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艳梅
一些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心中没有文体意识,教学策略有失偏頗,学生没有充分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紧扣说明要点,感悟说明方法,体会理性精神,感受说明文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埃及的金字塔》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基于文体特征的小学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紧扣说明要点
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教学说明文的重要前提。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导入手段,比如猜猜谜语、视频图片呈现等等,通过新颖有趣的导入先入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教学时,教师不妨在课始出示一段介绍埃及的视频,以及金字塔的特写镜头。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一下子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激发起来,新课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说明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提取说明文的说明要点。与记叙文相比,说明文更侧重于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说明文的思路结构。所以,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在初读说明文的基础上,厘清作者的写作脉络,紧扣文章的说明要点。指导学生提取说明要点,需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先不置可否,顺势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围绕文章说明要点,提炼出契合文本内容的关键问题。《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中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巧妙地把文本的两个要点“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联结在一起。学生紧扣这个过渡句,抓住了文章的说明要点,顺利地绘制出了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二、赏析语言,体会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不仅要聚焦说明要点,还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是运用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物特点,要让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教师必须让学生经历自主阅读和反复品读的言语实践。有些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方法生硬,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说明方法,脱离文本品读,把文本肢解得毫无趣味。这样的教法源于教师机械地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赏析文本语言,在比较品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理趣和情趣。
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习得说明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感悟说明方法的表达妙处,还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说明方法,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必须和文本语言赏析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深入品读文本语言,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赏析体会中感悟说明方法的表达秘妙。
比如,在《埃及的金字塔》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发现了金字塔的特点之后,顺势指导学生关注言语表达形式,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自主赏析文本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把“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中的数字去掉,或者改为“金字塔真高”,让学生比较品读原文的表达之妙。通过比较和思考,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说明方法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具体、更生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来描述事物,就水到渠成了。因此,说明文教学聚焦语言,注重语用训练,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实现言意兼得的言语实践目标。
三、聚焦思维,感悟理性精神
准确、简练、清晰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表达目的就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白、说具体。说明方法是说明文语言的表象特征,其背后还潜藏着作者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通过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也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聚焦说明文具体准确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感悟作者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比如,在《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据说……然后堆起了一个……土坡”这句话向读者介绍了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去掉“据说”一词,引导学生和原文比较,让学生思考体会“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明白,“据说”看似普通,其实表达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因为金字塔距今年代久远,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无法考证,这些描述只是后人的猜想,所以“据说”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然后,教师顺势引导,教育学生也要养成严谨认真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和生成,本着教师对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视和培育,将求真务实根植在学生心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要围绕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抓住说明要点,体会说明方法,感悟理性精神,才能不断提升说明文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