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闻一多
第一次认识闻一多先生是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一篇闻先生的学生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读时,这位先生便吸引了我,特别在老师一番极尽赞誉之词然后所推荐的闻先生写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阅之数遍,每一次沉浸其中,泪水总要流淌下来,心心念念于闻一多先生的情怀魅力和无限敬仰崇敬之情!
多年之久,囿于种种原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还是浅显且局限。直到上了大学,有幸遇到了梁晓声先生写的《斗士闻一多》,才发现闻先生一直活在心中,那个我脑海中心心念念的闻一多一如初生,突然鲜活了起来。
那我该如何形容闻一多先生呢?他首先是一个深沉热烈的爱国者;然后是一位卓越伟大的中国现代第一诗人;之后是一位贡献卓著的著名学者,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研究者;再者就是一位正气凛然的民主斗士,为祖国献出最后一滴鲜血的不朽的民族英雄!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先生出生在湖北蕲水县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秀才。1912年入清华学习,1922年毕业赴美国留学,专攻美术。作为一个无比深沉的爱国者,自五四运动起,这位具有中国进步思想的新青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殚精竭虑,以先锋的魄力向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首先,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极力反对与表妹的包办婚姻,从思想和行动上与父亲作斗争;之后,在清华的母校,更敢于冒着被开除的威胁,带领着二十八位进步青年参与学潮,为中国之教育声援相告;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几经波折西南联合大学成立,闻一多先生随校迁往昆明,从此,他毅然决然地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当中;最后,于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随后,闻先生在回家的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年仅46岁。至此,闻一多先生结束了他为之斗争的一生。
1925年3月,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深感弱国子民在强国所遭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和欺凌,令他痛苦万分,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七子之歌》,尽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七处“失地”被列强欺凌掳掠的惨痛历史。1925年5月,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经历了五卅运动的爆发,被失望甚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将《七子之歌》投稿给《现代评论》正式发表,引起了广大国人的强烈共鸣。
闻先生曾经说,他永远都不会碰政治,永远都不会搅入党派之争,之前是这样,之后也一定会是这样。可闻先生首先是一个无比深沉的爱国者,时值国难当头,正义被践踏,尊严被侮辱,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闻先生看不得、瞧不得、心愤慨、情忧然。他于是拿起一支笔,苦闷的心情,压抑的泪水,祖国看不见的前途,忧郁焦急的如火似烧的渴望……爆出诗人声嘶力竭的疾呼和心声,他想告诉国人,这《死水》需要《红烛》的光来认清,来照亮祖国看不见的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罢运动爆发了,五卅运动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了,抗日战争来了,白色恐怖,国共内战……闻一多先生深爱着的眼前的中国越来越黑暗,越来越看不见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了。他愁、他忧、他痛、他迷惘,“我还能再为我的祖国做些什么呢?”于是闻先生留起了长长的浓密的胡须,他发誓,中国一天不解放,一天看不到希望,他的胡须就一天不剪!他开始以学者的身份潜心钻研,从唐诗、楚辞到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先后有《天问疏证》《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孕育而生,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但先生终究是一个骨子里的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梁晓声先生曾说:任何一个诗人成为斗士的年代都是不堪回首的,对于斗士之死,我们需要怀着继承和敬仰的心态。于是先生面对国民党的腐朽反动和残忍无能,面对李公朴同志惨遭暗杀的消息,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爆发了,首先冲了出去,气冲斗牛,威慑震天。先生说,我前脚踏进来,后脚就没准备再踏出去!
闻先生不是党派人士,亦不是政治家,他只是万千有良心的中国人之一,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渴望和平,渴望解放和民主,渴望自救和被救,他本寄希望于组织,潜心研学,以笔为矛。但国难维艰,祖国黑暗,在这动荡的年代,良心不允许他坐以待毙。于是,闻一多先生站了出来,代表中国文人的气节站了出来,他说,气冲斗牛;他做,义无反顾。既然真理被浇灭,他便以生命之魂再次高高燃起这真理,他不畏生死,誓要做屈子,他不惧威胁,要留取这一颗丹心为真理发声。
闻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于国,殚精竭虑,挚爱深沉;于家,尽职尽责,两头奔顾;于友,慷慨解囊,视如兄弟;于学子同仁,帮持扶助,亦兄亦子……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先生的一面,以前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作者简介:王超,笔名原州,95后青年作家,河南省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渌水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曾任第一届河南省校园文学艺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报》主编。一个平凡的记錄者,现世不易,唯愿执笔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