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品育801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0-04-26 01:35曹勇王敏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郝建宇姬虎太
农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选育冬小麦节水

曹勇 王敏 马小飞 李晓丽 姜兰芳 郝建宇 姬虎太

摘 要:品育80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节水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对照增产7.6%。该品种性状稳定、节水、丰产特点突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关键词:冬小麦;品育8012;选育;节水;高产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04

收稿日期:2020-03-13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CX2020YQ5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19CGZH08);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6ZX08002002-008)

作者简介:曹勇(1984-),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品质育种;通讯作者王敏(1977-),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育种与品质检测。

小麦作为世界总产量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养活了全球约40%的人口,为了满足于世界人口增长需求,小麦生产力需要每年增加1.6%[1]。研究表明,提高小麦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不断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2]。小麦是山西省重要口粮之一,种植面积从20世纪末的100万hm2降至目前的54.67万hm2多,小麦缺口达30亿kg。山西省水资源极其贫乏,水地小麦品种高产不稳产的问题严重,加强节水多抗高产小麦品种选育,对提高小麦单产,改变目前小麦严重缺口的局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3,4]。因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品质检测和育種课题组以节水、多抗和高产为育种目标,结合生态适应和性状协调的选育方法,重点考虑产量3要素最优组合策略,成功选育出节水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品育8012。该品种于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本文详细介绍了品育80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育种者和种植者提供参考[5,6]。

1 选育经过

1.1 选育目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逐年加重[7],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严重威胁到小麦安全生产[8,9]。进一步加强节水多抗高产小麦品种选育,根据社会发展对小麦品种的要求,以多抗、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10],应用全生育期选择和多点鉴定的育种手段,成功选育在生产试验示范中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小麦旱地品种[11-13]。

1.2 亲本材料的选择

选择血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较丰富,有一定生态类型差异,优缺点可以互补,且具有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配置组合。本课题组选用抗病、丰产的冬性小麦高代材料临优20165为母本,半冬性、茎秆弹性好、抗寒性好、分蘖力强、综合性状好、熟相好的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14]。组合亲本优异性状互补,无共同缺点,符合亲本选配原则[15-18]。

1.3 选育过程

品育8012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种植F1。F1~F3代分阶段、分条件进行定向选择,主选农艺综合性状好、抗病和高产多穗。室内进行子粒色泽、质地、粒形等性状的选择。2008年F2代杂种田间表现优异,株高中等、穗多穗大、叶片稍宽直立、株型紧凑,入选55个单株,分株系按穗点播。2009年F3代在田间选择的基础上,测试子粒蛋白质和微量沉降值,从中选出性状较为优异的株系14个。2010年继续选择淘汰F4入选株系,选择丰产和适应性都较好的品系并进行品质测试选优[18,19]。2011年F5代出圃,入选出圃号为11-012。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

1.4 历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5%;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单产8833.5kg/hm2,比良星99增产6.2%。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475kg/hm2,比良星99增产6.4%。2016—2017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良星99增产7.6%。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品育8012属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8d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平均株高75cm,株形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茎叶有蜡质,旗叶直立,穗层整齐[19],熟相中。穗形长方形,平均穗长7.9cm,白色长芒。护颖卵形,颖肩斜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籽粒长圆形,白壳、白粒、硬质、饱满度好。穗粒数35~42粒,千粒重42g左右。

2.2 抗病性

2015—2016年度、2016—2017年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条绣病,中感叶锈病,近免疫白粉病。

2.3 品质分析结果

2016年、2017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容重812.5g/L,子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93%,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1.8%,稳定时间3.9min。

3 栽培技术要点及收获

3.1 选地

应选择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且疏松肥沃,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地块[20]。

3.2 拌种

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宜用40%辛硫磷乳油按1∶417~556(药种比)拌种。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锈病发生区,宜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1∶2000(药种比),或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167~333(药种比)拌种。

3.3 施肥

播前应对0~20cm耕层土壤进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测定,根据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产量目标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每667m2配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氮肥70%用作底肥,30%用作追肥,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有机肥播前撒施,化肥采用种肥同播,分层施入。

3.4 整地

玉米收获后,立即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地面,秸秆长度小于5cm,每667m2配施2~3kg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后应先旋耕1遍,旋耕深度15~18cm;连续旋耕播種3a的麦田应在旋耕前深松1次,深松深度应≥25cm[21]。

3.5 适期播种

正常年份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日,每667m2条播播量12.5~15kg,撒播播量20~25kg。适播期后,每推迟1d播种,每667m2播种量增加0.5kg。适播期内,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时,应及时播种。播深3~5cm,播后耙压或镇压1遍。播种时如果0~20cm耕层土壤湿度≤60%,可在播后3~4d浇水,每667m2灌水量40~60m3。

3.6 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遇雨或浇蒙头水后发生板结,墒情适宜时耧划破板。小麦播种10~15d,应及时查苗,发现垄内10~15cm无苗应补种。补种应采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若分蘖期补苗,可就地疏苗移栽补苗。补种或补栽后应实施区域肥水偏管[22]。小麦3叶期后至越冬前,日均温度10℃时是冬前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选在11月上中旬的无风晴天进行。3叶期后至夜冻昼消前浇冬水,每667m2灌水量30~40m3。

早春顶凌耙耱,返青起身期划锄镇压。弱苗田轻耙耱浅划锄,旺苗田深中耕重镇压。正常年份,拔节期浇第1水,每667m2灌水量60m3,扬花灌浆期浇第2水,每667m2灌水量30~40m3;拔节期结合灌水每667m2追施总量20%的氮肥,灌浆期结合灌水每667m2追施总量10%的氮肥;返青期每667m2总茎蘖数达100万以上的田块,可采取重镇压耙耱,或深中耕控制旺长;起身期每667m2宜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4~40g,兑水30~45kg叶面喷雾。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3.7 中后期管理

孕穗至开花期,以防治吸浆虫、麦蚜、锈病为主;开花至灌浆期,以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为主。

灌浆期“一喷三防”2次。每667m2用尿素1kg和磷酸二氢钾100g,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加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或20%三唑酮乳油45~50mL,兑水30~45kg,均匀喷雾。

3.8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不宜过晚。

(责任编辑 贾灿)

猜你喜欢
选育冬小麦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甘肃冬小麦田
节水妙想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