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继华
摘要 通过实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结合实践,从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出发,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广德建设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库发展建议,进一步对广德竹类种质资源建设成果进行巩固完善,充分发挥出广德市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作用。
关键词 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库;必要性;建设成效;安徽广德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13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植物,目前全球竹类资源超过70个属,1 2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1]。竹类种质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生态效益好、用途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竹类种质资源的收集及资源库的建设[1]。广德市地处皖东南山区,竹类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2009年,广德市开始承担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笔者作为项目参加人,通过实践,对该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成效、问题、建议等开展一系列的探讨分析,旨在更好地对广德竹类种质资源方面的建设成果进行巩固完善,充分发挥出广德市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作用。
1 项目建设背景
在林木良种选育过程中,作为基础的研发基地,种质资源库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保护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推进良种化建设、确保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安全等方面[1]。由此可知,加强对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是可持续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林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竹类资源是林木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库,尤其是对于一些原生态自然分布的濒危、珍稀竹类资源,从中选育出性状优良、经济价值好、观赏价值高、生态价值明显的品种资源进行扩繁,以保护竹类资源的多样性、改造低产低效林、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2]。
我国是全球竹类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国家,竹类植物有39属、500种以上[1],虽然种类比较丰富,但是目前真正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的还较少,绝大多数竹类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除了毛竹、少数小径竹外),缺乏有效开发,浪费了我国现有的丰富竹类资源。由于很多竹类资源分布的区域比较偏远,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其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特性还没有充分了解,无法对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做更深一步的研究[2]。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干扰程度的逐渐加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很多自然分布的竹类资源分布面积日渐缩小,有的目前甚至仅存活有几十株,面临灭绝的风险;此外,一些竹类资源虽然被作为经济竹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是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遗传性状方面的关系密切。因此,加大对竹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1 符合安徽省林业发展要求
广德市竹林资源面积大,全市林地面积129 687.1 hm2,其中竹林面积65 280.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0.34%,是名副其实的竹资源大市。结合前期竹类资源调查取得的成果,建设广德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省内外新特优及野生特色竹类植物资源,对有潜在价值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研究,开发利用新经济竹种,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母竹等扩殖材料及育种材料,增加竹材产品种类和数量,对于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竹类种质资源,提高林木质量,促进全省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是巩固建设成果、发挥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作用的需要
2009年广德市开始实施“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异地保存库规模上初具成效。但是前期研究主要是收集保存竹类种质资源,在优良竹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繁育方面涉及较少,不能在全省发挥出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扩大建设规模、加强开发研究、增设推广繁育区域,从前期竹类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和推荐一批性状优良、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高的种质资源扩繁和生产,是对前期建设成果巩固、完善和提高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竹类种质资源库的意义,逐步形成辐射全省及周边省份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基地的需要。
2.3 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
由于我国人口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异常变化等,使林木种质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很多野生樹种资源濒临灭绝,物种的多样性不断锐减,适应能力逐渐降低。我国竹类资源的总数虽然比较多,但是很少真正地被有效利用,很多自然分布的竹子品种随着人类的过多干扰面积逐渐减少甚至是消失。因此,建设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库,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林木品种,对我国的生态安全、木材安全,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生物经济时代的主动权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4 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通过竹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将有效地保护和储备乡土、珍稀、濒危、观赏以及外来的竹类种质资源,挖掘优异、特异种质,丰富、完善和提高竹类种质遗传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内多样性,使竹类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5 是加强竹类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的需要
建设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可以为更好地掌握所引种的竹类种质基因保存规律、引种栽培技术、竹子生物生态学习性等积累数据资料,是开展竹种亲缘关系探索、竹种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材质和抗逆性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开发并推广利用优良竹类种质资源的需要。
2.6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优良种质资源的培育与开发利用,关系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的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需求,更关乎国家林业战略目标实现和林业发展大局,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建设成效
广德在2008年推广实施了“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异地收集保存库项目”,2009年又实施了“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成功引种、保存的竹类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材用、笋用等)数量达到了512份、竹种230种(含种下等级和优良品种),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灌溉设备、生产作业道、管理房等)得到完善。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竹类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异地收集保存库项目”于2014年通过了国家验收。
在“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广德市对现有的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库生产繁育条件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对于“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异地收集保存库项目”中引种的数量极少的竹种及生长不良、保存率较差的竹种开展继续引种和补植工作,并对部分物理隔离带进行适当的改建、补充。同时,对种质资源库建设的规模进行不断的扩大,增加繁育区域,重视竹类种质资源份数和品种种类的进一步推广研发工作,最终建成一流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面积达55.358 8 hm2,收集竹类种质资源份数842份,引入和保存优良竹种(包括种下等级和优良品种)395种。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项目建设中的道路、公示牌、围栏等辅助配套设施,在建设时可能会导致水土发生局部的流失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是少数品种需要续引与补植。在项目实施中发现极少数竹类种质资源出现生长不良、保存率低的情况,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并采取继续引种与补植的方法。三是改造现有的物理隔离。广德市的部分竹类种质资源收集区出现了相邻穿插现象,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物理隔离带进行必要的改造。四是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异地收集保存库项目”建设以收集保存竹类种质资源为主,对优良竹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廣繁育较少,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竹类种质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和作用[3]。
5 发展建议
5.1 加强种苗检疫检查,预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在“广德县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生命力旺盛、抗逆能力强的母竹,尽量从刚造的长势旺的新竹林中挖取。项目中收集的种苗均严格遵照植物检疫相关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积极开展了产地检疫等,杜绝选择发生病虫害或者长势不佳的母竹造林[3]。
5.2 加大对营林措施的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必要的造林环节,整地全部采取带状+块状清理的方式,抚育管理阶段重点做好施肥、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工作。肥料类型以农家肥等有机肥为主,且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尽量少用药剂防治,如果采取化学防治则药剂一定要选择毒性低、效果好、不会危害到人畜安全、符合环保要求的类型,将施肥和有害生物防治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控制在环保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项目建设中的林地布局要求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为了便于野生动物的迁徙,要设置必要的生物缓冲带[4]。
5.3 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项目建设中,整地、开挖道路等工程会导致局部土壤的水土流失现象,而且项目建设中也会产生一些废弃垃圾等,对环境有一些不利影响。因此,项目实施中尽量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缩小建设的范围、缩短建设的周期,避免对环境过多的干扰,且通过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尽量降低对环境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6 参考文献
[1] 陈兴福,彭常福,何声瀚,等.安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J].世界竹藤通讯,2016,14(2):23-26.
[2] 邹跃国.福建华安竹类植物园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06,4(4):23-26.
[3] 张宏亮,周昌平.安吉竹博园竹子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管理[J].竹子研究汇刊,2014,33(3):69-74.
[4] 骆仁祥,张春霞,丁雨龙.竹类植物种质基因库建立和管理[J].林业工程学报,2010,24(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