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2020-04-26 01:29施亚卫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发展

施亚卫

【摘  要】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小学老师认为计算教学非常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过于看重计算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  计算教学;小学数学;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使其正确掌握算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探究算理,引导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的前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内化新知识,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算理探究,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知识发生正向迁移,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新光小区楼房布局图:新光小区内共有15栋楼房,每栋楼里平均有144户人家,请问新光小区总共有多少住户?学生阅读题目后,很快就能够列出数学算式:144×15=( ),但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如何才能算出结果呢?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的教学情境图,认真思考,发现可以对楼的栋数进行片区划分(划分为两部分,第一区为5栋,第二区为10栋),两个片区的结果相加就可以算出答案,即先计算出5栋楼里的住户共有144×5=720户,再算出10栋楼的住户144×10=1440户,结果相加就是720+1440=2160户。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进行竖式计算,并认真观察竖式:先用5乘以144,算出5栋楼的户数,接着用十位上的1乘以144,算出10栋楼的户数,最后结果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算理是相同的。

案例中,教师通过展示教学情境图,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不断研究算法,逐步进行算理的探究,迅速找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使知识发生了有效迁移。

二、注重转化,正确把握新知

转化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条件,将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化繁为简。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经验促进新方法的掌握,在探索算理、理解算理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把握新知。

在“小数除以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出示题目:妈妈买鸡蛋共花了15.96元,每千克鸡蛋的价格是8.4元,请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学生稍加思索后就列出了算式:15.96÷8.4=(    )。这是一道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题目,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教师可带领学生复习小数除以整数15.96÷84的计算方法,比较两个式子,找出不同之处。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前一个算式是小数除小数,后一个算式是小数除以整数。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5.96÷8.4=(   )的算法,并渗透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将15.96元和8.4元都转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数,即15.96元=159.6角,8.4元=84角,159.6÷84=1.9(千克)。或者是运用商不变的原理,即同时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10倍,商不变,算式变成159.6÷84,再进行计算。

计算中,教师引入生活化的问题,结合数学转化思想,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迁移,使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转化思想,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丰富形式,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题练习是单调而枯燥的,教师惯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训练,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致。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丰富计算形式,让计算题目更加灵活、多样,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单一的运算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活动中。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题目隐藏在一个个小泡泡中,教师每点击一下就冒出一个小泡泡,泡泡慢慢变成一道计算题,而题目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到题目就消失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做题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认真、快速地计算,又会对即将出现的下一道题目充满好奇感。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因为题目的枯燥而失去做题的耐心,投入最大的热情,就像参与一场数学竞技赛一样。

多种形式的计算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其感受解题的乐趣,真正掌握计算法则,加快其数学计算的速度,提高其计算的正确率,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四、优化算法,促进个性发展

在学生掌握算理并揭示计算规律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解题,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能够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算法则,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灵动学生的思维。在与他人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吸纳他人思维的精华,并将其转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通过知识的整合达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并将之内化,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时,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24+9=(   )。学生能够算出得数为33。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述自己的算法,有的学生说24+6=30,30+3=33;有的学生提出4+9=13,13+20=33;还有的学生说:1+9=10,10+23=33。对于这些算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看哪种算法更加简便,更加实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思维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在对算法的交流、对比中,学生对各种算法有了再认知的过程,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案例当中,学生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实现了计算的再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构建全新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知识探究的热情,使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强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亞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35.

[1]杨明霞.指尖上的感触——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操作[J].新课程(上),2019(12):63.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小学数学发展
区域发展篇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