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触媒理论在传统村落更新中的应用探析
——以珲春市密江村为例

2020-04-27 04:05韦宝畏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洞箫触媒江村

韦宝畏,李 莹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又是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而言,既要保护传统村落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地方文脉,留住乡愁,唤醒记忆,又要持续改善村落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动传统村落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本质要求,本文以珲春市典型朝鲜族传统村落密江村为例,以城市触媒理论为指导,通过选取物质和非物质触媒元素,从而构建起包括现有建筑群体更新、公共空间重塑、景观复合构建以及村民活力提升等在内的触媒策略,以期能对密江村乃至整个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的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1 城市触媒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更新的可行性

城市触媒理论由美国著名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师韦恩·阿特托(Wayne Atton)和东恩·洛根(Donn Log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创立.在其著作《美国都市建筑 — 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将“城市触媒”(Urban Catalysts)定义为策略性引进的新元素,可有效地激活原始触媒,并且不会改变原始触媒的本质属性(见图1).这样的激活不仅会作用于其本身,还会带动城市原有相邻元素的发展,进而达到“促使城市构造持续与渐进的改革” 的目的[1]. 城市触媒理论自2006年引入国内后,受到大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推崇,在国内城市规划设计、都市交通、历史地段保护和旧城有机更新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2].

图1 城市触媒作用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ole of urban catalyst

当前,我国大多数传统村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诸如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严重流失、风貌特色破坏和文化传承困顿等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和调整,势必导致传统村落持续衰落甚至彻底消失的危机.因此,借鉴科学可行的保护更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对推动传统村落复兴和可持续发展既紧迫又必要.

本文认为城市触媒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更新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

首先,通过触媒复兴城市的方法符合目前传统村落的现状与更新需求,即出于传承村落传统文化的要求,对村落中的历史元素予以保留,同时防止村落持续衰败,使其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其次,“触媒效应”通过改变城市结构作用于城市,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复兴发展,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予以证实.

同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也必须通过改变其内部结构,从而促使传统村落获得持续与渐进性改革的动力.

基于以上理由,本文认为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当下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设计实践过程当中,不仅能够重新激发传统村落的内在活力,同时也为传统村落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2 密江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密江村简况

密江村为典型的朝鲜族传统村落(见图2),地处珲春市区以西26 km处,是密江乡政府所在地,素有珲春“西大门”之称.密江村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作为中朝两国界河的图们江流经其南部(见图3).密江村是19世纪末由于朝鲜半岛移民移居此地开荒种地而形成,具有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村户籍人口963人,常住人口322人,村民中85.5 %为朝鲜族. 村内有两处距今约150年的传统民居,建筑面积84 m2, 占地面积1 500 m2,保存较完好.另有休闲广场2处,占地面积1.2万m2,密江村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以“百人洞箫”表演为代表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密江村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珲春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珲春市精神文明先进村”和“延边州朝鲜族传统村落”称号[3].

图2 密江村鸟瞰图Fig.2 Aerial view of Mijiang village

图3 密江村区位图Fig.3 Location map of Mijiang village

2.2 密江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村落物质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

密江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满足村民渴望提高现实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村内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排水方式是沿路铺设排水沟渠,就近排入农田,污染农田环境.其存在的巨大隐患是当明沟清理不当会导致部分垃圾阻塞.有些自然屯甚至无排水设施,直接排入坑塘内.此外,村落中的传统建筑普遍缺少独立卫生间,对村民生活造成不便.村筑密度过大,不利于村落消防安全.总之,以上诸问题的存在,很难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村落未来发展的愿景.

2.2.2 村落环境容量与人口流失的矛盾

人口大量流失造成村落空心化是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对朝鲜族传统村落而言,人口流失问题更为严重.综合来看,密江村在发展基础、经济条件等方面都缺乏明显优势,衰败的迹象十分明显.因此,村内多数年轻人为生计所迫或以子女求学为目的,选择出国或进城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困守田园.通过调研,朝鲜族村民主要务工地点为韩国,其原因就在于同种同文,签证办理方便,而且工资较高,甚至五六十岁的老人在韩国也可务工赚钱.

通过对密江村现场调研基础资料的梳理发现,村内户籍人口虽有963人,但常驻人口仅有322人,村内的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小孩为主,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居多,村内常驻人口的减少,也导致了目前村内的传统建筑、耕地等大量闲置,呈现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2.2.3 村落文化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的矛盾

目前,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遍面临严峻危机,村民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十分薄弱.通常来讲,村落中的社会成员往往是通过后天习得朝鲜族传统文化,但现今密江村由于产业凋敝,村落“空心化”严重,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窘境.农村“空心化”现象让非遗失去了最有生命力的血脉置换[4].

