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芳
摘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是建构和维系民族和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关卡。融媒体时代,高校面临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话语供给意识萎靡、主体话语表达业余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现实困境,在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薄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话语生产机制、巩固话语发展机制、提升话语表达机制,实现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话语认同。
关键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话语生产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虽然不能够触摸,但却渗透于生活的各处,通过符号载体,即意识形态话语来表现它。意识形态话语是用相对体系化的表述将思想、价值观表达出来的言语工具。[ ]是一整套客观世界的观念、价值判断,具有强烈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功能。
探究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困境与多维机制构建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意义。构建话语认同是提升话语权的关键,话语认同承载着话语权的价值取向与政治功能,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的重要保证。话语认同强调话语客体对话语内容的评价,逐层递进依次表现为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是话语权实现其效力的重要表现和根本目的。大学生作为话语客体,正值情感培育、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易被错误思想诱导利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能够为其培育和塑造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的稳步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困境与归因分析
在话语认同形成的过程中,主、客体、内容、环境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运动,始终贯穿着复杂多样的矛盾。当前,高校面临着外部冲击、自身供给乏力、话语主体表达等多重话语认同困境,弱化了话语认同的效力和精准度。
(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弱化话语权威认同
西方强势话语冲击,弱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和维护话语权威认同是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的现象,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经凭借学术化的包装,以西方的意识形态立场和价值尺度来解读中国,以此弱化和解构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高校成为西方强势话语传播的重灾区,对于渴求知识、追求创新的高校大学生而言,经过包装的理论话语十分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 ]
同时,市场经济在带来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使得思想文化领域的态势也越来越复杂,各种思想的的冲击和碰撞也更加激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多元价值滋生弱化核心价值观,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趋利性的本质延伸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多种价值观,严重影响到话语认同的实现,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现在,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了市场化负面效应的严重冲击,淡化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部分大学生们将把追求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出过度网贷,过度超前消费等行为,弱化了对自身身份的认可和归属感。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出现和泛滥,在实现了思想价值多元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話语控制的难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威胁,弱化了权威话语的公信力。
(二)供给意识萎靡,话语生产乏力
融媒体时代,权威话语魅力缺失,话语供给意识萎靡。话语供给失衡,生产乏力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性、主动性,缺乏积极性,这是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障碍的重要原因。
第一,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缺乏创新性。表现为课题教学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话语表达方式宏大抽象、脱离生活,话语内容与现实脱节、与时代脱轨,话语载体利用低效等。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话语创新要在话语内容、话语传播载体话语阐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紧扣时代,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作出具有时代性的阐释。
第二,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弱化了话语解释力,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没有立足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进行及时地更新,缺乏有力的本土话语体系支撑和合理预见。时代在变化,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不适应实际变化。真正的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解答,具有时代特征。新问题的出现如果依旧用老方法去解决,效力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这要求当前进行话语创新首先要立足实践,从现实问题出发。当前高校话语创新不足,表现为形式过于单调或流于表面,脱离社会实践而抽象地孤立地谈理论,使得话语变成无本之源、无水之木,在现实社会中失去长远发展的基础。
第三,问题意识薄弱,忽略了话语客体的多样性,致使话语针对性不强。首先,必须怀有主动精神,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去解决,而是提前预见,做好应急预案。不同层次的话语客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话语输出时难以避免的会产生障碍和冲突。为保证主客体能积极有效地沟通,必须有可供交流和协商的介质。其次,因需施教,根据情况和差异,采用不同形式的话语宣传,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形。必须针对不同的话语主体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脱离话语客体的话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无法适用于高校学生。突出表现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较少关注大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的不同,也没有顾及话语客体在身心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既不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只是照本宣科、夸夸其谈,使得话语内容陈旧、固化,缺乏吸引力和解释力。
(三)话语主体素养不足,网络空间管理力弱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者,掌握相应的理论素养、媒体素养、管理素养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前提。目前,话语主体在自身素养方面尚有欠缺,话语表达业余,传播水平不高。
首先,话语主体存在理论素养不足的问题。过硬的理论素养是“真功夫”,是话语内容的主心骨,也是话语主体树立权威的根本条件,扎实的理论功底能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效力,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但在实际情况是在高校工作队伍中,还存在话语主体忽视理论建设、耍花架子的情况,如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甚至驴头不对马嘴,随意解说等,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同时,存在缺乏应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情况。遇到时事热点或者大学生关注的事情不敢讲、不会讲、讲不好,敷衍搪塞过去,较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联系分析,或不敢或者一笔带过,使人费解,既降低了话语表达时事性,也错失了一个宣传教育的好机会。
其次,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媒介素养欠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媒介素养是指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优势互补,以提升话语认同的素养。第一,缺乏主动开拓创新精神,按部就班。甚至有很多新的功能都没使用过,容易被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抢占先机、丢失媒体话语空间,从而失去稳定站定意识形态阵地的优势。第二,议题设置吸引力不足。高校在进行话语网络传播时,虽然也积极的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来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渠道,但是却流于形式,过于被动和正式,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的日常生活化内容结合不够。同时,大学生作为主要的话语传播对象,其价值观、知识体系还处在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分辨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对较为抽象和宏观的的话语内容缺乏兴趣性与研究的能力。最终使得师生缺乏阅读和深入了解的兴趣,失去了在互动中对大学生实现价值引领的机会。
