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贵看曹禺创作的反奴性倾向

2020-04-22 06:52霍亮
关键词:雷雨

霍亮

摘要:曹禺的《雷雨》是现代戏剧经典之作,而鲁贵是镶嵌其中的“黑宝石”,正是这“黑宝石”成为曹禺聚焦批判、鞭挞的焦点。由此本文基于曹禺笔下鲁贵的生活场域,揭示出鲁贵丑陋的灵魂,并反映了鲁贵鲜明凸出的奴性形象。体现了曹禺对其所培塑的鲁贵形象的憎恶,以期为探讨当前社会显现的奴性形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關键词:《雷雨》;鲁贵;反奴性

引言

嵌合在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鲁贵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对鲁贵的奴性形象的激活,并分析鲁贵奴性形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鲁贵奴性形象在当代的影响,表达了对鲁贵奴性形象的鞭挞。概言之,此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鲁贵的奴性形象的揭示,从而表现出对鲁贵奴性形象的批判,倡导呼吁传播社会正能量。

《雷雨》剧作诞生以来,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周朴园、繁漪和鲁侍萍。在众多的研究作品中不乏佳作,通过定向阅读,研究与本文相关的论文,如魏松根在山西师大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窥视和觊觎:《雷雨》中鲁贵“狼”性分析 》,深入的分析了鲁贵的狼性形象,以此为基础发现鲁贵的奴性形象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优秀的研究方法对鲁贵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刘明厚在《人性之恶:卑鄙的偷窥——论《雷雨》中的鲁贵》中指出鲁贵的贪婪、卑鄙,本文由此深入研究推出鲁贵的奴性形象。所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鲁贵的奴性形象,第一部分:重释鲁贵奴性形象演化路径;第二部分:追溯鲁贵奴性隐匿因由;第三部分:探微鲁贵奴性形象延续。

一、重释鲁贵奴性形象演化路径

曹禺的成名作《雷雨》中的鲁贵是作品中人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将周家与鲁家连在一起。诚然,无论是面对主人周家还是面对强大的势力周大海都表现出了鲜明强烈的奴性。曹禺在对话剧独白进行创作时就将鲁贵的奴性表现地淋漓尽致。在第一幕中曹禺这样精彩的描述鲁贵:“他很懂事,尤其是很懂礼节。他的背略有点伛偻,似乎永远欠着身子向他的主人答应“是”,曹禺运用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描绘出鲁贵鲜明生动的奴性形象;面对周家主人同样暴露了他夸张的奴性形象,但不同的是他的奴性形象是随着周家掌权人的权力大小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他的奴性形象是会变化的,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处于权力顶峰的周朴园面前他的奴性形象表现的异常突出,尤为强烈。第一幕中鲁贵说:“老、老、老爷,客、客等、等、等了好半天了”,表现出惧怕周朴园的状态,由此观之,他将这种奴性形象演绎到了极致。面对周家的掌门人,他由骨子里表现出奴性形象,这种奴性是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内心,而后被激发出来的。一味的顺从之后是抓住机会要挟周朴园,在得知周家的秘密之后开始试探他的主人,由于鲁侍萍和周朴园的关系导致自己被开除,他开始谩骂周朴园老王八蛋,从话剧中我们看到的是鲁贵对周朴园的顺从,他的这种反抗是发自内心的不满,尤其是主人跟奴仆的关系就使得他的奴性形象愈加鲜明。然而,相对于权力边缘的繁漪、周萍、周冲,他的奴性表现的就相当弱小了,具体而言是一种温和的奴性,这种奴性是双方权力交叉的结果,尽管繁漪、周冲、周萍现在不是周家的最高掌权者,但是作为周家的一员比鲁贵一个奴仆强大的多,所以鲁贵对这几个权力边缘人物心存忌惮。在第二幕中鲁贵说:“是,那是太太的恩典”[1],把所有美好、正确的东西都归结为太太的恩典,这让太太觉得鲁贵是一个忠实的仆人。同样面对强大的势力,他的奴性形象也会立刻暴露,这种奴性形象是弱势力对强势力不自觉的妥协,具有被压迫性和妥协性。面对强势力周大海,鲁贵也表现出来奴性形象,在第三幕中曹禺这样写:“我说错了,我以后永远不乱说,也不骂人了”显然这是在面对强势力下奴性不自觉的表现,让人不禁充满厌恶之意。鲁大海并非鲁贵的亲生儿子,但鲁贵毕竟养育了周大海,从这个程度上来说鲁大海的感恩之心还是要有的,却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俩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鲁贵的这种奴性形象就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曹禺笔下的鲁贵奴性形象与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颇为相似。阿Q以与赵老太爷同姓为荣,鲁贵以在周家当奴仆为耀,但是相对于阿Q的奴性曹禺把鲁贵的奴性形象处理的很含蓄,曹禺侧重在日常生活中凸显鲁贵的奴性,比如在同周朴园、繁漪的对话中来显示其奴性,让鲁贵在不自觉中凸显他的奴性,让人觉得鲁贵很真实。恰恰是这些,曹禺处理的恰到好处。阿Q的精神胜利法鲁贵又何尝没用过,在周家大院里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没有尊严的活着,回到家中还很自信的说自己混的最好,全家人都在他的庇护下幸福生活。阿Q与鲁贵用同样的方法自我安慰、自我麻醉,可笑的是鲁贵觉得只要自己还在周家就一定有饭吃,并把自己与周家绑在一起,殊不知他只是一个仆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周家中任何一个人辞退。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无疑是一种自杀式行为,这种行为同时也加剧了他奴性形象的形成。

