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研究

2020-04-26 01:35张仁鹏黄学军曾玉龙李祖智李兴伟
农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乡村振兴

张仁鹏 黄学军 曾玉龙 李祖智 李兴伟

摘 要: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开展大量易地扶贫工作,农村的环境和贫困指数相较以前有极大提升。目前,易地搬迁虽使我国的扶贫工作成绩显著,但也使我国面临搬迁后村落旧址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优良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对移民搬迁村落旧址的发展制约因素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目的对移民村旧址进行开发利用的策略。文章探讨移民村旧址在景观改造中的开发利用,并对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乡村振兴;易地扶贫;休闲度假旅游;景观改造;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58

收稿日期:2020-03-05

作者简介:张仁鹏(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林业勘察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

引言

近年来,中共十九大等中央会议高度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及乡村振兴建设,我国扶贫工作成绩日益显著。目前大多聚焦于搬迁村落的规划建设、产业开发、生态治理等领域,反观搬迁后对旧村落的处理鲜有涉足。因此,移民后村落旧址的处理是搬迁工程规划的主要问题。

1 移民村旧址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产业模式单一

移民村旧址产业简单,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较低。尽管部分搬迁村落原住居民与商户合作开发,但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因地形等条件制约,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收入甚少。

1.2 整体风貌不佳

移民村旧址整体布局散乱,呈现杂乱的空间结构,建筑风格不统一,道路坑洼不平;道路周边缺少绿化和步行空间;居民随意堆放杂物,随意搭建临时危险建筑,严重影响村落的整体风貌。

1.3 基础设施严重欠缺

移民村旧址大都是一些極为闭塞的村寨,与外界交流缺乏。虽然部分村落内部已实现主干道硬化,但无次干道,仅留有部分乡间土路作为邻里走访的道路;没有实现管道排水、排污;无公共卫生间;道路上缺少照明设施;没有固定的垃圾收集设备。

许多搬迁村落都是一些极为原始的聚落,缺乏入口标识,景观欠缺,识别度极低,在搬迁后留下的遗迹还需要根据现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

2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移民村旧址的可行性分析

2.1 移民村旧址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提供条件

移民村旧址往往位于城市近郊或偏远山区,位于城市近郊的移民村大都因邻近城市的整体规划需求导致其搬迁。这类旧址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利用村落周边资源能较好地依托邻近城市开发乡村休闲度假。而位于偏远地区的村落,与城市的联系不密切,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正因条件严峻,也使山区村落保留了稳定的农耕文化、大量林地、建筑及水源等资源,利用良好的水土条件,科学种植经济植物,创造旧址的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为乡村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保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扶贫攻坚中大有可为。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等多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PPP等,为乡村扶贫旅游提供支持和保障[3]。

2.3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开辟道路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旅游热点之一,在我国发展迅速,范围从城市近郊逐渐发展到偏远山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被破坏,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人们开始向往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及传统乡村文化,希望逃离城市中钢筋水泥的生活,回归到自然、传统的乡村生活以取得身心的完全放松。乡村旅游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短短40多年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乡村的发展及移民后旧址的开发逐渐转向乡村旅游方向发展,市场逐渐打开[4]。因此,将移民村落旧址经过景观改造手段开发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3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移民村旧址的策略研究

3.1 构建文化景观价值体系

构建适合的文化景观是移民村旧址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新生长点,也是村落旧址打造各旅游产品的灵魂所在。村民、开发商、当地政府以及游客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文化景观和互相信任维持,因此,构建文化景观价值体系,需上述4个群体共同努力[5]。旅游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交流,深度挖掘旧址文化内涵,搭建浓厚乡土味的文化展示平台是维持持续发展的关键。

3.1.1 提升移民村旧址乡土农耕文化景观内涵

目前许多移民村旧址保留了较多的乡土植物树种及农作物,这也是现阶段植物造景中展现乡土农耕文化最常用的方法。乡土植物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农作物的景观功能和花草树木具有相同作用,能满足游客对植物的色彩、芳香、质感等需求,在营造景观时能给人带来朴实、清新、自然的感受,青青禾苗、金色麦浪、油菜花海等景观对城市居民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是其它景观植物无法替代的。有的建筑房屋周边堆放着许多农耕工具,将农具、生产以及生活的用品放置在适宜位置,如石磨、水缸等,配合乡土植物组成景观节点,增加乡土气息,引发游客内心感情共鸣。因此,移民村旧址开发可以运用乡土植物及农作物表现村落耕种文化,打造乡土村落景观,提升景观内涵。

3.1.2 挖掘原住居民特色民间工艺

移民村旧址中有许多民间工艺极具特色。开发首先以保护为前提,这也是保护的措施之一。在推广旅游产品时,可将民间工艺融入建筑、景观小品中,也可让游客学习制作技艺,据此增加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体验。

3.1.3 加强饮食文化开发

移民村旧址都有传统的特色饮食文化,这是原住居民在特定的环境下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从多方面开发旧址饮食文化特点,展示农民饮食特色,增加饮食文化内涵。

3.1.4 保留并提升建筑外貌

開发中注意保护村落的旧建筑,对其进行科学评估,破损较严重的、结构较危险的建筑建议将其拆除,在旧址上重新修建;建筑保留完好或轻微破损的,建议进行修整,对其外貌进行更新。建筑内部均设盥洗池及生活必需品,开发成民宿,满足留宿游客的日常需求。建筑周围建立传统篱笆、花架、竹屋等小品建筑,将收获的作物与建筑融合,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增强建筑文化底蕴。

3.2 积极调动原住居民的参与性

原住居民作为开发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旅游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与原住居民做好沟通,充分尊重原住居民对村落的建设与认识,减少对村落保留的原有空间的破坏,从思想观念及政策优惠等方面鼓励原住居民积极参与建设。

4 结论与展望

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目的对移民村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时,需采取适宜的景观改造策略以及科学的开发模式,实现村落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6]。规划中充分尊重原有地貌,加入原有但因搬迁后旧址丢失的农耕文化,保留原有特色建筑与乡土植物,对其建筑进行外部风貌整体改造和内部设施更新,将乡村自然风光与现代生活高度结合,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开发,促进村落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能对更多移民村荒芜、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村落旧址提供科学的发展指导方向,为我国制定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等相关规定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仁鹏,李东徽,尹小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21):87-88.

[2]张莹.瓦房店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3]朱建江.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2017(06):17-24.

[4]翟向坤.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04):635-640.

(责任编辑 木易)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