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琴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创新型人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数学这种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科目来说,必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过于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把学生打造成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策略探究;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偏差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弱,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看法。
一、以问题导学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谓问题导入,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具体是指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开启今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课堂导入的形式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将讲授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听起来也不会那么费劲,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以问题导入的形式来介绍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创新思维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以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来讲直角坐标系”,而是应该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出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问:“有同学知道在世界地图上是怎么来表示地理位置的吗?地图上有无数条密密麻麻的线,表示什么意思?”“那些密密麻麻的线表示经纬线,这些经纬线组合在一起成了直角坐标系”,这种问题导入的形式很自然地就把直角坐标系引了出来。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也了解到了地理常识,一举两得。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激增,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易实现。
二、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生活,贴近生活
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主要的是,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引导的方法得当,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讲解“数据分析”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以及数据的分析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学校的资源去做一次数据收集。如安排学生统计近三年内在全校中考的数学成绩前二十名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占多少,并用折线图进行表示。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享遇到的问题及收获,针对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提供解决办法,这样就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统计数据的收集,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而且还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以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那就是不敢质疑或者是不善于质疑,就算教师在课上哪里讲错了,学生也不会指出,反而会自己私下质疑自己是不是想错了,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这种心理就会限制学生思考能力的发散,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数学老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出质疑声,只有在与教师的探讨交流中,学生才能够成长得更快,这也是对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培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提升。这样学生以后遇到问题才会养成质疑的态度,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去思考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讲解“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要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都需要哪些条件可以判定是全等三角形呢?学生针对问题,可以发散思维,找出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当教师说“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都相等,那反过来说,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两句话对不对呢?”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外,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引導和鼓励,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尚延江.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2]张迪.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码设计,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