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林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影响*
刘宝林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为阐述“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影响,选取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间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创新了羽毛球教学方式。
微课;翻转课堂;羽毛球教学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呈“碎片化”发展趋势,短视频成为新宠。2018年最最火爆的莫过于微视频,抖音、快手、火山等平台的微视频深受人们喜爱,人们通过观看微视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APP陆续上线微视频,短时间内微视频就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还史无前例地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可见微视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
羽毛球课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羽毛球运动具有器材简便、场地适中、室内外均可进行的特点,是一项充满乐趣、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涉及许多知识难点,如推球、高远球、吊球等,将这些知识难点制作成微课,然后通过大家耳熟能详且乐于接受的微视频平台推送给学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了解并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再加以深化和巩固,对技术的掌握会更真切、更扎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在运动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2]。
微课,是一种新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见微知著,真可谓小微课大教学。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实用性强,短时间内就席卷了在线学习领域[1],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学生学习技术要领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速、更准确,提高了羽毛球教学的效率。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兴起,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迅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其创新在于将原有的“课堂讲解+课后巩固”教学形式变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教学形式[3]。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主动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与研究,深化与拓展所学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已被多数学科所应用,但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少。
我国提倡体育强身健体,鼓励国民多参加体育锻炼,全民健身,共建体育强国。目前,高校羽毛球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下。羽毛球教学应丰富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教学。大学羽毛球课程如何提升羽毛球的教学效率,是大学羽毛球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全媒体时代,利用当代大学生普遍熟悉的微视频,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可增强羽毛球教学的活力,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积极尝试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将“微课+翻转课堂”引入高校羽毛球教学中,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大幅提升羽毛球教学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检验“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影响。随机选取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专业40名羽毛球项目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人作为实验组,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羽毛球教学;剩余20人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模式教学。
针对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自制了一定数量的羽毛球专项技术教学微课。然后利用大学生普遍热爱的抖音、火山和快手这些平台将微课推送给实验组学生,实现课堂的翻转,要求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羽毛球移动两点推球,是指运用前场两点移动步法将对方击至前场位置较高的球,以飞行弧度较平的线路回击至对方底线。移动两点推球测试方法:由指定发球员抛前场两点小球,学生站在前发球线与中线交点位置,移动上网放钩对角球或推直线球到单打边线和底线向场内的120cm×120cm区域,左右各5次(见图1),计成功次数。注意:从第一个进入指定区域开始计数。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是指运用后场两点步法将后场高球以高弧度击打至对方底线。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测试方法:由指定发球员发球(球必须过中场),学生站在底线与中线向场内1.5米位置,运用两侧后退步法击打直线高远球,左右各五次,击打球到指定区域(见图2),计成功次数。
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是指运用后场两点步法将后场高球击打至对方斜线贴近网前的近网小球。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测试方法:由指定发球员发球(球必须过中场),学生站在底线与中线向场内1.5米位置,运用两侧后退步法击打吊斜线球,左右各五次,击打球到指定区域(见图3),计成功次数。
图1 移动两点推球
图2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
图3 移动两点斜线吊球
表1 移动两点推球、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评分标准
分值10987654321 个数10987654321
表2 移动两点推球、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术评分标准
分值6分以下6-78-910 标准动作不准确,不规范,步法基本不到位,不连贯,不熟练动作基本准确、规范,步法基本到位,不连贯动作准确、规范,步法连贯,动作一致性强动作优美、协调、标准,步法连贯,动作一致性强,控球到位
表3 实验前两组的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结果
指标实验组对照组P值 移动两点推球达标个数6.20±1.146.14±0.830.06 移动两点推球技评得分6.34±0.515.89±0.440.08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评得分5.88±1.116.16±1.826.03±1.216.02±1.015.93±1.366.00±1.276.08±1.116.30±0.730.070.060.060.09
由表3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羽毛球专项技术水平基本相同,实验前的测试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结果有效、可靠。
实验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羽毛球专项技术重新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4 实验后两组的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结果
指标实验组对照组P值 移动两点推球达标个数7.20±0.817.21±0.830.06 移动两点推球技评得分8.04±0.516.39±0.510.04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评得分7.88±1.118.16±0.828.63±0.817.72±1.006.73±0.666.87±0.507.08±0.116.85±0.870.03000.09
由表4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多项测试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和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两个指标明显弱于实验组的(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移动两点推球达标个数和实验组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组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结果
