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屹 梁亚萌
摘 要: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职责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十九大后,教育部针对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专门出台文件,也为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支持。立德树人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共同表征,在厘清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生成逻辑基础上探究其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四个维度,对于强化研究生导师的德育意识,提升其德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3-0132-05
Abstract: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are the first responsible peopl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For them, how to fulfill the duty of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circles.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made i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hina's education. After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special document for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to fulfill the duty of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which also provided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support for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 to complete it.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embodies the common represent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logic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Keywords: postgraduate supervisor; cultivating virtuous talents; path of realiz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研究生教育作为专门人才的培养阶段,德育和智育都应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导师负责制,这也更加明确了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研究生导师并没有真正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工作中,真正发挥立德树人职责并非易事。面对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对于创建一流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以及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立德树人体现了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核心素养的共同表征
立德树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其核心价值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赋予时代的内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能够满足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诉求,更是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实选择。
(一)立德树人体现了百年树人的时代价值
《管子·权修》中曾讲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树木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教育者始终以全身心的热情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将“终身从教”作为执著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艰巨,德育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者才能真正做到行为人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研究生导师必须落实的根本职责。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教导者,党和国家对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历来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理论后,学术界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方面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2018年教育部还专门颁布《关于全而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意见》提出落實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强调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较高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明确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7个方面的职责。这是国家首次出台针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立德树人不仅仅代表着古人对君子和圣人的期望,在新时代背景下更能体现出百年树人的时代价值,促使研究生导师以高尚的德行教育和引导研究生崇德、厚德。
(二)立德树人是现代“修齐治平”的核心内容
“修齐治平”思想出自《大学》,概括了修身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也被看做是儒学的精髓。历代圣贤将自身的修养与国家的兴旺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和谐需要人们自觉修身和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倡导人们胸怀天下,为民生立命。“修齐治平”思想中的“修身”包含了以明德修身为主的“修己”和用高尚德行影响他人的“治人”两个方面,这与新时代下我们强调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一致。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阶段,研究生导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更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研究生立德树人中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对自身立德树人主体能动地位的深刻感悟和认同,导师是培养者、教育者,更是学习者。教育者应先受教育”。[1]研究生导师自身道德素养提升的过程就是“修己”,在“修己身”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治人”。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重要讲话时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揭示了当代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崇修德身、立德树人。司马光曾讲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备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立德树人充分诠释明德修身的含义。
(三)立德树人反映了人才成长的塑造过程
培养高水平人才,必须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3]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无数事实证明,在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思想的高度会直接影响行为方式的差别,从而导致行为结果的反差。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一旦心中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约束,就会在成长的轨道上出现偏差,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关贪污腐败、高科技犯罪等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高官、高学历、高智商者占大多数,“由于缺乏正确的法治观、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说到底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他们的高官地位、高学历、高智商就成了挺而走险的工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4]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的养成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司马光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正确认识到道德的重要地位,才能准确把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原则。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德”为先,先立德,再树人,先成人,再成才,明晰了新时代人才的塑造过程。
二、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生成逻辑
纵观研究生培养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导师作为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远远多于德育的角色。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为第一负责人的个体培养模式,导师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等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养成。研究生导师日趋成熟的政治观、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研究生导师日趋成熟的政治观
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源于思想。研究生导师作为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必须具备成熟的政治观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拥有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关键在于“立德”,在“立己德”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的“树人德”。正确的政治观念是研究生导师“立德”的关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政治方向的把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观念的养成,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在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将其贯穿于“树人”的全过程。孔子曾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涵义是指作为引导者需要身正为范。如果研究生导师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或者是政治领域的局外人,甚至推崇西方政治体系,不仅会动摇政治信念,也会使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受到根本削弱。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才能真正引导研究生正确地观察现实、展望未来,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引导研究生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凭借科学的世界观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是简单的把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借助教育介体,一方面把所教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将思想道德素质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的复杂矛盾运动。不管研究生导师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有多么精湛,能不能让学生接受和消化才是落脚点,这就需要研究生导师掌握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德育过程集科学性、思想性为一体,这样就展现了其特殊性,特殊在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学生的接受并内化为行动。导师在德育过程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技巧和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尤为重要,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目的也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需要有效育人途径的推动,德育工作是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不仅能够提高德育质量,还能增强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道德品质的思考,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教学工具和辅助手段,网络及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紧跟时代,研究生导师可以灵活运用网络载体,熟练掌握现代教育和网络应用技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實际,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近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研究生导师掌握有效的途径对于把德育内容讲活讲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更好的给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形象。
