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族乐团指挥中音响平衡的几对关系

2020-04-28 01:17戴音
剧影月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低音和弦音量

■戴音

在早期,中国民族乐团多是参照西洋管弦乐团建制,在处理乐队的音响音色融合度、平衡感等方面,也多吸收借鉴西方乐团的经验。但实际上,单从乐团组成乐器本身的产生而言,东西方就已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管弦乐团最早以表演交响乐为主。这种表现形式决定了乐团的人员配置和乐器选择上偏于宏大,打造一种恢弘的听感。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乐团为了乐团音响的需要逐渐产生了中提琴、贝司、巴松等乐器,为使每一乐器组都具有良好的音色搭配,最终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建制。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与西方管弦乐团在建制和构成上存在不同,器乐选择也独具特色,很多组成乐器的产生不是为了乐队需要而出现,他们本身是个性十足、音色各异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相融性较差。此外,中国民族乐器中低音乐器较少,大部分都是高音乐器,为了进一步完善民族乐团的音色饱和度、拓展音域,一些有识之士改良发明了低音革胡、倍低音笙、大阮等中低音组乐器用以加强乐团的低音声部效果。虽然在史诗感、厚重感、音响张力等方面,中国民族乐团与西洋管弦乐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不应在审美和艺术表现力上一味用西洋管弦乐的标准去看待和衡量民族乐团。笔者在长期指挥实践中发现,处理好音响平衡的几对关系,更能使民族乐团呈现出其本身独具的民族音色特点,达到展示民族音乐个性、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

一、主旋律与伴奏和声织体的音响平衡关系

乐曲的构成分为不同部分,其中主旋律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也是构成整个音乐氛围的关键。在处理音响平衡时要特别注意音乐织体中主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响比例,一般情况下,必须要强调主旋律,不仅要让主旋律部分得以突出,还要让主旋律与其他部分水乳交融。在排练前指挥应对作品的配器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在排练中根据乐团编制特点及实际演奏水平对各声部提出不同的音量比例要求。此外,当主旋律处于高音区时较容易得到突出,由于民族乐队的低音整体偏弱,低音区主旋律想要得到凸显,则不如高音区主旋律那样容易。因此在演奏中要格外注意这一方面。

保证主旋律表现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指挥对乐队和声织体的得当处理,和声织体是一个复杂的音乐概念,也是影响音乐美感、观众听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织体有着不一样的构成,这不仅仅会体现在一段乐章的力度和响度上,还会体现在一段乐章的声部密度、情感倾向的起起伏伏等方面。这些变化会形成迥异的音乐织体。而和谐的织体必须具备声部之间的和谐。这就需要不同乐器的乐手在选择自己的演奏力度时,要有全局性的把握。比如要合理地处理和弦三音声部的音量,使它与除和弦低音声部以外的根音或五音声部的音量相等。当大、小三和弦处于转位时,尤其是大三和弦第一转位、低音声部位于和弦三音时,不能太突出低音声部音响,尤其是当上层声部也有重复三音声部。在处理大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及大七和弦的音量平衡关系时,对其下方三和弦按上述三和弦的原则处理,对于担任和弦七音的声部按照处理和弦三音声部的原则来安排其音响平衡比例。当遇到九和弦或十一和弦时,可以灵活运用处理七和弦的办法,先处理好内部三和弦,再复合处理其他声部间的平衡以及与低音的平衡,适当突出一些和声低音的声响,保证和弦整体的协调感。

上述所谈到的对不同结构和弦在音响平衡上的处理主要适用于长音和弦或重要的支点和弦,当然,所有和弦都按照这种方式处理,在演奏中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和弦的音响平衡不单是考虑纵向效果,良好的共鸣同样离不开横向的声部进行,还需要考虑和声功能进行。如果是乐段当中的不协和和弦部分,在处理这处乐段的平衡时,需要指挥特别兼顾和弦横向动态上的逻辑关系,避免整体音响的支离破碎。在一般情况下,强调和声功能关系,不仅要考虑乐段的整体构成,还要考虑乐段的横向发展变化,强调和弦色彩关系则偏重和弦结构纵向的对比关系,以突出色彩变化。

二、乐器音色与音响平衡的关系

当吹管组乐器作为主旋律乐器时,唢呐、笛子本身音色个性鲜明,穿透力强,较容易突出旋律地位,但笙的音色融合性较强,高音没有前两样乐器明亮,旋律不易突出,因此需要适当弱化伴奏织体音量以保证整体音响的平衡。当拉弦乐担任主旋律时,二胡一般是拉弦组乐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音色特点是中音区音量大而饱满,高音区纤弱,因此在拉弦乐需演奏高音区主旋律且乐队中高胡配置不足的情况下,就要相对降低其他伴奏织体声部的音响,突出拉弦组的力度与响度,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但也应掌握好分寸不宜过分强调音响效果,避免音色发干、发紧,丧失表现力。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众多,有打鼓、排鼓、板鼓、小锣、大锣、锣钹、木鱼、梆子等,打击乐组与乐队之间也存在音响动态平衡问题,高音打击乐器在整个音乐演奏中,往往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比如梆子和锣等乐器,在演奏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非常响亮,这些乐器作为背景节奏时力度一定要控制好,要给观众以若隐若现的感觉。但有时音乐也需要打击乐来推动前进,这时他们就必须增加力度响度,发挥出清脆有力的音色效果,将动态力量直接展现。

众所周知,民族乐器中高音乐器居多,低音乐器不足,为了充实中低音声部,民族乐队中加入了大提琴、贝司等西洋乐器和大阮、中阮、倍低音阮等改良的民族乐器。但是乐器有中西之分,西洋乐器比如大提琴等等,和中国的民族乐器在表现力上有很大差异。所以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在一同演奏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兼容情况。这就需要在演奏时,多磨合各类乐器,找到最佳平衡点。比如低音声部主旋律与高音声部拉弦主旋律采用卡农或其他复调化的方法。二胡、高胡音量比大提琴、贝司小,一般二把胡琴对应配置一把大提琴。贝司由于泛音容易产生谐振拍音,因此避免使用两把贝司,以三把以上(包含三把)为宜,小型民乐队一把即可。

三、乐器音区与音响平衡的关系

对于民族拉弦乐器来说,在同等弓压和弓速下,音区越低,音量越大;音区越高,音量越小。并且弦乐器可以自由改变弓压和弓速,因此具有极大的音量变化幅度,同时由于弦乐器不同音区之间在音色上的差异是渐变式的,所以能做到音色的相对统一,在任何音区也都容易达到音响平衡。对于吹管乐器而言,不同音区在音量、音色以及表现力方面的差异极为明显,由于吹管乐器在不同音区的气息消耗量上不同,与弦乐器的音区和音量比例刚好相反,吹管乐器的音区越低,音量越小;音区越高,音量越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唢呐、笛子、笙的音量伸缩度就比他们小得多,不过在低音区,笙可以比唢呐和笛子更好地将音量控制到很弱的程度。由于吹管乐器在不同音区上的音量及音色差异,因此在排练中遇到吹管乐器的音区跨越转换(即音区跳进)问题时,指挥需更加慎重,避免处理不得当而破坏乐队的音响平衡,也更需要管乐演奏员们具有对乐器音量及音色的良好控制能力。

在民族乐队中,音响平衡是根据音乐需要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是为体现独特的民族音乐审美需要服务的。对于民族乐队中音响平衡问题,我们还需结合乐团实际排练情况,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期更好指导民族乐团的排练和演出。

猜你喜欢
低音和弦音量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一位听障人士的DJ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的低音号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