村落传统文化传承的对象在于年轻人,而年轻人多在韩国或国内其他城市工作,难以承担起传承的重任.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年轻村民的文化价值观也发生重大改变,认为传统文化是旧社会的产物,在当下文化多元发展,尤其是城市“时尚文化”主导社会文化潮流的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太大保护价值和传承的必要.例如密江村的传统民族乐器洞箫的传承,现如今的年轻人传承洞箫文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境.

诚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尚国所说:“孩子宁愿去学吉他,也不肯跟我学习吹奏洞箫.” “洞箫至少要练上三五年的时间,年轻人不愿意去费这个苦功夫”[5].由于密江村居民的文化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的矛盾,导致村落传统文化与旧有的生活条件一起被抛弃.导致的后果是村民缺少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延续困难重重.

同时,由于文化的隔离,导致外来人口难以进入密江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密江村社会文化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3 密江村更新设计策略构建

3.1 密江村触媒元素的选取

3.1.1 物质触媒元素

密江村内部物质触媒元素的选取可以从建筑实体与公共空间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村落中的建筑进行综合调研发现,密江村内的传统民居多在村落中心位置,彰显了传统村落的风貌与文脉特色,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密江村内有三处被废弃的建筑,分别是旧汽车站、旧火车站以及某工厂宿舍(见图4).

图4 密江村废弃建筑位置Fig.4 Location of abandoned buildings in Mijiang village

由图4可以看出,这三处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可识别性强,对其进行改建或重建,不仅能增强村落空间识别性,而且还能进一步强化空间场所感,提升传统村落内部活力.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方面,必须充分考虑选择具有村民共同记忆的公共空间作为触媒元素.

一般来讲,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往往尺度较小,空间范围界定较为模糊,大到入口广场,街头路口、河床周边,小到田间地头、门口石墩、树荫之下都是村民开展日常交往、娱乐、议事等的公共空间.就密江村而言,密江村内的休闲活动场所由于空间、景观已不再具备活力,可将休闲、娱乐等功能引入到村中的一些不再具有原本活力的公共空间中,选取一系列空间节点,吸引更多人交往,激发空间活力,促进触媒效应的发生.

3.1.2 非物质触媒元素

非物质触媒元素的选取主要面向密江村的朝鲜族隐形文脉方面.国内学者张钦楠先生将“Context”一词翻译为“文脉”,对应“文化脉络”一词,强调了文脉非物质空间的界定范围,即文脉中的隐形要素[6].而当代建筑学中的“文脉”兼有“文脉性”和“隐型文化脉络”的双重含义.

隐型表达就是文脉的隐型构成要素,是不可察觉但却深刻影响文脉构成的要素,是文脉形态的隐藏秩序,它主要由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行为两方面组成.传统村落非物质触媒元素的选取,应首先考虑选取哪些对于村民最能产生记忆共鸣的元素.对于密江村来说,洞箫文化最能深度唤醒村落居民的民族集体文化记忆.密江村作为“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洞箫成为了密江村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同时,洞箫文化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密江村村民与社会大众最为熟悉的村落代表性文化元素.选取洞箫文化作为非物质触媒元素,能够激发和唤醒村民的集体文化记忆,增强洞箫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触媒效应,活化村落空间(见图5).

依托密江村包括空间环境格局、街巷空间、院落布局以及传统建筑在内的村落空间环境构成要素所具有的鲜明的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深化社会大众和村落居民对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成为进一步增强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和源泉.

图5 密江村洞箫演出场景Fig.5 Performance scene of Dongxiao in Mijiang village

图6 密江村传统民居Fig.6 Traditional houses in Mijiang village

3.2 密江村更新设计的触媒策略

3.2.1 实体触媒策略 — 建筑群体更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些具体形式例如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发展旅游文化,可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7].密江村触媒反应可以旅游发展为触媒方式,以上文所提到的建筑实体触媒元素为依据,对现有建筑与基本设施进行优化与更新.首先,就是对村落建筑群体进行整合,重塑空间结构,疏通交通肌理,优化道路体系,整治沿街立面[8].优化村落中的基本设施,保证村民日常生活的便利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密江村中的传统民居极具历史与使用价值,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对于不同年代和风格的朝鲜族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建筑物,可以作为村落空间认知标志而予以完整地保留(见图6);村落内部不再具备传统建筑特征的一般性民居,可在不破坏村落整体风貌基础上采取加建甚至重建的方式,以保持与原有建筑的互相统一和协调.再次,充分考虑旅游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加现代化的格局形式,构筑新功能.如密江村内废弃的汽车站由于紧邻302国道,交通便利,可改造为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村民中心、咖啡馆和小型餐厅等.而废弃火车站与多层建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靠近大片农地,可作为附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项目的附属服务设施而得以新生.从当前密江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而言,应考虑以旅游业为载体,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密江村的旅游服务品质,能够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加收入,而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废弃的建筑正可达到这一目的.密江村现有建筑的整合形成了多个点触媒,交通肌理的整合与点触媒作用形成线触媒,扩大触媒反应的范围,能够提升村落空间的影响力(见图7).空间触媒的更新应该是结合密江村的整体性,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传统村落空间系统.触媒效应的发生于发展不仅影响整个村落自身,对周围村落同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图7 密江村触媒反应分析Fig.7 Analysis of catalyst reaction in Mijiang village

3.2.2 空间触媒策略——公共空间重塑

密江村内的公共空间重塑,实际上是村落内多个物质触媒元素的重塑.传统村落村民的行为轨迹发生了变化,村民触发的交往与活动也随之变少,人们活动线混乱导致原本的活动空间不再具有吸引力.根据密江村村民的日常行为活动,密江村内公共空间可分为3种,即集中活动型、点状驻足型与线性浏览型(见图8).

