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4-27 10:32贾文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心肌病胆固醇心功能

贾文清,张 静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肥厚性心肌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病,在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异质性较大,猝死性较高,多表现为心室颤动等特征[1]。心房颤动是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子,临床中多发生血栓事件,目前在心房颤动预测中普遍将高血压、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等作为疾病发作的预测因素,在肥厚性心肌病中心房颤动就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高,对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室颤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3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其中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1.52±3.51)岁。所有纳入患者在临床上有心功能不全者、心绞痛或临床上有晕厥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急性心功能不全者,资料不全者或不能完成随访者。根据有无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n=33)和非心房颤动组(n=60)。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等试验室指标,以及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数据结果,采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患者取左侧卧位和仰卧位,取左侧卧位对患者左心室长轴切面进行诊断,用二尖瓣口水平进行探查[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7.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在随访的病例中,合并心房颤动者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左房前后径、总胆固醇比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分级差、胆固醇水平低,高龄。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心房颤动会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心房颤动作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老年患者较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患病率就会越高,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患者65岁以上者占7%。根据研究发现,肥厚性心肌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包括结构异常,通常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室壁厚度增加,舒张功能降低,心房负担加重,心房的压力升高,使心房扩大,从而引起心室颤动。在本组研究中发现,在心房颤动组中有家族史者6例,占比为18.18%。经过本组的研究发现,和未心房颤动组患者相比,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总胆固醇、还有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在并发心房颤动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更高,且患者的年龄更大。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和血脂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高血脂有关,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血脂水平和心肌细胞膜功能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血浆胆固醇对细胞膜脂质构成会带来影响。根据体外实验发现,胆固醇功能会导致心房颤动发生,钾通道异常,心房颤动会持续存在。同时甲状腺功能也和心房颤动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刺激胆固醇合成,同时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胆固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素和心房颤动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高龄也是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年龄高于60岁人群,心房颤动发病率要高于青少年,但具体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分级差、胆固醇水平低,高龄。通过对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室颤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心肌病胆固醇心功能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