据为依据。
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指标的比较,观察组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CD4+、CD4+/CD8+较高,CD8+较低,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对比内容见表1。
乙肝慢加急肝衰竭在病症发展过程中会对肝功能有较大的损伤,一般可表现为腹水、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是治疗慢性加急肝衰竭的关键内容,在实际临床中肝脏移植是比较良好的治疗手段,但实际临床中的肝源非常有限,因此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为人工清除机体内的毒素,保护肝脏,稳定病情[3-6]。
表1 两组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指标的对比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乙肝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中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能够良好的祛除机体内毒素的含量,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临床运用效果较好,主要是因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血浆分离后,能够良好的将血液中所含的多种毒素,对胆红素有特异性吸收所用,这两方面的吸附作用,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来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能够有效的将多种毒素吸附,还能特异性吸收胆红素,其临床运用价值显著,非常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7-8]。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良好的保护肝功能,改善各项T淋巴细胞,对患者的病情稳定有重要价值,应该进一步推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