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目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相脱节、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低三个问题提出改善家园合作模式、增强家长参与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旨在通过家园合作,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园合作 行为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33-02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二者应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影响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教育理念、方法上达成共识。
一、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1.是家长与教师交流合作的桥梁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教育与指导。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会对幼儿成长产生影响。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和幼儿园可以分享教育经验。教师可以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途径,改变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家长也能够随时向教师反馈建议,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有利于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如果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不能统一观念,便会让幼儿感到不安和焦虑。通过家园合作,让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积极性,并将幼儿园的教育影响扩展到家庭教育中,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可以为幼儿整合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幼儿家长都有不同的职业和教育背景,通过举行家长活动日,开拓幼儿知识面,为幼儿园提供经验支持和帮助。良好的社区资源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同时,幼儿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家长教育幼儿的错误方式,指导家长运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表面化现象严重,多数流于形式
当前,虽然家园合作的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但是部分家园合作现象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展开。幼儿园举行家园共育活动时,一些幼儿家长较为盲目和被动,仅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行事,并没有发表自己意见和感受,更没有深入学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往往与家长的工作时间产生冲突,很多年轻的家长不能按时参加,或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来看一眼,并没有意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育儿观念存在分歧,家园合作相脱节
一些幼儿家长平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正确引导幼儿;更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职责,不与教师沟通交流,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的家长将“不打不成器”作为教育子女的信条,幼儿犯错时采用暴力行为;有的家长则贯彻“树大自然直”的育儿理念,对幼儿放任自流;有的家长认为幼儿时期主要是长身体,只管吃好喝好就可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有的家长只追求幼儿智力的发展,忽略了行为习惯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幼儿智力方面的培养上。种种理念上的分歧,使家园合作效率低下。
3.教师综合素质低,家园合作时效性不强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和实施者,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尊重、友好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交流,赢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积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理念。然而,目前部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是教育幼儿的专家,完全忽略家长的建议和忠告;一些教师出于礼貌或碍于面子,迁就家长溺爱幼儿、粗暴管教等错误育儿方式;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含义,将家园活动、开家长会等同于家园合作,从而缺失日常生活中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机会,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家园合作时效性不强。
三、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1.改善家园合作模式
保证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双向联系并不是简单地开开家长会,更不是敷衍地举办个座谈会;它是双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碰撞。家园合作最直接的目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幼儿在不同场合中的真实表现,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运用正确、恰当的方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家访、电话访谈、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之外,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条件。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聊天软件、视频软件来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对方。这种方式能够真实地呈现幼儿每日的行为习惯。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始终保持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态度,本着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原则,形成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增强家长参与性
每位幼儿都有其自身的成长背景,幼儿的行为习惯因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截然相反,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积极,热心帮助老师和其他幼儿,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而在家庭中独立性明显减弱,更多地依赖父母,不愿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家庭和幼儿园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影响力,双方缺少沟通、交流。因此,应开展家园合作,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通过开展“家长进幼儿园”,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让家长亲眼看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明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并掌握指导家长正确育儿的方法。在家园合作中,教师心中应充满爱意,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和家长沟通,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增强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感。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绝不打骂、侮辱幼儿,学习正确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久复杂的事情,幼儿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琳.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N].江苏教育报,2017-09-27(3).
[2]李霞.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7(6):208-209.
[3]凌晓楠.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5).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孙国慧,西安外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