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家政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0-04-22 06:52郑艳君
关键词:家政应用型转型

郑艳君

摘要:自我国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后,各地方院校积极开展转型发展建设。家政学专业的转型具备天然的适应性:国家重视并支持家政产业的发展、家政学专业本身具备应用性的特点、符合地方院校发展路径。但在转型中,存在缺乏统一的转型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校企合作质量低、教师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学校应从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激发教师的转型动力、深化产教融合着手,建立应用型转型建设机制,把应用型建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家政学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家政产业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家政行业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地方院校转型;家政学;专业建设

Abstract:Our country proposes to guide a number of colleges to transform into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s , and local colleges actively carry ou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ome Economics specialty has natural adaptability: the stat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and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Homemaking industry, the Home Economic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bility, and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local colleg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a unifie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the imperf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low qual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lack of transformation motivation of teachers. Only b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stimul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power of teachers,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put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nstruction into practice, colleges can real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Home Economics, provide talent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Homemaking industry.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Home Econom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自此,各地方院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开展应用型转型建设。转型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举措。在转型建设中,存在学校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应用型不突出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家政学专业在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建设策略。

1地方院校家政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有利因素

1.1国家重视并支持家政产业的发展

家政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大力支持家政产业,同时支持相关专业的发展。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鼓励“探索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新方式。”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提出“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其中特别指出建设“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该文件明确规定:“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国家对家政产业及家政学人才的重视为家政学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家政学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1.2家政学专业具备应用性的特点

首先,家政学学科具备应用性的特点。家政学学者对于家政学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比較公认的是家政学具有“应用性”的特点,与人民家庭生活直接相关。“1890年,美国卡特琳·皮契尔女士写了一书《家政薄记》和《论家政》一文,首先对家庭问题作了科学性的探讨,并描述了解决家庭问题的实际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家庭事务与管理,标志着家政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1]家政学的诞生直接指向具体家庭事务的解决。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家政学是研究家庭生活规律,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我国现代家政学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应用性。清政府于 1907 年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设家事科,主要教授的内容是“授衣食居住,看病育儿,家计簿记及关于整理家政之一切事项,并授以教授家政之次序法则。”[3]1919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设立中国第一个家政学系,之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相继开设家政学专业,主要设置女红、园艺等课程。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家政学专业被取消。从80年代开始,经济的发展带动家政行业的需求,行业的需求从而反推家政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及大中专学校开始设置家政学专业。不可否认,首先是来自于经济行业的需求,然后才有我国现代家政学的设立与发展。家政学的起源与发展都体现了应用性。这个特点为家政学应用型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家政学人才培养的方向。

1.3符合地方院校发展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20%,是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4]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明显变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否认的成绩。但在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另一方面,是应用型人才缺乏、区域性企业招人困难。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是国家的调整政策,更是地方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难以与重点院校的学科去竞争,只能在差异化中求生存,优先发展重点院校学校暂时没有或不属于他们建设层次的一些学科,比如家政学专业。这既是差异化求生存的策略,也是不同层次高校担负不同职责的体现。家政学专业应用型转型,符合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为地方经济输送高层次的家政人才,也符合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相对于偏理论的专业,这些有利因素,增加了家政学转型发展的可行性,减少了转型的难度,是家政学专业应用型建设的基础。

2地方院校家政学专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1缺乏统一的转型机制

应国家政策的要求,地方院校在转型上积极作为,但是缺乏深入全面的转型举措。转型应该自上而下,每个环节各司其职,每个要素齐全到位,才能顺利进行。部分地方院校仅在研究型、应用型、教学型等类型进行了明确了定位,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并未同时或全面跟进。如,教学管理重视课堂教学的管理,忽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职称评定重视科研成果,而忽略教学成果。师资招聘严格规定学历职称要求,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忽略。转型不全面,改革不彻底,并未达到如期效果。

2.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地方院校的家政学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是家政行业的管理人员或者培训人员,这个目标基本符合家政市场的人才需求。但在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偏差。第一,培养目标不能精准定位。家政行业涵盖养老、育婴、保洁、早教等多个领域。每个行业所需人才尽管有共通的素质,但是技能要求差异性较大。比如养老与育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要求几乎不一样。知识体系、技能素质的广度与深度,两者难以兼顾。第二,课程设置并未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养目标中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不能在相应课程中充分体现,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第三,培养规格易与高职家政学专业趋同。由于高校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家政企业高素质的一线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导致高等院校的家政学专业转型时走向另一端:过分倾向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缺乏本科层次学生应有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创新性实践的指导。

2.3校企合作质量低

校企合作是地方普通本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举措。但受产业发展规模、合作模式、地方经济的影响,家政学校企合作培养质量较低。首先,地方性家政产业合作空间有限。很多地方性家政企业,经营规模小,提供就业岗位层次低,接纳实习、就业能力不足。沿海或一线城市的家政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因为地域差异和距离问题,不能接纳学生短时间、多频次地实习。如何在当地找到与学校招生规模相匹配,与学校办学层次相匹配的家政企业,是家政学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合作企业层次低,导致实习主要从事简单的工作。虽然可以锻炼毅力、耐心等家政素质,但是家政管理、家政培训能力并未相应提高。第二,家政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从短期经济效益出发,家政企业接纳实习生,并没有相应的收益,指导老师(企业)没有工资报酬。从远期人力效益看,家政学生参加实习之后在中小企业就业意愿较低。家政中小型企业接纳高校家政学专业的实习、见习、毕业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多数中小企业注重人才使用而轻视人才培养,导致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驱力不足。[5]对于发展中的家政企业更是如此。当然,如前所述国家为深化产教融合,2019年发布了对家政合作企业的经济支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主要面对大型企业,还没有惠及整个家政行业。

