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研究

2020-04-24 03:01陈怡璋崔笑雯汤翠菊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凝离心管胃癌

杨 汉 陈怡璋 崔笑雯 陈 楠 汤翠菊

胃癌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1]。几乎三分之二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42%发生在中国。大部分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预测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复发风险和化疗有效性的生物标志物,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大约一半的患者表现为凝血功能异常。高凝状态是癌症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就胃癌患者CTC水平与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29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6.2岁。62例患者行根治性胃切除术,30例患者行姑息性胃切除术,10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术,1例患者未经手术。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至少为18岁但不超过80岁;②经病理证实患有胃癌;③患者之前未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排除标准:①处于怀孕、哺乳或生育期;②诊断患有其他肿瘤;③有血栓栓塞、家族性凝血障碍、严重感染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史;④手术前1个月内接受过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⑤合并心、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根据NCCN指南进行治疗,随访至2018年9月31日。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胃癌患者于手术前2天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测定凝血四项水平。使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T。采用阴性免疫磁微粒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TC,具体如下:准备CS1工作液(1×)、CS2工作液(1×)、CS3分离介质、抗CD45磁微粒混悬液等,平衡至室温。充分混匀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的全血样本,取4 ml全血至50 ml离心管中。用CS1冲洗标本管管壁,将离心管内的体积补充到45 ml。离心,吸去上清,留12 ml于离心管,轻摇离心管混匀沉淀细胞。混匀后加入CS2至45 ml。将离心管置于垂直混匀仪混匀,室温8~10 min(20 rpm)。离心(650 g,室温,5 min),吸弃上清吸干,加300 μl的CS2。竖直离心管,沿水平方向摇匀,补加5 ml CS1。建议按量取用CS2。吸取适量磁微粒混悬液至2 ml离心管中,置于磁力架上1 min左右。待溶液澄清后,吸弃澄清溶液。重复3次后按每份150 μl的剂量缓慢加入离心样本中,充分混匀20 min。移动到装有3 ml CS3的离心管内,配平后离心(300 g,室温,5 min)。吸取最上两层溶液于15 ml离心管中,补加CS1至14 ml,离心(950 g,室温,5 min),弃上清至约300 μl,沿管壁加入1 ml CS1,轻柔吹打重悬沉淀细胞。将标本转移至2 ml离心管中,置于磁力架上,室温2~3 min,将上清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将1.5 ml离心管架于15 ml离心管上端,水平离心(2070 g,室温,3 min),弃上清至约100 μl,加入CF1固定液100 μl,充分轻柔吹打混匀10次以上,涂片至(20×20)mm2的免疫组化标本框中,自然干燥标本。免疫荧光染色:按每人份20 μl抗人CD45-AF594荧光抗体,加入180 μl 2% BSA溶液的比例,配制抗体工作液,混匀,避光待用。用0.2% BSA清洗标本区2次。吸去标本片上的0.2% BSA,将配制好的抗体加至标本区,室温下避光孵育1~1.5 h。用0.2% BSA清洗标本区2次,DAPI复染,盖片。使用生物荧光显微镜沿“S”轨迹观察载玻片,并且利用装有TCapture软件的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TucsenH694C)观察全片,进行图像分析。联合CD45、DAPI、CEP8和CD17的染色数据来进行CTC计数。试剂盒规定CTC 数目≥2个为CTC阳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CTCs阳性的判断标准。根据CEP8、CEP17的表达状态分为3类异常细胞:DAPI+/CD45-/CEP8=2/CEP17>2(8号染色体信号点两个,17号染色体信号点多于2个),或DAPI+/CD45-/CEP17=2/CEP8>2(17号染色体信号点两个,8号染色体信号点多于2个),或DAPI+/CD45-/CEP8>2/CEP17>2(8号和17号染色体信号点均超过2个)。以上3类异常细胞均纳入CTC计数。CTC数目≥2个为CTC阳性。

各凝血指标的正常范围:APTT:9~13 s;PT:24~32.8 s;FIB:2~4 g/l;TT:14~21 s;D-D:0~0.5 mg/l;PLT:125~350×109。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如不符合则选用中位数),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如不符合则选用两样本或多样本秩和检验)。比较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凝血指标的关系。将CTC按数目分为CTC阳性和CTC阴性两组,使用Logistics分析D-D、PLT对CTC。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各变量与胃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CTC水平下患者的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确定P值。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在本研究中,6项凝血指标(D-D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其余均满足)均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状态的患者之间D-D、PLT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可能与远处转移状态有一定关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与凝血指标的关系

