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书媛 莫进忠
摘要:生态环境当是维护九寨沟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2017年8月8日经历了7.0级地震灾害后的九寨沟景区,不仅生态环境及部分自然景观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且诸多的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这对景区的价值完整性及景区游览的安全性均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概述震后九寨沟生态环境,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震后九寨沟旅游目的地形象树立与传播策略,为扩大九寨沟的知名度,提升九寨沟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当下,我国生态环境虽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促进作用而得到了极大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基本物质。但就九寨沟景区而言,因受地震灾害之影响,使得景区内的原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均受到了大面积、高烈度的扰动,这不仅导致景区生态系统被破坏,且部分景观景貌还因此而发生了巨大改变,更为严重的是地震还让当地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产业遭到了经济重创。对此,为切实缓解并恢复因地震灾害导致的自然景观风貌、景区生态环境被毁及产业经济重创的问题,则相关重建工作的开展除了需始终秉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原则外,尚需当地政府全面开展九寨沟景区自然规律探索工作,继而采取人工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景区的重建能可同时做到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此方是最有效的回复手段,继而在保证游客观光休闲的安全性同时为其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一、震后九寨沟生态环境概括分析
作为享誉全世界的5A级景区,九寨沟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自然条件而拥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如九寨沟县境内拥有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以及钙华滩流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以翠湖、叠瀑、彩林、雪峰、藏情和蓝冰“六绝”著称于世。而享有“人间仙境”与“童话世界”美誉的九寨沟,自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光顾。但在经历了地震灾害后的九寨沟景区,因作为九寨沟吸引游客之根本的世界自然遗产亦在此灾害中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加之国内亦是首度遭遇世界自然遗产被地震破坏的事例,故在修复方面的经验缺乏也让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遭到了极大的创伤。虽地震对九寨沟的影响甚深,好在景区的山水空间格局并未遭到破坏,诸如树正、则查洼、日则及扎如四条主沟的整体结构依旧保存完好,故即便遭遇地震灾害的九寨沟仍然具有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價值。当然,也正是基于景区仍具备基础的游览资源,方确保了九寨沟四川最具代表性景区地位的不动摇。
地震对九寨沟的损害无疑是极其严重的,尤其是在土壤结构方面,因地震灾害的侵袭,致使九寨沟景区内的土壤结构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继而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地表森林的覆盖率。而在景区内森林覆盖面积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且地表的植物亦很难存活,这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损害无疑也是极其巨大的。不仅如此,因水土流失发生概率的大幅提升,其对景区内开展修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周遭居民的人身安全亦将带来极大威胁。因此,为切实维护九寨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之务便当集中到维护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平衡之上。
二、九寨沟景区生态资源重建与旅游恢复的措施
为了切实保证九寨沟景区的生态环境,推动九寨沟景区旅游能够更好的发展,便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采取多元化的措施进行九寨沟景区的经营传播,为保证九寨沟景区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基于九寨沟闻名世界的“秘籍”便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挖掘及运用,故灾后的重建仍当倚重原始的自然力量并始终秉持生态文明的理念不动摇,以此综合分析灾后的地址及生态变化等多方面情况,并重新评估灾后景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继而结合自然与经济的双重规律来开展重建恢复的相关工作,以此方能确保重建工作开展的有效及科学并避免重建工作对当前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至于具体的重建修复过程。基于对九寨沟景区生态环境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针对九寨沟景区的灾后重建及修复,最重要的工序当集中在天然林的保护及公益林的建设方面,而基于上述的一系列建设,方能满足生态环保的建设要求,继而在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九寨沟景区的自然资源。
(二)组织建立保护宣传教育小组
保护并重建九寨沟景区之生态必然离不开全景区工作人员、游客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当地政府可专门组建生态保护小组并负责进行生态保护的教育及宣传工作,以此让所有参与重建人员均可树立起牢固的科学管理观,继而确保重建的所有工作均能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部就班地执行。
针对生态理念的宣传及教育工作开展,小组成员本身需务必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促使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正确形成。其次则是要促使其意识到保护生态资源及重建对自身的重大意义,从而切实激发他们参与九寨沟景区生态建设及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提高重建的效率及保护效果。当然,在此过程中,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亦当引进专家小组的额外重视,而要切实做到对九寨沟景区内各项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则需普及生态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诸如设计专门的宣传册以及制定相应的规则等,以此规范景区人员的自身行为,方能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坚持自然为主,人工为辅
九寨沟景区生态环境的宝贵之处便在于其实天然生成。故灾后重建及管理亦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尊重自然并把握自然规律,尤其是植被与湖泊的恢复及处理,关键便是要根据其地质变化规律来开展重建的相关工作。虽地震灾害对九寨沟旅游业带来了极其沉痛的打击,但景区内仍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人们也应当对九寨沟未来的重建规划充满信心,并在重建过程中始终秉持环保、生态的理念。当然,除了自然,人文方面的关怀于九寨沟景区的重建过程亦必不可少。对此,有关九寨沟生态旅游的构建过程,当地旅游业亦可充分发挥此优势来开发环保型的旅游产品,继而将生态理念完美融入到产品中,以此方能打造出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风景区。
(四)与旅游经济建设相结合
当前,基于九寨沟景区正处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的特殊时期,故为确保游览的有序性并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则需施行一系列的“限制”制度,包括对流量的限制、对区域的限制、对开放时间的限制以及开放方式的限制等。而就上述控制制度而言,具体当需基于九寨沟景区的实际能力来定,如为避免游客饱和,则需将日接待的游客数量限定在10000人以内。与此同时,考虑到地震灾害之影响并非一时三刻便可完全消弭,故对震后所产生的破坏性灾害因素,政府还需予以全方位的监督及管理,尤其是对灾害的提前检测与防范更是要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至于景区方面则需做到如下几点,如在易发生次生灾害之地加大监控力度;及时维修电缆道路;及时疏通阻塞交通及强化景区内的餐饮卫生等。以此方能确保景区恢复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确保与旅游经济建设的深度结合,因重建灾后的九寨沟本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其期间还涉及到海量的物力资源消耗。因此,为保证重建工作的持续进行,则政府方面除了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外,尚要将重建工作与经济建设联系到一起,以此既能让九寨沟景区内的各方面保护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且能形成集抢救、修复、恢复以及保护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继而切实促进九寨沟地区的发展长远及稳定。
三、结语
总之,作为闻名世界的著名景区,九寨沟一直受到游客的青睐与喜爱。但因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害,使得当地的旅游产业亦濒临破产,对此,为帮助九寨沟重新焕发新的生机,除了要基于景区灾后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地管理及改善外,尚要积极建立多样化的生物保护机制来最大限度恢复景区内的自然生态功能,通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组织建立保护宣传教育小组、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与旅游经济建设相结合,立足于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继而切实维护九寨沟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章华,刘健,余坤勇.基于RS与GIS地震灾害后森林植被重建的关键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 (3):437-440.
[2]王嵐.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对本土旅游产品的影响——以什邡穿心店工业地震遗址公园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 (05):258.
[3]李忠健,古冰.关于重塑四川旅游新形象的多维度思考[J].特区经济,2016 (9):113-115.
[4]刘丽,陆林,陈浩.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的旅游危机管理——以中国四川地震为例[J].旅游学刊,2009 (10):27-32.
[5]燕玉霞.关于汶川大地震后重塑九寨沟旅游形象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2 (31):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