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心电图室,重庆 400021)
近几年,因为晚婚晚育的影响,加上二胎政策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高龄产妇,高龄产妇主要是指分娩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经研究显示,高龄产妇围生期容易出现胎儿早产或者流产现象,死亡率为适龄孕妇的2倍。因此社会各界对高龄产妇的健康十分关注。当下,临床上经常选择常规心电图对孕妇心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孕妇处于平静状态下的孕妇心电图数据,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本研究为分析高龄产妇妊娠晚期心电图表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选择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40例高龄产妇和40例普通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入院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产妇当中有40例为高龄产妇,剩余40例为适龄产妇,将适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孕妇的心电图进行检测。高龄组产妇年龄为35-42岁,平均(38±2.03)岁,孕周在38-41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2-34岁,平均(28±3.02)岁,孕周在38-41周。
全部孕妇均无严重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排除先天性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对两组孕妇孕周情况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孕妇从第一次产检,就为其实施心电图检查,然后实施初步筛查[1]。检查之前,需要对孕妇的房间温度进行调节,保障温度控制在26℃,患者要持平卧状态,同时进行深呼吸,促使全部孕妇均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下[2]。借助12导联心电图仪对患者进行检查,然后通过专门医护人员对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若检查出孕妇有异常心电图,则对孕妇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为美国通用的电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所选择的型号为MARS,记录盒使用的是SEERLIGHT,对孕妇24 h内不同时段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此后使用《临床心电图学》对异常心电图进行判断。异常心电图主要内容有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ST短压低、电轴左偏等。心律不齐的主要类型有,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房性早搏等。孕妇出现异常心电图,需要对孕妇进行严密监护,并且进一步增加产检频次,对孕妇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关注。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详细距离,对分娩时间进行记录,针对每个孕妇进行随访,同时详细记录孕妇妊娠结局,对孕妇分娩情况进行记录[3]。
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ST短压低、电轴左偏等现象,同时记录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如顺产、剖宫产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等[4]。
研究数据利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计量指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比之后发现,高龄组产妇的心律失常、ST短压低、电轴左偏P-R、间期缩短等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心电图对比情况
结果显示,高龄组剖宫产和早产结局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产妇分娩结局对比
本研究选择40例适龄产妇和40例高龄产妇进行对比,发现高龄组产妇的心律失常、ST短压低、电轴左偏P-R、间期缩短等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经过统计后发现高龄组剖宫产和早产结局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显示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妊娠期孕妇心脏存在较强的额应激性,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较多,加上孕妇年龄增大,会导致心脏调节功能减弱,其中50%以上的产妇在分娩后,症状会得到恢复[5-6]。
综上所示,针对高龄产妇妊娠晚期,心脏所承担负荷更大,进行心电图监测发现其心电图异常情况相对较多,心电图异常对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影响母婴结局,因此临床上应当对高龄产妇晚期心电图进行严密检查,结合孕妇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疗措施,我母婴结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