集中活动型公共空间可作为村落内活动场地,密江村举办大型文艺活动较多,在活动中村民们载歌载舞,洞箫表演、民俗演出等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代表了村民生活的积极性,因此集中活动型场地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具有民族符号与居民文化记忆的特点.点状驻足型活动场地为小型驻足空间,为居民提供日常交往空间,可能只是某个座椅、石墩,甚至遮阳伞下,都可能吸引村民停留.线性浏览型公共空间不仅为村民提供遛弯慢行、健身活动等场所,同时给外来游客提供游览路线,使游客充分体验密江村的人文景观.通过公共空间结构的重新梳理,更加深刻挖掘公共活动场所感,对村落空间进行多层级分类与重塑,提升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吸引力.在空间网络清晰的前提下,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在这一层面构建中,非物质触媒元素与物质空间元素应当整体性考虑,传承与保留村落生活习俗、民俗活动等生活方式,能够使人与空间产生共鸣,进而激活公共空间活力.

图8 密江村活动场地类型Fig.8 Types of activity site in Mijiang village

3.2.3 生态触媒策略 — 景观复合构建

传统村落保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但有些也已遭到破坏.村落环境的改善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触发生态触媒反应的主要方式就是构建复合景观,利用密江村现有生态环境,修复被污染和破坏的景观,对村内的山水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同时塑造多样化景观元素,解决景观单一、环境单调、场所感不强,空间活力弱等问题.景观多样化构建,首先植入景观,构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不仅要保留密江村传统村落中的原有植物,还需要构建植物多样性,丰富密江村景观要素构成.重新配置景观,可引入新的植物元素,本地植物的选择优于其他植物,植物的选择与村内乡土产业相结合,可同时增加和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其次构建水景元素,提升场所的亲和力.密江村内原本的水景需要重新治理,清理现有垃圾,清淤河道,重构亲水空间,建立自然景观设施,为村民提供日常活动交往、娱乐游玩等场所.

3.2.4 整合触媒策略 — 村民活力提升

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立足传统村落既有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落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复兴和发展乡村经济,进而延续和传承村落传统文化.就珲春市密江村而言,朝鲜族人口聚居相对集中,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外流十分严重.因此,需要结合民族聚居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需求,打造宜居、宜产村落.借鉴城市触媒理论,通过更新建筑群体、整合公共空间和构建生态景观,进一步完善村落的空间功能,更好地满足村落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村落空间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不断提高村落居民日常社会交往的频率,只有人们在村落中开展活动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而且参加活动的人数也明显提高,村落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交往活动的增加与交往频率的提升,不仅能改善邻里关系,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村落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通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订投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村落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外出村民积极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专门人才和外来投资,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调整和优化村落产业结构,进一步盘活和复兴村落经济,切实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从而提高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村落居民对本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社会大背景下,同国内其他地区和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样,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朝鲜族传统村落是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使得人们的文化自信日益缺失;另一方面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人口的大规模向国内沿海发达城市甚至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流动,这又直接导致了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和渐趋衰败.所以,朝鲜族传统村落的复兴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就珲春市典型朝鲜族传统村落密江村的更新设计而言,笔者结合当前村落现状实际以及其未来振兴发展的愿景,认为在确保延续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有利于传承和延续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该从朝鲜族村落内部系统构成元素入手,通过植入全新的触媒元素或改变原有元素,在村落系统内部发生连锁反应,促使传统村落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从而达到既延续村落传统风貌,又推动村落现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更新设计策略的建构过程中,从富有朝鲜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实体、公共空间和洞箫文化3个方面触媒元素入手,从而构建起包括现有建筑群体更新、公共空间重塑、景观复合构建以及村民活力提升等在内的触媒策略,以打造宜居、宜产的村落,进一步增强村落人居环境品质,完善村落空间功能,吸引更多地外出村落居民积极返乡创业,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村落产业结构和布局,复兴村落经济,增强村落空间好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激发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洞箫触媒江村
高陵洞箫艺术的传承现状和保护策略研究
魅力南江村
玉箫声断没流年
龙郁的诗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运行实践及分析
浅谈中韩“洞箫”的历史脉络以及交流和影响
电石法聚氯乙烯中低汞触媒的应用
低汞触媒试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