曹禺在《雷雨》中详细描述了周家和鲁家每一个人物的结局,年轻的一代都死了,周冲、鲁四凤被电打死,周萍开枪自杀。年老的一代都活了下来,繁漪疯了,周朴园老了,鲁侍萍麻木了,周大海出走了。而全剧中唯一没有交代清楚的人物就是鲁贵,我们大概可以猜想鲁贵仍然会以自己的奴性形象活在这个世界,鲁贵虽说没有周朴园势力强大,但正是他这种奴性导致了个人,乃至社会的大灾难。

鲁贵的奴性形象不仅表现在周家和鲁家,还表现在同社会其他人的关系中。《雷雨》中提到鲁贵在赌博中与赌友之间的交往,鲁贵欠赌债后被追债,鲁贵就必须保证能把赌债还上,但资金链的断裂,不得不借助于自己的奴性形象来缓解这种压力。另一方面他向他的女儿鲁四凤求救,来解决他在金钱上不足,但他又不愿意拿他弄来的钱去还他的赌账,这就要求他要在赌友和自己女儿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随之他的奴性形象也就表现的愈加鲜明。

二、追溯鲁贵奴性隐匿因由

(一)鲁贵奴性产生的内在因素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说鲁贵的奴性产生与自己息息相关,进一步讲他本身是奴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雷雨》中,曹禺并没有对鲁贵进行大量的描写,也没有介绍清楚鲁贵的出身以及经历,而是对鲁贵进行了简单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让鲁贵自己出来说话,从这些简单的描绘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贵的奴性形象。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到鲁贵奴性产生的过程,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第一幕中曹禺这样写到:“鲁贵-约莫有四十岁的样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肿眼皮。他的嘴唇松弛的垂下来,和他眼下凹进去的黑圈,都表示着极端的肉欲放纵,他的眼睛锐利,常常贪婪的窥视着,如一只狼”。从曹禺对鲁贵的描写中很明显地看出鲁贵的奴性形象,并且从“极端的肉欲放纵”我们可以看出鲁贵对物质生活的极度追求,享乐似乎成为他毕生的愿望。曹禺借鲁四凤之口说:“刚才赵三又来堵门要你的赌账,妈就把那个钱都还给他了”可见鲁贵已经沾染上了赌瘾的恶习,这就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深渊,让他奴性形象更加鲜明。他沾染上赌瘾只能靠这种奴性来骗取主人周家的信任,进而来弥补他在金钱上的不足,以满足他的欲望。为达到目的他将恶手伸到女儿鲁四凤身上,从他的女儿手中骗取金钱,同时他抓住周朴园和繁漪的矛盾,繁漪与周萍的不伦关系,周萍和鲁四凤的微妙爱情,他的奴性形象在三对关系中变化各异,自由的操纵这三对关系成为满足他欲望的杀手锏。他抱着侥幸的态度,过分重视自己的小伎俩,在尝到甜头之后,就使得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一步步的放纵,毫不收敛,所以加剧了他奴性形象的形成。

