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阶段分为对外引进阶段、改进型创新阶段、自主创新战略阶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分别叙述 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并梳理出主要发展脉络。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科技创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共和国迎来了 “科学的春天”,中国企业也踏上了一条依靠科学技 术进步的新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起到了统领全篇的 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科技创新所呈现的特征有所不同,企业对待研发活动 的态度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有助于 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长期规划。
一、对外引进阶段(1978~1991 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为国有企业松绑,使国有企业由单纯的计划生产导向逐步 转化为 “经营管理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面对着新奇的市场环境出现了水土不服 的阵痛,而灵活的民营企业仿佛更加适应这种变化,当时在民间甚至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 的概念。
而改革开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疑给予了它们可以同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 会。1978 年,太平手袋厂在广东东莞成立,“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 装配和贸易补偿)模式也在中国打下了根基,自此,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宽 松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但在这种合作中,中方企业并不掌握核心科技,也不具备利润的主导权。
二、改进型创新阶段(1992~2001 年)
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中,正式提出了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为中国企业对内对外扩张奠定了体制基础。同时,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无疑为中国工商界打了一针强心针,中国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 发展。1
在上一个发展阶段,中国企业通过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为接下来的科技投入完成了物 质经验积累,宏观政策持续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在思想层面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思维的 桎梏,国有企业不再是唯一可以触碰科技的商业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 性已经愈发重要,各类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一些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活 动是一项可以提升效能,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活动,以 2000 年为例,我国科研机构研究与 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 2582819 万元,而同年我国企业这一支出总额却达到了 5370456 万元。虽然在这一时期仍然存在大量企业满足于第一桶金,在研发活动上畏手畏脚,但这一时期起到了承改革开放之上启自己创新之下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类企业对科技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的迷茫到 90 年代的我国企业逐渐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依靠 “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强调以市场为 导向,不断强化本地化创新,站在历史的角度,后人是无权批评这一时期的,因为没有这一 时期的 “二次创新”作为积累,就很难顺利的过度到自主创新战略发展阶段。
三、自主创新战略阶段(2002~2007)
2001 年底,中国加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企业深度加入全球 化链条当中,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新问题——未来何去何从?截止 2001 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 23 年,在这 20 多年里,中国企业依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 势为共和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没有科技自主创新的企业也许并不能在残酷的全球化竞争 中存活下来。
在这一时期,能源、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型发展难以为继,高科技成果较 为匮乏,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红利逐渐褪去优势,比较优势也随之逐渐降低,在这种背景下,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即 “自主创新、重点跨 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具体落实方面,各级政府充分给予企业进一步税收优惠和激 励措施,同时,鼓励企业引进更高层次的技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 争力,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同时,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各地企业与科 研院(所)进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良性结合,走出一条中国新型工业化 道路。
在这一阶段,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的 R&D 投资比重逐渐增大,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 或迫于跨国公司外在压力,或旨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自主创新战略阶 段的践行者与开拓者。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阶段(2008 年至今)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几乎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这一年,中国企业又一次 走到了悬崖边上,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外出口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信息产业、高端 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迸发,面对这些挑战,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等话题 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词。
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总领,也成 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共识。
企业战略层面,例如:吉利于 2008 年收购沃尔沃,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行为,因 为吉利也获得了后者正在开发的下一代紧凑模块化架构(CMA);华为在全球设有 28 个研 发中心,在技术发源地设立研究所,充分在 “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美的收购机器人巨 头 KUKA 后虽然业绩出现大规模下滑,但是并不能说这条路走错了,科技创新不是一件可 以立竿见影的活动,美的的管理層和治理层已经看到了整合全球科技创新的必然性,相信有 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国家政策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等多部委多次颁布 支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国家层面的扶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 学技术的 “竞赛”不只是企业之间利润最大化的红海肉搏,更是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最高竞 技场。
五、总结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企业从靠贩卖低价劳动力、低价生产要素到现阶段中国企业遍 布全球,依靠的是一代代具有先进思想的企业家的、一代代不甘落后的科技从业者以及政府 的大力支持。在现阶段中美之间贸易战、科技战的背景下,美国甚至动用行政手段将部分合 法经营的中国企业拉入所谓黑名单,究其根本,美国将掌握了核心科技的中国政府与中国企 业视为可怕的竞争对手,但中国企业不再惧怕与彷徨,中国企业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水平,不仅仅是为了股东的财富,更是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国家认同感;而各级政府也将一直为 中国企业科技发展保驾护航,打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中国将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 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 ‘硬件来支撑,更需要制度等 ‘软件来保障。2在这样一个健康的科技体制当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也不惧怕主动拥抱变革。
参考文献:
[1]吴晓波,吴东 .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 [J]科学学研究,2018 .
[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4 .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9 .
作者简介:
田宸嘉(1994.07—),男,汉族,吉林辽源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