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文明校园 促师生全面发展

2020-04-26 10:08张德广
教育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本师生德育

张德广

学校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社团并开展社团活动,同时创造条件、落实场地、系统谋划,把社团活动作为课程列入课表,多方位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

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生态文明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教育理念,生态文明校园主要表现为学校各种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师生在这种和谐关系中焕发生命活力,体验人生精彩,得到幸福发展。

生态文明校园的核心是各种关系的高度和谐。它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校园绿色、整洁,育人环境具有文化气息;二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生态,管理科学、民主,具有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三是育人价值取向和谐的教育生态,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具有内涵丰富的课程体系。

生态文明校园环境是师生幸福生长的乐园、幸福生活的家园

教育就是渲染和熏陶,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发展。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师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思想、精神、行为自觉地融入其中,得到同化。

对各种物质环境赋予文化,使得校园每个角落都有教育意义,每面墙壁都会说;将学校绿地开放,方便师生行走;在操场建设体育文化墙,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传统文化广场,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融为一体;教学楼内到处是文化展板和书籍,教室内到处是学生班级文化的展示,师生生活在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这种渲染和熏陶就是教育。

生态文明学校人本、科学的管理文化,是师生和谐发展的基础

学校的管理是科学规范管理与人本文化管理的和谐统一。学校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科学管理”中制度的“刚性”作用,又要发挥“文化管理”中人文的“柔性”作用。

在构建管理体系时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文化管理特点以及追求价值整合的规律,充分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为教师发展助力,为学生发展奠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人人平等,重过程、重激励,对师生进行多元评价和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让制度成为文化的自觉,这样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是规范师生发展的标准,更是促进师生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保护师生的和谐发展,师生有安全感;这种文化影响和引领师生的和谐发展,引领师生自主发展,师生在这种文化下自我唤醒生命活力,不断自我超越、自强不息、励志精进。

生态文明校园拥有丰富的课程体系,是师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保障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蓝图和依据,在学校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培养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学校的特色实践需要课程来实施,结合学生实际和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建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是促进师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保障。

国家课程校本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关系,激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

我校在教学中进行了“整体把握学科本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生动思维课堂”的探索,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维和谐、四个环节”。“一个中心”是指“师生合作共赢,生命共同成长”。“两个原则”分别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有效实施学案导学”。“三维和谐”是指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和谐发展。不同的教学价值追求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同的价值取向培养出不同学科素养的学生,教学价值追求、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式选择三者需要和谐发展。“四个环节”是“创设情境、问题定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归纳整理→检测反馈、拓展延伸”,教师的引导、示范、点拨、总结,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展示、点评,形成了一对一的教与学的形式。

校本课程多元化。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教师的特色教学,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发展。

结合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开发一系列学生喜爱的、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的同时,在众多校本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补償,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从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展开,从教师每一课时教学的设计到课堂的实施,从学生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到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双向自主选修课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塑造健全人格,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课程主题化。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其身心特点,围绕某一个德育主题,通过课程、班队活动等形态,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精心选择德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强能力。

一是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分解德育教育主题,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二是分层德育,针对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年级设定不同的要求与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渐进提升;三是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读书节、运动会、歌咏比赛、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培养学生特长和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活动课程系列化。在学校中有一些周期性的教育活动,如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18岁成人仪式等,还有一些即时的教育活动,如国内外、校内外重大事件的认识等,都以德育课程形式来组织实施,形成了教育系列。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它充实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绿地管理、礼仪示范、校外人员来校的学校介绍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每学期参加一次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远足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假期参加以服务社区、了解社会为主题的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等,固化出系列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社团自主化。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播、活跃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学校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社团并开展社团活动,同时创造条件、落实场地、系统谋划,把社团活动作为课程列入课表,多方位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这些社团活动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也给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张扬了个性,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培养了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猜你喜欢
校本师生德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