鲁贵的奴性形象是变化的。在初入周家时他毕恭毕敬,对老爷,太太,少爷们鞍前马后。但是随着他将自己的女儿介绍到周家,让自己的女儿与周萍建立联系后,对少爷周萍也就不再言听计从了。在他发现周萍与繁漪的乱伦关系后,就更加放肆了,根本不把女主人放在眼里,繁漪与周萍的关系成为了鲁贵在周家站住脚的工具,在第一幕中曹禺这样描写“鲁贵便躬由中门下”然而自他发现繁漪与周萍的关系后,鲁贵说:“不,是老爷吩咐的,说现在就要拿出”由此可见鲁贵的奴性是他在周家生活中探索的结果。

(二)鲁贵奴性产生的外在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鲁贵奴性形象的塑造

曹禺在创作《雷雨》时并没有交代具体的写作时间,通过阅读作品《雷雨》和曹禺的生平我们大致可以大致推测出《雷雨》的写作背景,也就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侵略,军阀之间连年战争,民族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挽救中华民族。但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又出现了一些奴性极强的人物,曹禺的作品《雷雨》中的鲁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当然也是曹禺想要极力鞭挞之人。外国侵略,军阀横行,民不聊生,一连串的灾祸压在人民头上,生命与生活没有保障,鲁贵在谋得一份周家奴仆的职务之后,便要竭力地去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必然他要使劲浑身解数来讨好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所有人,不论是周朴园还是繁漪、周冲、周萍他都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为了在这个大家庭生活,他既要听从封建大家长的,又要照顾好周家下面的人物,否则将会被这个封建大家庭所抛弃。所以说他的奴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强加给他的一种枷锁。自然这个枷锁他是愿意戴这的,并不是说在那个时代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谋生的手段还是有很的多,只是鲁贵选择了一条捷径,有悖于人性初衷的歧路。

2、周家人对鲁贵奴性形象的塑造

在周家,鲁贵是他们呼来唤去的仆人,必然要听从主人的一切言行,对周朴园他表现出强烈的奴性形象,在这个封建大家庭周朴园是权威,不容置疑,更不容挑战。为了由此过上好的生活他必然要对周朴园百依百顺,这种顺从,妥协,求存的欲望就造成了鲁贵对周家言听计从的恶果,同时也加速了鲁贵奴性形象的塑造。相对于家中的其他成员,鲁贵的奴性则减弱了不少,但是主子与奴仆的关系使这种奴性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消失。鲁贵利用了这种特殊的主仆关系,一方面表现出奴性形象,另一方面表现出又表现他“狼性”形象。他在发现繁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后,并没有去揭发,而是把它作为要挟的证据,让繁漪明白自己知道她和周萍乱伦关系。同时他发现周萍与自己的女儿鲁四凤之间也有爱情,一面怂恿女儿,另一面又巴结周萍,成为了维系女儿与周萍的纽带。他明知繁漪与周萍的不伦关系,却仍怂恿自己的女儿鲁四凤与周家长子周萍谈恋爱,我们可以从曹禺的作品中可以知道鲁四凤是鲁贵的亲生女儿,实际上鲁四凤是和周萍认真恋爱的,鲁贵却利用了鲁四凤的感情,在鲁贵看来他的女儿只是和周萍玩玩而已,不必当真,正是他这种心态让周萍和鲁四凤的关系更加紧密。他的奴性行为导致了父女亲情的泯灭,可以说这是人性的悲剧,这种悲剧是鲁贵奴性结的恶果。封建大家庭的压迫,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下鲁贵不得不低头,向命运妥协,从而暴露出他奴性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鲁贵的奴性形象是周家人施加给他的。

3、鲁氏兄妹对鲁贵奴性形象的塑造

从曹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大海和鲁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关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劳动力具有优势,而恰恰是鲁家最强大的劳动力鲁大海却不是鲁贵的亲生儿子,并由鲁贵白白养活了二十多年。这种关系一直是家里的难言之隐,鲁大海很清楚,鲁贵也很清楚,谁都不愿捅破这薄薄的窗户纸。鲁贵一直对这个继子不感兴趣,在第一幕中鲁贵说:“谁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养的儿子”可见鲁贵对于这个继子已经是失望之极。与此同时相对于他的继子鲁大海而言,他这个继父做的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达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但是在这个小家庭中还是出现了强势力对弱势力的碾压。在第三幕中,鲁大海拿出武装自己的工具“枪”时,鲁贵完全害怕了,瞬间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不得不向鲁大海妥协,由此可见鲁贵的奴性形象的形成与鲁大海在实力上对其碾压有很大的关系。

