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娟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锁骨骨折通常为外部暴力所致,占全身骨折4%-5%左右[1],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多见的骨折类型,可导致患者锁骨位移,闭合复位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极易引起畸形愈合,不利于美观。目前临床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剖复位目的,但是手术治疗后容易产生诸多并发症,比如疼痛、感染、愈合畸形等等,给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带来了重大影响,甚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实施高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显得很有必要。近年来,延续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患者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获得了满意的预后效果,但是甚少报道延续性护理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中的应用效果[2]。鉴于此,本研究特此以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课题对象,重点观察分析了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本研究课题对象为4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纳入于2018年01月--2020年11月。入组标准:通过影像学技术X线、CT或MRI证实为锁骨骨折,入院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为闭合性损伤;征得当事人同意下自愿参与且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排除标准:骨折端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合并先天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系统异常或认知、意识、视听功能障碍而无法沟通。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要求,结合数字随机表法,将观察主体划分成对照的两个小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4例。研究组包括12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22-58岁,均龄(33.2±5.9)岁;14例右侧、10例左侧;9例车伤、5例砸伤、4例坠伤、6例其他。常规组包括13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21-60岁,均龄(33.3±6.1)岁;12例右侧、12例左侧;11例车伤、4例砸伤、4例坠伤、5例其他。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常规组24例锁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辅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出院指导,全面讲解日常注意事项、用药方式方法,一旦患者有任何不适,嘱咐其立即入院检查;待到患者出院后,不再对其进行任何干预。
研究组24例锁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辅以延续性护理,每2周一次电话随访,每月一次上门随访,每次30 min,为期6个月。包括(1)创建延续护理小组,负责与患者展开联络,在患者出院之前,全面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创建个人健康档案,同时建立微信交流平台,邀请患者加入,护理人员则按时通过微信向患者传送最新资料,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导其树立康复信念。(2)延续性心理干预。在患者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视频、语音或者是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针对性疏导,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上门随访的方式,面对面与患者交谈,纾解患者内心焦虑不安、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延续性疼痛干预。指导患者保持舒适正确体位,避免患者痛感加重;患者卧床休养时,每隔2h叮嘱患者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一种姿势引起的压力性损伤、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4)延续性饮食干预。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科学合理进餐,多摄入高钙食物,均衡营养;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5)延续性运动指导。日常活动锻炼过程中,禁止患者大幅度活动肩关节,禁止重体力劳动,而是从小范围开始进行循序渐进活动,活动强度、力度、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包括手腕屈伸、手指屈伸、握拳、患肢摆动、手指爬墙、内外旋转肩关节等等。
(1)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技术显示骨折复位,肩关节、上肢可以正常活动,视为优;影像学技术显示骨折复位50%及以上,肩关节、上肢活动趋于正常,视为良;未达有效、显效标准,一律视为无效。(2)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3)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为主,分值越高越疼痛;抑郁、焦虑情绪评估依据为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二者分值越高越严重;(4)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为主,包括躯体角色、躯体功能、疼痛、生命力、一般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分值越高越好。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x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VAS、SDS、SAS评分对比( ±s,分)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VAS、SDS、SAS评分对比( ±s,分)
小组 病例 VAS SDS SAS研究组 24 1.6±0.8 32.5±6.6 30.5±6.3常规组 24 2.6±0.9 40.8±6.8 41.4±5.7 x2 - 5.067 4.331 6.812 P- <0.05 <0.05 <0.05
表4 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对比( ±s,分)
表4 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对比( ±s,分)
小组 病例 躯体角色 躯体功能 疼痛 生命力 一般健康 情感角色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研究组 24 79.8±5.5 80.9±4.2 79.9±4.4 82.5±3.6 82.2±3.3 81.3±2.7 82.6±3.9 85.4±4.1常规组 24 60.3±5.3 60.6±5.9 62.3±5.5 61.8±5.7 60.5±5.2 60.9±5.5 61.6±7.1 60.9±6.7 t - 8.126 9.348 7.556 5.089 6.742 7.103 8.345 9.00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锁骨是人体上肢连接躯干最为重要的支撑部分,若是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便会引起气胸,导致骨折断端畸形愈合,甚至损伤神经,加重患者身心痛苦。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后,疼痛限制患者活动,加之肩关节长时间外固定,极易引起肱二、三头肌等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鉴于此,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对患者夯实延续性护理,促使患者高效安全的康复,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尝试了延续性护理,结果研究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3%高于常规组83.33%(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在现如今临床护理事业中备受关注,可以将患者在院内享受获得的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并以家庭为地点,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延续性护理措施实施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健康,进而赢得更加满意、理想化的康复效果[4]。本研究观察对照,研究组VAS疼痛评分、SDS抑郁心理评分、SAS焦虑心理评分以及并发症均低于常规组(P<0.05)。患者身心状态变化对其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延续性护理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温柔对待患者,耐心科普疾病知识,进而赢得患者信任、青睐,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自觉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后续治疗;合理的饮食指导、科学的运动锻炼指导、全面的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5]。最后,研究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这可能与患者心态转变、痛感减轻、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因素有关。
总而言之,延续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将其广泛用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之后的锁骨骨折患者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