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网课”带来的危机与契机

2020-04-26 10:02张春华
江苏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契机在线教育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全面网课”应运而生。疫情防控与“在线教育”的交织,暴露了教育教学存在的诸多短板,也带来了教育改革的契机,促使我们从更多层面对教育改革做深入思考。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育危机;教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8-0018-03

【作者简介】张春华,江苏省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无锡,214121)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联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主要资源、组织实施等都进行了明确部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停课不停学”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教育改革的机遇,促使我们主动思考和建构适合新时代和面向未来的教学方式,加快完善线上教学机制。

一、考验:“全面网课”暴露了教育教学的“短板”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既有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和应对的问题。如果说以前的教学改革是计划性很强的稳步变革,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没有准备的全面考试,倒逼我们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应对变革。这次疫情之下“全面网课”的热潮,暴露了教育存在的諸多“短板”。

1.网络基础平台运行“拥堵卡顿”。

网络信息平台顺畅,是保障所有师生在同一时间打开设备进行线上学习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师生对网课评价最低的就是网络平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网络平台运行“卡顿”,也让“停课不停学”的良好愿景遭“卡”,让人们对线上教学的热情期待受阻,让众多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遇冷。

2.线上教育需整体严谨推进。

教育部对因疫情防控导致开学延期而进行了“停课不停学”的部署,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整体设计,都无不妥。但这在指导实施上还需要严谨推进,对各省市以及基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诸多参与因素,尤其是提前做好在线教育设备和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训等准备工作,要整体协调,形成同向联动机制,避免形式化的“一窝蜂”和简单化的“一刀切”现象。“停课不停学”做到了上下快速响应,但却各自为战,出现了省、市、县、校、班各个层面的教学资源全部“在线”的热闹景象,但是课程略显无序;教师人人录课或直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大量重复和浪费;学生和家长则面临多通道信息的选择困难及其他问题。

3.教师线上教育普遍遭遇“尴尬”。

“全面网课”给教师带来了些许尴尬。例如部分教师不能熟练协调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工具的运用,视频、声音同步出现技术故障一时无法应对,讲课与答疑互动模式不能熟练自主切换,对在线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管理鞭长莫及等。网课刚刚开始,部分教师已经在信息技术面前败下阵来。

4.学生应对多种难题压力“山大”。

学生是在线学习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线上教学对学生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学生也一样面临着在线学习的不适应现象。例如学生面对“不见面”的教师线上组织教学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利用屏幕学习时注意力和记忆力明显达不到班级面对面教学环境下的水平;学生在教师管理弱化的网络环境下无法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等。这些现象不应忽视,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理解学生的焦虑和不适,并及时疏导。

5.家长参与线上教学过度焦虑。

父母为孩子的教育焦虑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假期与孩子始终陪伴的时候,这种矛盾可能显得更加突出。孩子在线学习缺少热情,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做作业等,当这些不满意的现象“全天候”“无死角”地悉数展现在家长面前时,家长产生过度焦虑也就不难理解了。家长既要对孩子的学习充满信心,又要适当调整期望值。面对孩子不如人意的学习表现,更要有耐心,陪伴孩子共同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共同成长。

二、机遇:化现实危机为教育契机

线上教学带来的危机,有的需要教育人进行反思应对,有的则需要社会协同化解危机。从教育的视角看,这次危机再次凸显了长时间困扰人们的两个问题:“教什么”与“怎么教”。线上教学课程反映了“教什么”的问题,网络运行平台和网络资源等技术问题,是关于“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考量教育人和家长对教育目的准确理解的融合度,“怎么教”则挑战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课程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磨合度。

1.抓住“抗疫”生活的契机,精简“应试”教学内容,多一些“应世”指导。

科学防控疫情需要有更多的书本之外的“应世”能力,这是学校教育普遍缺乏的。在线教育也要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主动关注疫情防控进展,选择适合的内容与孩子开展坦诚的交流,把自己对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评判与孩子交流分享,增强孩子对灾难的科学认识。

2.抓住自主学习的契机,精简“在线”教学内容,多一些“在学”指导。

“在线”和“在学”需要辩证看待。“在线”与“在学”不能做机械地关联,尤其是不能把“在学”捆绑在“在线”上。在线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网为媒,导学助学,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全天候”在线。在线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启动学生的“在学”,激发学生的“在学”,展示学生“在学”的成果,评价和激励学生“在学”的得失,帮助学生让“在学”成为习惯。在线教育并不代表只能线上学习,线下就不是学习,或者线下就不要学习,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学”,显然不止“在线”一种形式。学生“在线”,并不一定“在学”。“在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互动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答疑解惑的机会,而不应该把用于互动的在线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主播”平台。

3.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赋能,设计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

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转换思维方式,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学习形式。

一是课程内容。例如,语文课可以多一些朗读和阅读、写作内容的学习。可以抓住疫情防控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写自己和家人居家的活动和想法,或采访家人和朋友,做一个宅家生活小调查;每天都有太多感人的疫情防控故事,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或者讲给家长听;可以提供一张感人的图片,让学生写一个片段;可以代小区物业部门给小区业主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大家多宅家、戴口罩、勤洗手;可以就同学宅家上网课的情况做一次采访和调查,指出其利弊,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等。这样的课程内容是鲜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喜欢做的。

二是课程学习形式。教师普遍意识到线上教学与学校班级教学组织的差异,因此在备课时,更要坚决摒弃长时间的单向灌输。尽管直播课暴露了教师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从调查来看,直播课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录播课。对于录播内容,也要尝试变化表现形式,让学生喜欢参与学习。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徐飞老师开发了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系列在线课程,其中有一堂《有时候得延缓判断》的微课,指导学生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如何保持理智的头脑。而且令人倍感温馨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这些课程特别推出了纯音频版。课程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成长必需的,学习方式又是学生喜欢的。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在线学习中来。

4.利用在线教育“做中学”的契机,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在線教学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这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现实给全体教师做了一次基于实践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考试和快速培训,这是基于教学现场的“做中学”的典型案例。“全面网课”在给学生创造助学机会的同时,也给教师创造了完全真实情境的实践机会,这是其他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所难以做到的。不少教师借助上网课的机会不仅学会了线上教学的一般方法,还学会了电脑、平板和手机的综合运用。

5.“疫情防控+网课”将促进教育的发展“多样态化”。

网课是疫情防控时期的临时应急措施,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将呈现“多样态学习”的趋势,学习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习的时间将更有弹性。线上教学因其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学科课程将更加多元,体现更多的选择性。这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事业,需要协同参与,同向发力。未来从现在开始,在线教育也将引领教育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教育契机在线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细节之美
抓住“小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习惯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