2.4教师转型动力不足

首先缺乏从其他专业转型的动力。我国家政学教育序列中,招收硕士层次的家政学高校仅有一个高校,博士目前还没有。本科院校教师学历要求一般都为博士,因此家政学教师几乎都是其他专业转型而来。有稳定研究方向和扎实研究基础的高学历教师转型进入家政学领域的动力不足,导致人才引进效果不佳,这也是家政学师资困难原因之一。二是缺乏应用转型的动力。“在我国,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新进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没有实质性的要求。”[6]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经验普遍欠缺,教师缺乏内在学习动力。以目前高校的职称审定、绩效评价制度,仍然是重科研、轻教学。教师从自身职业发展考虑,会更重视理论研究。从其他专业转型到家政学专业,从理论型转型为应用型教师,两个转型叠加在一起,增加了家政学教师的转型难度,也降低了教师转型的动力。

2.5实践教学质量较差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实践教学的课时宏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评价等缺乏严格管理。首先,校外實践教学指导较少。课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专业见习等课程应该是教学重点,但是因教师学校工作繁重,实践教学疏于管理,学习实习过程指导缺乏。校外实践教学评价主观性较强。特别是企业教师评价,学校老师的评价也间接来自企业老师的反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评价较为随意,整体评价就缺乏客观性。课内实践教学相对规范格,但是受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材缺乏的影响,也仍需继续提高加强。

3地方院校家政学专业应用型建设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各环节统一着力

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要素都应从应用型建设出发。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各方面,体现应用型建设。师资队伍包含人才引进、培训提升、职称评定等环节;学生培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的考核与工作量的计算等内容;校企合作则包含合作企业的准入、合作的形式、企业导师的指导薪酬、考核等细节;实习从实习前的技能考核、实习期间的双师指导、实习后的考核评价,应处处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3.2明确培养方向,多种模式开展人才培养

以为服务经济、为产业输送人才为指导思想,调查市场需求并考虑学生就业意向,明确家政学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通过设置多模块选修课程的形式,达到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方向的目的。借鉴高职定岗实习和订单班的模式,创新培养,试行多种培养模式。以第一种模式(3.5+0.5),即目前传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主。鼓励学生选择顶岗实习课程,即第二种模式(3+0.5+0.5))。前六个学期在学校学习,第七个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第八个学期毕业实习。尝试订单式培养,即第三种模式(2+1+1)。第三年以具体岗位设置课程。比如养老产业订单班只学习养老方面的课程,母婴护理订单班就只学习母婴技能与理论方面的课程,第四年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三种模式第一、二学年课程完全相同,分别到第五学期、第七学期进行分离式培养。既确保了学生扎实的通识教育与理论知识基础,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3.3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合作企业须为大型、稳定、正规的企业,并以当地的企业为主。首先,企业要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共享、实习评价的核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就业招聘等全过程参与。第二,细化合作内容与要求。规范实习内容:避免出现实习内容随意、与学生的培养方向不一致、实习岗位层次低等情况。规范实习指导:实习过程中应明确企业指导老师职责。规范实习考核:严格按评分细则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要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人力支持和经济补偿,支付一定的薪酬给予企业指导老师。只有提高企业合作的动力与积极性,才能让合作不是停留在协议与会议的表层,而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

3.4培养应用型家政学教师,激发教师的转型动力

学校把应用型教师培养制度落到实处,在学校层面形成鼓励转型、支持转型的机制与氛围。鼓励教师转型。在实践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日常教学绩效考核制度中体现应用型教师的优势。引进应用型的人才、技术型人才。与其他理论学科和成熟学科相比,引进家政学专业老师,应降低学历与职称标准,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求,加大引进教师的灵活度。指导教师转型。在微观上,指导家政学教师转型的具体方向,通过培训、进修、企业挂职等途径为家政学教师提供应用型转型的条件。在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設置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在教学环节体现应用型培养的目标。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是国家的政策要求,是学校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前提是应用型教师的培养。

3.5优化实践教学制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第一、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资格制度:在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之前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实习之前应通过校内外学习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参加实习,确保实习效果。实施学生实践档案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实践学习档案,详细记录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所有独立实践教学课程的情况。每一个实习类课程包括实习地点、实习项目、实习反馈、实习考核等内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实践档案,了解学生实践基础,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及就业选择方向。拓展实习管理办法:通过实践教学软件等平台,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远程指导实践教学质量。第二、严格落实“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高职和地方本科院校实施者较多,但并未严格实施或效果不佳。应细化校内校外导师相应职责、指导内容,同时给导师计算工作量,支付相应报酬。避免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第三、探索实践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拓展学分制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考试考核的改革密切相关。考核方式改革是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等摆脱旧体制、旧模式束缚的终端决定因素。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的能力。课内实践课时较多的课程应单独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同时实施实践、创新学分奖励制度。设置具体学分奖励实施办法、学分奖励制度,大力改进学生培养机制,激活培养模式。

4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家政学应用型人才对于家政产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家政学应用型建设应借助各种有利因素,解决问题与困难,加大建设力度,为迅速发展的家政行业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家政行业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志洪主编. 家庭学通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6

[2]汪志洪主编. 家庭学通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9

[3]舒新成.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814

[4]张烁.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N].人民日报,2017-9-29

[5]黄琳,隋国辉,王榕等.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9(2):94-98.

[6]万青,陈占秀,赵艺茵等.校企联盟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3-24.

猜你喜欢
家政应用型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坚守与创新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