2.2 胃癌患者CTC与凝血指标的关系

在103例胃癌患者中,共有CTC阴性(<2)41例,CTC阳性(≥2)62例。对6组凝血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提示在CTC阳性组中D-D、PLT水平明显高于CTC阴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D-D、PLT和CTC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见表2。

表2 胃癌患者CTC与凝血因子的关系

以D-D、PLT两项指标为自变量,CTC阳性(≥2)为因变量(阳性赋值为1,阴性赋值为0),使用logistics回归方法计算两组数据与CTC阳性率的关系,结果D-D、PLT均纳入回归方程中(P<0.05),OR为3.95和1.01,提示CTC阳性率与D-D、PLT均有明显关系,见表3。

表3 D-D、PLT的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2.3 胃癌患者CTC与预后的关系

随访时间至2019年7月30日,研究结束时共计43例(41.9%)患者死亡。以月(m)为时间单位。中位随访时间为16.3 m,中位OS为24 m(95%CI:15.1~32.9 m)。根据CTC状态分层,CTC阴性的患者的中位OS为35.7 m(95%CI:32.5~38.9),CTC阳性患者的中位OS为16.5 m(95%CI:8.31~12.97)。不同CTC状态患者的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的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血浆D-D水平是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69,95%CI:1.704~3.293,P<0.05)。见表4。

表4 CTC、D-D、PLT的Cox回归分析

图1 胃癌患者不同CTC状态的Kaplan-Meier曲线

3 讨论

肿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栓[2]。凝血过程中纤溶激活系统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产生纤溶酶,纤溶酶催化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肿瘤浸润和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3-4],提示循环肿瘤细胞可能与凝血系统存在一定联系。

组织因子(TF)是1种跨膜糖蛋白,与膜磷脂共同参与血液高凝的发生过程。一般情况下,只有当血管结构受到破坏,血液暴露在血管外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与血管外表表达TF的细胞接触才会激活凝血系统。而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中TF表达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从而导致病理性血栓的形成。Lee等通过建立CTC及凝血酶浓度梯度的数学计算模型,发现CTC在血流中的空间分布决定了局部凝血酶的浓度,证明了CTC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促进作用[5]。Wang等发现血小板可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癌细胞激活,而活化的血小板增强了BM-MSCs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能力[6]。Diao等分析了41例晚期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和CTC值,发现D-D水平与CTC数呈线性相关(R2=0.688,P<0.001)[7]。D-D虽不能促进CTC的转移,但其作为凝血过程中稳定的最终产物能准确的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可见血液高凝状态也能促进CTC的转移。在本研究中103例胃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有42例,其中CTC阳性的患者有34例,CTC阳性率为80.95%,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阳性率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CTC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了胃癌的转移。Logistics回归分析,D-D、PLT水平与CTC的阳性率有密切关系,进一步说明D-D、PLT水平的升高即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促进了CTC在其他器官的种植、侵袭和转移。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证实CTC的检测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8-10]。Wang等对胃癌患者的19项CTC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提示患者CTC阳性与更短的总生存期有关(HR=2.42,95%CI:1.94~3.02,P<0.001)[11]。Okabe等在一项针对136名Ⅰ~Ⅳ期胃癌患者的研究报告,CTC阳性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短于CTC阴性的患者(P=0.016)[12]。本研究使用Kaplan-Meier分析显示对于未经治疗的胃癌患者不同的CTC状态,患者的OS有显著差异(P<0.05)。同样,血液高凝状态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Sorensen等指出,同时诊断有癌症和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12%,而未诊断为血栓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36%[13]。Liu等分析了247例胃癌患者和220例健康志愿者的D-D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发现高水平的D-D与胃癌患者的腹膜转移和生存时间缩短有关[14]。采用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D-D水平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D-D水平≥0.5 mg/l的胃癌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是D-D水平低于该临界值(<0.5 mg/l)患者的2.37倍。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对统计结果有一定影响,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后续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随访数据。未检测患者抗凝或抗肿瘤治疗后凝血指标及CTC计数的变化,故无法探讨治疗对凝血指标及CTC计数的影响。今后将设计更全面的临床试验方案,更全面地研究血液高凝状态、CTC和肿瘤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状态有关并可能对CTC的转移有促进作用。治疗前检测CTC指标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高凝离心管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试剂盒制备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应用体会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