(三)激发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检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标尺。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还涉及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多个体系。”[5]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的实现需要研究生导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的共同发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11号)进一步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德育责任,重视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往往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成绩,在科研工作中具有突出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学术态度往往是研究生“拜师学艺”的最初原因。导师之导,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在人品、素质上给予研究生正确的引导,研究生充分相信导师,以导师的言行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标杆,导师给学生树立的是超越知识高度的道德高度和思想高度。激发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严谨的工作态度,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从而能够更好的将德育开展于日常的学术探讨和科研工作中,使得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研究生导师在思想道德上的引导。
三、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四个维度
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是一种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相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研究生德育工作“具有教育对象复杂性、教育过程突出主体性、教育内容体现专业性的特点,发挥导师的作用是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的关键”。[6]准确把握德育工作中的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态度维度和价值观维度,有助于研究生导师将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到育人的每一步。
(一)知识维度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主要体现为导师对学生的全面引导。导师作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学生的为学、成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导师应该将教学和育人统一于学生发展的每一阶段,既要给予学生学业上的指导,更应该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上进行引导。学术能力的高低往往是衡量研究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一个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不能仅仅凭借学术能力来进行定性。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该将道德素质的提高确定为教育的目标,加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工匠精神。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包括学术知识、思想道德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等等,立德树人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丰富生动的知识基础之上的。《礼记·中庸》讲学习的品质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前提,审问是关键,慎思是基础,明辨是过程,笃行是结果。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背景,能够在教学中、科研工作中从多角度、多侧面触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同时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也要涉猎,能够把这些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德育过程中,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因此,要求研究生导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德育过程富于魅力,增强德育效果。
(二)能力维度
作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业上的引路人,是职业规划的建议者,也是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示范者。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研究生导师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必须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切实做到在研究生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能为其答疑解惑。教学能力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日常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以及德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不能仅限于理论说教,填鸭式教学显然不能深入受教育者的内心,研究生导师应讲究适当的教学方法,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点拨也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知识的瑰丽,进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学术上的提高。同时研究生导师也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开展科研工作为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在科研合作和指导中,研究生导师才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政治觉悟、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强大的科研能力会使学生更加信任导师,导师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在沟通接触中被研究生所模仿,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建设力量。研究生导师还应具备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及时进行沟通。研究生渡过了大学阶段的敏感期、成长期以及迷茫期,对未来的规划更有目标和方向,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更大,行为和思想更加容易产生道德偏差。因此,研究生导师要擅于与学生进行沟通,用富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语言形态,用情理交融的语言形式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减少生活、工作或学习上的压力,为他们的道德发展摆正方向。
(三)态度维度
捷克著名理论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导师正确的教育态度,不仅影响德育质量的高低,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会贯穿整个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中。导师对待教学、学术和科研的态度就决定了学生会给予怎样的回应甚至以导师的行为态度为做人做事的基准。“自素质教育及新课改推行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7]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应该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观体现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和主体性需要,不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道德熏陶。导师要从言行举止的每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呈现出积极地教学态度,学生才能将教师的积极态度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科研活动占据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地位,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科学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底线,也是科学研究的精魂。”[6]对待学术和科研工作,导师要用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导师必须尊重学术自由,要具有学术风骨,面对科研工作要坐的住板凳,坚持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导师严谨的学风是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中的重要部分。
(四)价值观维度
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所谓“经师”就是教人做学问,“人师”则是教人如何做人,对研究生导师来讲,必须要将这两种人格同时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导师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并垂先示范,是立德树人的原动力,导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维度对学生的引领。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8]这就是研究生导师最好的座右铭,也是研究生导师精神上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目标。研究生导师为人处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甚至比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把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好。导师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对社会中不断激荡的各种思想也能够身正脑清,对于各种热点话题的解读也能够站稳立场,帮助学生拨开错误思想的遮掩,给予学生接触真相的机会。新时代的到来使得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也给导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导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也是衡量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必须重视高校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研究生导师要主动履行和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将“立德”和“树人”统一于研究生培养的每一阶段,担负起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全面人才的重要使命,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骆莎.论立德树人中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107-11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
[4]马抗美.立德树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J].成才之路,2018(6):22.
[5]刘志.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需要平衡三对矛盾冲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4):8-12.
[6]马君雅.“德育”演进视野下研究生导师的育人维度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6(16):96-97.
[7]孙彬彬.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科技文汇,2018(6):23-24.
[8]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N].人民日报,2014-9-10(1).