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节气,至二十四世界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知道农事的补充历法。
东风解冻的雨水、春雷萌动的惊蛰、反舌无声的芒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任免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智慧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即使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旧惊艳于当时人与自然所达的和谐共生,记挂着其中如谷雨采茶、夏至吃面;应时而食、不时不食等诸多生活习俗和饮食之道。
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是生长,耕耘播种。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平民百姓,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全民的迎春活动。立春有许多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是中华民族祖先在长期生活中总结下来的经验,所以说,立春吃这些东西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好处。在这一天,民间还有吃萝卜、姜、葱、面饼的习俗,称之为“咬春”。立春主要吃的食物有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個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人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春饼的制作很简单,用开水和面,不要一次倒太多水,觉得水不够可以少量添加。将面粉和成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慢慢用手揉,揉好之后,放在一旁静置十几分钟。把洋葱切成细末,土豆和胡萝卜切成丝,红辣椒切成段,放在一旁备用。在锅中倒人少许油,然后加入红辣椒爆香,倒人土豆丝、胡萝卜丝、洋葱,加少许盐。将静置后的面团等分成小剂子,案板上撒薄面,把剂子按扁。在一般的面饼上薄薄地刷上香油,撒少许面粉。每两个面饼叠加在一起。用擀面杖平行着按压几个棱出来,以使面饼固定。朝一个方向擀成薄饼。将锅烧热之后,然后把薄饼贴在锅面,等薄饼变成金黄色之后,就翻一面继续烙。等饼烙好之后就可以起锅了,把薄饼放在盘子里,吃时直接把菜放在薄饼中间,就可以裹起来吃了。
春盘是汉族民间节日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江南等地尤盛。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唐宋以后,立春之日有食春饼与生菜之俗。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源于汉代,与六朝元旦之五辛盘也有一定连系。故“春盘”或亦称“辛盘"。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旧时北方京津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饼和生萝卜的习俗,称为“咬春”。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清代吴伟业的《琵琶行》中则写道:“穿宫近侍拜长秋,咬春燕九陪游燕。”而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打春》则描写道:“是日(立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马南邮在《燕山夜话·今年的春天》中写道:“有的人家每个人还要咬一口生梦卜,叫做*咬春,以预防疾病。”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春卷是汉族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物,目前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春卷是用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平底锅中摊烙成圆形皮子,然后将用肉末或素菜或豆沙等制好的馅料摊放在皮子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春卷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味,是春季的时令佳品。上海春卷做的只有手指般粗细,而在浙江、福建一带则做成长约10厘米的“大家伙”,当地人每逢节日都要吃这个东西,就像北方人逢年过节吃饺子那样。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公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意思是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5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5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北方旧俗里,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食物,但大都与龙有关,并普遍会把食物名称加上“龙”的头衔。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节日习俗,每逢这时,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其中典型的礼品被称作“罐罐肉”,是用砂锅炖了猪脚、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送给父母,以对他们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和敬意。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也牵扯到养生。这一时节,中医着重强调“调养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图书编·脏气脏德》则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牌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苘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山药,是人类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诗圣杜甫的诗中就有“充肠多薯蓣"的名句。山药可滋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由于含有多种营养素,还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山药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食材,它对于助消化、感冒肺虚、增强免疫力以及防治糖尿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山药又分为面山药和;脆山药,表面麻点比较多且毛须比较多的面山药适合煲汤,而外表较光滑且毛须较少的脆山药适合炒菜。铁棍山药是众多山药品种之一,是怀山药中的精品(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并称为“怀四药”),由于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因故得名“铁棍山药”。山药块茎肥厚多汁,又甜又绵,且带粘性,生食热食都是美味。用山药烹制的美食有多种多样,可以荤炒、素炒,凉拌和煲汤等,口感清爽美味。比如,山药炖鸡、胡萝卜山药排骨汤、山药鸽子汤、山药肚条汤、山药炖老鸭、木耳炒山药、清炒山药、山药虾球、孜然山药、凉拌山药片、油淋山药、拔丝山药、山药煎饼、山药粥、蓝莓山药泥、山药枣糕、山药焖饭等等,在电影《深夜食堂中》,老板还用一道山药盖饭温暖了食客的心。
这一时节怎可不尝尝鲜嫩美味的春笋。春笋是春天的“菜王”,有着非常丰富的膳食粗纤维,容易吸鲜肉、咸肉的味道,让肉类变得不油不腻。浓油赤酱的油焖笋是春季江南地区非常常见的一道家常菜,也是北方人前往本地江浙菜馆必点的一道菜。油润鲜嫩的春笋滋味清甜鲜嫩不柴,非常好吃。做油焖笋不能用大毛笋,而要选择鲜嫩少渣的小竹筍。将竹笋洗净去皮切滚刀块,用刀切前轻拍。焯水后在热油中翻炒几下加入酱油、料酒烧开后焖熟。春笋虽然鲜嫩美味,但单独做有点寡淡,配上油润的五花肉刚好能完美体现两种食材的美味。而用来烧肉的春笋要选择大毛笋。去皮切大块后焯水,然后和五花肉一起焖烧至软烂即可。油香浓郁,滋味鲜美。“腌笃鲜”也是许多江浙菜馆的看家菜之一,很多北方人可能对“腌笃鲜”这个菜的名字感到费解。所谓的“腌"指的是里面用到的咸肉,“鲜”指的是整个菜最大的特点,鲜掉眉毛的口感,而“笃”则是江南方言里小火慢炖的意思。腌笃鲜的做法也非常简单,最重要用的笋必须是春笋。将春笋、咸肉、猪肉切块焯水后,小火煨煮即可,揭盖后的香气非常美味。这道菜春笋的清爽搭配着咸肉的醇厚,还有新鲜猪肉的香嫩,味道非常不错。此外,春笋蒜炒腊肉、野蔬舂笋炊饭、春笋排骨蛤蜊汤、春笋烧仔鸡、油焖春笋小鲍鱼、春笋回锅肉、春笋咸肉蒸黄鱼、春笋火腿汤、春笋炒韭菜等等,也是这一时节不可辜负的美食。
此外,春季早晚1杯蜂蜜水,清理.肠道垃圾的同时,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增进食欲、镇静安眠;而莲子具有健脾、益肾、养心的保健功效,长期服用可以滋养补虚,有效缓解疲劳;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热病后余热未清、失眠多梦、神志不宁,以及更年期出现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低热失眠、心烦口渴等现象,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搭配莲子,用作粥饮;薏米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效果,它的美容功效也是众所周知的,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