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2020-04-26 10:05于曜铭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总体性辩证法资本主义

于曜铭

摘要:卢卡奇于1923年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目的在于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对抗,力求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研究。在书中他提出了“历史”概念贯穿整本书的始终,而“总体性”思想作为联系主客体的统一、消除物化及推崇无产阶级意识的中心概念,也尤为重要。选择这两个重要理论进行简要说明,尝试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

关键词:历史 总体性 辩证法 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237-02

在19世纪70年代,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的转型,以大力发展工业来换取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部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短暂的经济繁荣片面地掩盖了人与劳动之间的本质。卢卡奇正是发现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理论误区,针对第二国际的错误“修正”,力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提出了“历史”和“总体性”两个重要概念,以此作为自己的重要理论支撑。

一、“历史”概念的提出

1.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转折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世纪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尝试以新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钢制厂、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大范围普及,不但为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也大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在这其中,电力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出现表明欧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迅速繁荣的景象。

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只是表面现象,在其中隐藏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显然在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的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其他产业,而轻工业的发展又会落后于重工业,新兴的工业部门明显优于古老的工业部门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国的汽车业、德国的工业享有良好的声誉,而英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却二者慢了许多,因此国家的“市场地位”并不如二者。

2.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于社会波动极大的时期。当时,欧洲国家无产阶级不断尝试探索新出路,带来了一系列革命实践,这些革命斗争不但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波动。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试图以资本主义短暂的经济繁荣来掩盖住资本主义给人们带来的本质上的压迫,以此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欧洲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受到第二国际理论的影响,纷纷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审视。

3.“历史”概念解决的问题

卢卡奇认为在近代哲学中所讨论的问题无非就是理性主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拆分细化的也就是理性主义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贯穿一切问题的始终,是问题之根源所在。由这一思想进行引申,卢卡奇对康德的理论进行分析,剖析了近代資产阶级二律背反的矛盾。康德看似在追求人类解放,但是他忽略了理性主义的真实本质,忽略了资产阶级对人的主体性的掩盖,没有抓住其本质内容所在。康德的“自由”,过于隐晦,卢卡奇认为他的这一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有极大的矛盾。卢卡奇对康德哲学的分析,具体划分为主客体之间、自由和必然之间、理性和感性之间等存在二律背反。对于如何解决这些概念之间的矛盾,卢卡奇认为,唯有用“历史”的概念来理解,只有“历史”才能够重释其中的内在逻辑,以达到对“困境”的解脱。

二、“总体性”思想的提出

1.“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卢卡奇对“总体性”理解为作用于整个社会的一个概念存在,这一概念将在整个历史领域运用。这也是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看法。他将“总体性”与作为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范围领域进行看待。

第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人类历史领域完全存在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应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在这一领域当中,一切社会生活、人类生活、劳动实践等方面都包含其中,并且这些方面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想研究人类的一切,必须将这一切首先作为整体来看待,才能达到对局部的全面认识。卢卡奇指出:“只有根据这种联系,才能把社会生活的孤立的事实看作历史进程的各个联系环节,并且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整体,对事实的认识才能够有希望成为对现实的认识。”可以看出,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研究社会发展情况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这些研究者将事情与社会整体分离,把事件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有失偏颇,得到的结论也只可能是片面的、孤立的,并不是全面的、有根据的。由此,“总体性”思想想要表达的是,要看到社会历史的全面性,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考量的对象,才能获得正确的、真实的认识。

第三,“总体性”并不能离开“部分”而存在。在讨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能得到整体离不开部分的结论,在这里也同样可以应用。卢卡奇指出,多样性的客观世界,这与“整体”的思维成分并不矛盾。“总体性”思维并不意味着没有统一的差异的客观世界,而是相互影响的内在的东西,互动、关系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存在。因此,“部分”在“总体”中体现,“总体”中包含着“部分”的差异性。这一思想脉络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完全契合,只有全面地看待事物的不同方面,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第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是建立在对“总体性”思维与“整体”的思想的基础上,其本质内容就是辩证法的核心。在卢卡奇眼中,辩证法所讲求的正是要在整个世界作为考究领域来探讨的方式,而“总体性”恰好与这种方式所需的要求吻合,经济作为历史领域研究动机显然是不可取的,资产阶级之间决定性的差异应该是整个历史领域的总体性观点。

2.“总体性”思想的本质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来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观点上,他的思想与黑格尔有很大的不同。卢卡奇指出,无论是主体、客体还是二者的混合体,都要贯穿在整个“总体”范畴之内,上述内容已经提及“总体”中的“部分”之间处于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客体也不外乎是这种存在,二者不可分割,如果一方消失,则另一方会连同“总体”一起覆灭。而黑格尔所理解的“总体”是建立在他的“绝对精神”之上的,他认为绝对精神的客观运动是“绝对”存在的,以此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黑格尔那里,主体与客体皆是“绝对精神”外化出的。卢卡奇并未将黑格尔的想象全盘否定,而是接受其中以主体的思想来理解客体的思考方式。卢卡奇认为黑格尔将“绝对精神”作为绝对的“实体”,一切都是它的外化,以此来理解历史,找到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这一思想显然具有极大程度的神秘色彩和抽象性,卢卡奇认为黑格尔的观点过分夸大了“绝对精神”的力量,主体被过于神秘化,则客体必然无法正确认知,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具体社会领域中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存在,一切事物皆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是“绝对精神”外化出的产物,这在本质上与黑格尔的观点相矛盾。

三、“历史”与“总体性”的辩证关系

卢卡奇将“历史”概念与“总体性”思想联系到一起,他认为,历史是总体的历史,总体是历史的总体。

首先,历史无论作为一个范畴还是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整体,并非各个历史事件简单罗列相加。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包含着所有事件的内容,每件事情都会对历史产生影响,而作为统帅功能的历史,对局部也具有统治的地位。因此,单一的历史现象必然是构成整个历史的要素所在。而在总体性方面也如上述所论证,总体对局部起决定性作用。“总体性”,从字面上就可以很明了地看出,要将一切作为总体来看待,而非是以部分相提。优于其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的总和,它有一个整体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整体与部分必须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与实现自己存在的必要條件有一定的关系,就必然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和掌控。

其次,“历史”与“总体性”贯穿于整个世界当中。卢卡奇指出,马克思的辩证关系所指明的主客体,即历史对象,需要在这个领域中才能被正确理解。由于每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形式的主客体存在形式,人们自由自在的实践活动也要取决于实际的物质材料和社会发展能力。“总体性”思想与“历史”概念在此可以理解为在一时期内的所有客观物质及一切细致的状态,并非简单的碎片化叠加。“总体性”指的是一个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结果。关于“自然”方面,卢卡奇也倾向于将其纳入“历史”的范畴当中,他认为自然亦是人类用以改造的自然,是标记着人类符号的“自然”。

最后,卢卡奇所理解的“总体性”是主客体相统一。在社会历史中,主客体若一方有所缺失,则另一方及“总体性”就完全覆灭,没有存在的意义。与此同时,“总体性”作为主客体的统帅,只有清晰地对主体进行认识,才能够达到对客体的理解。想要把握“历史”,首先要把握住“总体性”。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到推论:“历史”和“总体”这两个重要领域的范畴,在卢卡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的,如果“总体”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历史”的概念是理解“总体”的最坚实的后盾。

四、结语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无论是黑格尔还是恩格斯,抑或费尔巴哈,都没有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所想表达的“总体性”。真正的“总体性”思想要在整个历史社会领域中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总体性辩证法资本主义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