指标实验前实验后P值 移动两点推球达标个数6.20±1.147.20±0.810.04 移动两点推球技评得分6.34±0.518.04±0.510.01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评得分5.88±1.116.16±1.826.03±1.216.02±1.017.88±1.118.16±0.828.63±0.817.72±1.0000.0200.02
由表5可见,实验组应用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羽毛球专项技术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和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两项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羽毛球专项技术作用明显,可迅速提高羽毛球教学效率。
表6 实验前后对照组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结果
指标实验前实验后P值 移动两点推球达标个数6.14±0.837.21±0.830.03 移动两点推球技评得分5.89±0.446.39±0.510.06 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评得分5.93±1.366.00±1.276.08±1.116.30±0.736.73±0.666.87±0.507.08±0.116.85±0.870.050.040.040.07
学期末,再次测试对照组学生的羽毛球专项技术,发现对照组学生的专项技术提升相对缓慢,其中有一半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一半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传统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积极作用弱于“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羽毛球教学需要实践的检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反复练习基本技术,而当下实际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练习强度不够,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想全面掌握羽毛球技术,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技术练习,还要改变学习羽毛球的方法。“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利用微视频作为载体,将课堂进行翻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5-6]。对于羽毛球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应着重关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新上课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方可取得理想效果。教师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创新学习环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观看微课在头脑中生成动作印象,然后在课堂上强化动作要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一学期的羽毛球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羽毛球专项技术显著提高,各项指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如,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技评得分由实验前的6.16提高到8.16,移动两点斜线吊球达标个数更是由6.03提高到8.63。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关系和谐;而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相对弱于实验组,移动两点推球技评得分、移动两点直线高远球达标个数、移动两点斜线吊球技评得分三个指标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多数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综上所述,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微课的教学模式,前人已有研究,肖博文、肖威提出采用体育微课模式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动作要求;采用体育微课模式进行教学,相比较传统体育课来说,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学生加深了对动作的记忆[7]。关于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较多, 杨伟涛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羽毛球学习效率和兴趣的提升[9]。石海燕、余欢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问题具有改革与促进作用[10]。
本研究探索出“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积极性,又提高了羽毛球教学效果。“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短视频进行技术动作的自觉探究学习,课堂上进行动作的展示与纠正,课后进行动作的强化与巩固,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提升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型与升级,将“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到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可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在大学羽毛球教学中,采用“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11-13]。
综上所述,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高校羽毛球教学,能满足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要求,对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是接受且认可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了教学效果,还推动了羽毛球教学方式的革新。
羽毛球“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成熟后,可将其应用到中小学羽毛球培训中去,共享教育资源,为各大体育院校培养后继人才。
[1]张纪胜.“双轮驱动”下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9,26(2):122-125.
[2]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02-08-06)[2016-05-2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
[3]王国亮.翻转课堂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1):110-116.
[4]杜慧敏.跆拳道技术教学微课程手段与效果的实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5):96-99.
[5]陈传浈,周威.大学羽毛球“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7,24(5):98-101.
[6]雷敏.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7,24(3):101-105.
[7]肖威,肖博文.体育类微课设计流程与制作方法[J].体育学刊,2017,24(2):102-108.
[8]王国亮,詹建国.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04-110.
[9]杨伟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喀什大学学报,2018,39(3):112-115.
[10]石海燕,余欢.翻转课堂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5):87-88.
[11]刘剑秋,宋超.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6):69-72.
[12]庄志勇,陈莉琳.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3(2):65-67.
[13]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122-125.
Influen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icro Class + Flipped Classroom” on College Badminton Teaching Effect
LIU Baol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 Anhui, China)
2016年安徽省体育自然科学项目(项目编号:ANS2016201)。
刘宝林(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羽毛球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