相对于鲁贵的女儿鲁四凤而言,鲁贵的奴性是有依赖性的。在鲁四凤没进入周家之前我们可以看到鲁侍萍为了不让女儿走自己的路坚决不同意女儿进有钱家里做仆人。文中交代了鲁侍萍和鲁贵、鲁大海、鲁四凤是不在一起住的,而鲁大海也是在矿上做工,没有时间回家,在家中鲁贵与女儿鲁四凤呆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父亲对女儿必定疼爱有加,所以鲁贵对女儿也就顺从了,这也促成了鲁贵奴性形象的形成。文中第一幕也交代了鲁四凤的容貌:“四凤约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她整个身体都在发育,手很白很大”[2]。由此可以看出鲁四凤在当时也可称之为美女,也为后来鲁贵把鲁四凤介绍进入周家当仆人奠定基础。在鲁四凤进入周家后鲁贵发现了周萍与鲁四凤的爱情苗头,便抓住了这条线索,巴结周萍,鲁贵的这种奴性凤相对于同其他人的关系就变得温和得多,尽管他们是父女的关系,但我们看到的是父亲鲁贵在利用女儿鲁四凤,看上去是对女儿顺从,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奴性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三、探微鲁贵奴性形象延续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于《雷雨》中的鲁贵评价褒贬不一。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精通世故成为了鲁贵的代名词,相对而言还是批判的呼声占据主流。现代生活中我们的主旋律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平、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鲁贵的个人价值观与之格格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接受逆阻现象”[3]需要我们思考的是鲁贵为什么能在那个时代适应社会,通过对曹禺的生平了解,我們可以发现曹禺创作《雷雨》的年代,那时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就是在那个生命都没有保障的年代,人民不得不利用各种生存技能进行求存,所以曹禺作品《雷雨》中的鲁贵就抓住了奴性这根救命稻草让他在这乱世中得以生存。但也是这奴性的生存技巧让自己一步步陷入泥潭,最终无法自拔。从鲁贵的个人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奴性形象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道德冷漠、道德绑架、价值取向扭曲只是道德危机的外在表现,道德信念的缺失和异化才是道德危机的实质。[4]所以就当代而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权力和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大,难免会有人带有奴性的倾向,半个多世纪以前曹禺就写过《雷雨》,其中的鲁贵以鲜明的奴性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他的贪婪与无耻让读者无比痛恨,以此表达了对鲁贵这种人物的鞭挞,呼吁传播社会正能量。随着物质文明极大发展,我们还要注意精神文明的走向。虽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像鲁贵这样的人物,但毕竟还是少数的,我们要警惕当下,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以一种崇高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朝着最高目标前进。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惊叹鲁贵,之所以惊叹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就有鲁贵这样的人物出现,他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鲁贵在《雷雨》这部作品中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他的奴性形象却让人记忆深刻。不伦曹禺想要塑造的有利人物还是鞭挞的不利人物,那么其还是想要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个个体都朝着有利于本体的方向发展。

四 结语

曹禺的作品《雷雨》更多的是对恶的发掘和表现,将美好的东西撕裂,让悲剧演的更加悲烈。《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恰恰对小人物鲁贵花费的笔墨不多,但却刻画出他鲜明的奴性形象。鲁贵人物虽小,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想必每一个读者都会对鲁贵印象深刻,正是这种深刻的印象指引着我们去思考关注人性、关注当下,以一种更加鲜活的姿态去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国恩.中国现代话剧名作导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68.

[2] 朱栋霖、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4.

[3] 罗光强.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逆阻现象[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5):81-85.

[4] 闫伟.现代化视域下的道德危机辨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5):57-60.

猜你喜欢
雷雨
僧院雷雨(四)
僧院雷雨(一)
雷雨
《雷雨》中的“雨声”
齐心协力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
“功率”练习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