最后,校内传播管控缺位,问题意识欠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出来经济政治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多,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也自覺或不自觉的紧密交流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用经过包装、分解、组成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尤其是高校,是重灾区和集散地。无论是高校管理者组织者还是任课教师,都存在部分成员信仰迷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对自身使命不明确的情况,影响了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同时,存在对社会思潮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认识不清晰的现象,不能准确快速进行分辨和扬弃,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的建设带来威胁。
三、多维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机制的路径选择
面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危机,为实现高校大学生掌握正确价值判断的理想愿景,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情感、价值、行为三方面的真正的认同,迫切需要创新建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一)话语生产机制
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实现权威话语认同。 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不应建立在高阁之上,应遵循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从话语生产、话语传播到话语认同再到话语反馈,都必须在话语实践中确保话语生产的科学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研究和创新发展,以巩固其话语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降低理论话语在信仰教育、价值观塑造上的乏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和能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创新成果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转化的性质不变。[ ]
警惕外部强势话语入侵,创新内容供给。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借助全球化的推进和融媒体平台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包装、改造,大肆鼓吹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敌对意识形态,在融媒体平台上恣意泛滥,展现其强势的资本主义精神文化,这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渗透,甚至出现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内容对立的极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话语权不会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去的巩固和维护,需要高校话语主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四大课堂”的功能,加强意识形态话语对多元话语的引领。以课堂教育为主线,课外活动、实践教学、网络课堂为辅,多方整合教育资源,抓重心,增强高校主流意识话语的情感价值观认同,从而实现行为认同。
创新话语供给,以优秀的文化丰富话语体系,提升话语主动认同。首先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底蕴,包含古诗、乐曲、民族音乐、国画、书法等,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和传承。其次,吸收和学习红色文化,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根基,红色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其物质性、制度性和精神性面向,有助于实现信仰教育的感知认知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由淘汰选择-重组融合-优化的过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全面发展红色传统、主动传承红色基因。最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和文化在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是对国家、民族核心价值的坚守。这就是核心价值理念能在文化多元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整合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寻求不同话语主体的价值最大公约数,培育社会价值共识。[ ]
(二)话语发展机制
融合多种媒介资源,全方位拓展话语空间。融媒体时代,新旧媒体交互,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融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影响重大。新媒体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官方媒体(原来的官方媒体多为旧媒体,包含报纸、广播等)的空间受到了挤压,但是也打开了新的传播渠道,多种媒介资源的整合能更好的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在话语内容上,官方媒体的信息内容具有权威性,注重话语内容的优质性,在媒体功能上,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也能及时得到相关反馈。两者相互融合,建设融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两者相互融合,可以为作为话语主体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优质话语内容。同时,能即使的得到相关的反馈,以作出调整和修改。其次,在舆论引导上,能帮助形成信息联动机制,既能完成一般的信息共享,又能实现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提出方案。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时,能够快速准确作出反应,在融媒体平台上发布真实可靠地话语内容,以把握舆论走向。新媒体和传统官方媒体的融合,形成媒介合力,大大拓宽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空间,为话语发展注入了生命力。
加强信息监管,净化话语环境。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要加强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权,通过强化话语控制权,最大限度的消除融媒体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威胁。首先,加强融媒体平台监管力度,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基础上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整合力和掌控力,多方位地了解融媒体平台网络信息动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汇总,过滤不良信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其次,做好预案,制定应急政策。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能高效稳健的进行处理。最后,高校要主动判断并掌握融媒体平台舆论发展,及时汇总整理,找到规律,完善议题设置,及时利用时事热点或大学生关注的事件发表观点,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同时,高校要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管理合力,让各部门沟通协作,共控舆情。[ ]
(三)话语表达机制
提升主体话语表达水平,首先要破除信息壁垒。首先话语主体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表达水平,各院系、各部门、思政教师等多级主体协同推进,破除信息壁垒,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引领的优势。其次,改变传统话语表达以话语主体为主导的格局,提倡换位思考,以平等、引领的姿态去进行话语表达。但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坚定话语立场,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进而主动积极地提升优质话语的生产。最后,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实现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统一。
顺应时代需求,转换话语表达方式。融媒体时代,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新的发展需求已不相适应,为了贴近和满足新时代的价值需求和接受方式,必须对话语表达方式进行转换。将理论话语和大众话语相结合,改变原来简单单一的抽象叙事风格,破除原有的官方、民间的对话壁垒。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展现话语魅力,又保证话语权威认同以及增强对话语的情感和行为认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大学生能自由的表达观点、共享信息。新媒体用户多、传播快、形式丰富的特点,具极强的有趣味性,增加了话语信息的吸引力,有效地实现了与大学生们虚拟且有效的交流。
参考文献
宋健林.试论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三个着力点[J].理论与改革,2017(05):94-101.
朱培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话语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05):121-125.
金坤城.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王永友,阳作林,耿春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式微的表现、成因及应对[J].高校辅导员,2018(05):13-17.
邓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26-28.
黄一玲.文化自觉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30-32.
梁广霞.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