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通络汤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2020-04-23 00:48缴克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参芪半胱氨酸通络

石 健,张 静,缴克佳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属于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因各种原因致使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氧性坏死,其中脑血栓形成及腔隙性梗死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及神经功能缺损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对此西医主张应该尽早恢复病人的脑部组织血流供应,避免不可逆性损害,常采取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相应的康复运动治疗[3]。而部分中医学者认为,气不利则血流不畅,易导致血瘀,故其主要分类为气虚血瘀型,其中恢复期的主要病理为血行不畅,而相关血清指标可以有效反映病情变化[4]。多数病人经长期西药治疗,耐药性欠佳,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行走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5]。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是因气血内虚加之劳倦内伤和忧思恼怒等,造成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出现脑脉痹阻。参芪通络汤具有益气、温经除痹的功效,且无明显副作用[6-7]。本研究观察参芪通络汤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偏瘫病人行走能力及生活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8]中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的诊断标准:①现病史,脑血管病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指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9](1994年)制定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主症: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2 纳入标准 ①经相关影像检查,参照文献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12周治疗和检查;③生命体征平稳;④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中均未服用其他中药制剂;⑤病人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根据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伴有出血或其他病理性脑疾病者;②过敏体质者,对试验药物或其中相关药味或成分过敏者;③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2~78(59.81±8.76)岁;发病时间20~52(32.06±10.34)d;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13.42±1.04)分。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41~78(60.23±8.84)岁;发病时间20~55(31.97±10.02)d;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13.16±0.95)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神经功能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每片0.1 g)0.1 g,每晚1次。并采用Brunnstorm训练方案治疗:肢体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换、偏瘫肢体被动活动,床上双手叉握上举运动,翻身和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上肢上举运动及床边坐站训练、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坐位平衡训练和负重、上肢功能活动、站立平衡训练、偏瘫侧下肢负重、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等,每天3 h,每周5 d,进行3个月。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通络汤治疗,参芪通络汤基础方:黄芪20 g,党参10 g,法半夏10 g,当归12 g,川芎10 g,丹参15 g,三七(冲)3 g,茯苓10 g,水蛭3 g,枳壳10 g,炙甘草15 g,木香10 g,地龙15 g。痰浊盛者加胆南星、菖蒲、白附子各10 g;痰热重者加胆南星、贝母、竹沥各5 g;肝火偏盛者加栀子、黄芩各20 g;瘀血重者加赤芍、红花、桃仁各15 g;血虚者加首乌藤、枸杞子各10 g。加水500 mL,头煎30 min,取汁100 mL;二煎20 min,取汁100 mL,两煎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 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10],上肢: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和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和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腕稳定性及反射亢进、肩前屈30°时手指协调能力与速度等共33项,每项2分,共计66分。下肢:仰卧位有无反射活动、仰卧位屈肌和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和站位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坐位反射亢进、仰卧位协调能力和速度共17项,每项2分,计34分。得分越高,说明运动能力越好。

1.6.2 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BI[11]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大小便、梳妆、进食、转移、行走、穿衣、上下楼及洗澡等10个项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的独立性越好,反之则病人依赖性越强。

1.6.3 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比色法检测,D-二聚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6.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皮疹、腹泻、烦躁不安、头痛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基本治愈:精神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2]。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0%与72.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196,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上肢、下肢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B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2.3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与8.0%,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196,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多伴有脑循环障碍性血管疾病,该病可造成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其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有偏瘫、失语等,具有起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更严重的脑血管病病人会出现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甚至死亡[13-15]。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16],尽管获得有效治疗后,但大部分病人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丧失劳动及活动能力。长期使用西药治疗,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异常[17]。本研究采用参芪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呈现肝肾阴虚、气血虚弱的症状,其中风病机多为正气亏虚和情志郁怒、饮食不节、血液瘀滞,而本病又以气虚血瘀最为常见,治疗当以活血通络,固护及提升人体正气为主[18]。其中参芪通络汤有益气、温经除痹、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由黄芪、党参、法半夏、丹参、枳壳、茯苓、川芎、三七、当归、水蛭、炙甘草、地龙、木香等组成,治疗以血痹为主的病证。方中以黄芪益气升阳治其本,丹参、三七、川芎通络止痛活血治其标,红花、川芎、丹参可改善血流变性,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当归可补血养血、调经活血,水蛭破血逐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有益气温经除痹之功效。有学者认为中药汤剂结合针灸等治疗,能加快机体血液循环速度,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缺血后脑组织可起到保护作用[19]。另有学者研究9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发现中药汤剂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远期疗效较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佳[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脑卒中病人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及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以往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参芪通络汤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可有效提高病人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参芪半胱氨酸通络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