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广数,罗 捷,华树良,陆吉利,郑高捧
(1.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700;2.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在交通及建筑业日益发达的环境下,车祸伤、工伤所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越来越多,促使肌肉、肌腱、神经、骨骼等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创面感染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因肢体软组织损伤严重,传统换药无法满足创面愈合所需的条件,易并发骨坏死、骨髓炎等并发症,影响预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的一种新型创面处理方法,可用于各类创面的治疗,同时保证创面内形成的分泌物通过负压吸引及时排出,为后期手术及创面修复提供较为优质的生长环境[1]。因此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将2018.11—2019.12本院接收的8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研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36.58±4.14)岁;受伤时间1~9 h,平均(4.58±1.05)h。研究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5~59岁,平均(37.08±4.16)岁;受伤时间1~10 h,平均(4.62±1.08)h。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传统清创换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创面内部炎性肉芽组织、外露坏死肌腱及骨质,并使用生理盐水、碘伏对创面进行反复冲洗;使用无菌棉球擦干后,采用湿性敷料覆盖创面,进行包扎处理。每日换药1次;发现创面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清创,直至肉芽组织生长完好,为下一次植皮做准备。
研究组:VSD技术:彻底清创后(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裁剪合适的VSD敷料;将敷料填塞创面的死腔,再进行覆盖,确保充分接触创面,继而与周围组织进行缝合,并将硅胶引流管自创缘3 cm处引出;在VSD敷料外覆盖S&N生物半透薄膜,并使其粘贴牢固,一般粘贴范围超过VSD敷料边缘5 cm;确保贴膜完全封闭后,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调节负压为-125~450 mmHg(-0.017 kpa~0.06 kpa),一般持续负压吸引
以创面修复成功率、感染率及肢体功能恢复率完成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以总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完成对创面愈合效果的评估;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对疼痛程度的评估:0~10分,分值越小,疼痛程度越轻[2]。
采用SPSS 21 . 0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创面修复成功率、肢体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40,(%)]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创面愈合情况对比[n=40,(±s)]
表2 创面愈合情况对比[n=40,(±s)]
组别 创面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1.45±3.48 25.46±4.89研究组 11.25±2.16 16.56±4.15 t 15.750 8.776 P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疼痛(VAS)评分对比[n=40,(±s),分]
表3 疼痛(VAS)评分对比[n=40,(±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5.26±1.223.28±1.01 7.907 0.001研究组 5.36±1.242.05±0.66 14.903 0.001 t 0.364 6.448 - -P 0.717 0.001 - -
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损伤,无法进行Ⅰ期封闭创面,会促使损伤组织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后期治疗及肢体功能恢复。既往在处理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时应用常规清创、换药、植皮或皮瓣移植,换药时间长,费用高,多次换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大[3]。
VSD技术主要应用于骨伤科、普外科、烧伤科中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溃疡创面、撕脱伤及糖尿病足史、慢性骨髓炎经久不愈的创面,已被广泛证明其效果确切,能够随时全面清除各种渗液和液化坏死组织,控制感染蔓延;刺激毛细血管增生及肉芽组织的生长,增加局部血运,加快创面收敛,缩短愈合时间;同时无需反复换药,缩短创面暴露时间,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封闭式的环境有效避免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减少感染;同时生物半透性薄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覆盖负压可减少创面氧分子,抑制细菌生殖,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避免感染的发生,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肢体残缺[4]。
由此可见,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实施VSD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创面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